【梅里故事】伯瀆河文化在吳地文化發展中重要歷史地位

【梅里故事】伯瀆河文化在吳地文化發展中重要歷史地位

近年來不少專家、學者的研究表明:吳文化的開創源自“江南鼻祖”吳泰伯與其弟仲雍,其發源地在無錫梅里,即今無錫新區梅村一帶。吳文化的地域,一般指寧、滬、杭、太湖流域一帶,影響到浙北、皖南、江西北部、河南及山東一部分地區,其中心地帶在長江從下游三角洲。

當前,在吳地悠悠的文化發展長河中,發掘出尚德、改革、創新、開拓的歷史經驗,為我們闖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提供借鑑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必須全面發掘吳文化多姿多彩的文化寶藏,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技、教育、農耕、民俗等方面向各界提供歷史和當前的有益經驗。吳地不僅山明水秀、交通便利,在大量優美的自然景觀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景觀。研究、開發吳文化,開闢具有特色文化的旅遊也就顯得尤其重要。

【梅里故事】伯瀆河文化在吳地文化發展中重要歷史地位

【梅里故事】伯瀆河文化在吳地文化發展中重要歷史地位

伯瀆河文化是吳文化之源

伯瀆河哺育了荊蠻民族,荊蠻民族以伯瀆河為母親河,從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吳文化。自泰伯攜弟仲雍南奔荊蠻定居,見荊蠻土地肥沃,但一片水澤,為了農耕泰伯帶領民眾疏百瀆為河一一百瀆河。後人為紀念泰伯改稱“伯瀆河”,變水澤為糧田。就因有了伯瀆河,水上交通和交通工具也由此誕生。一個以梅里為中心的經濟文化中心也就形成;以荊蠻土著文化為基礎並容入周原文化的“伯瀆河文化”也由此形成。《史記·泰伯世家》雲:“泰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泰伯在荊蠻梅里建立了江南第一個文明古國一一史稱“句吳”國。泰伯、仲雍也以國為姓改“姬姓”為“吳姓”,中華“吳姓”也從此誕生,無錫梅里也就成為中華“吳姓”的祖地。

建立句吳國後,又帶領群眾修築吳城一一泰伯城,以周原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開化了荊蠻土著居民,周原先進的耕作技術在自然環境優良的江南大地生根開花,泰伯又教荊蠻土著居民習禮、識字、耕織、開墾荒地、發展水利、整修河道,一個以伯瀆河為軸的“一瀆九徑”水利灌溉系統也就形成;並逐步興起製陶與冶鑄,促使吳地經濟逐步發展壯大,百姓殷富,人民安居樂業。

水是吳地的重要特色。水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乃至鞏固國防等都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古吳梅里是水鄉澤國,多水澇。泰伯率眾開鑿的“一讀九涇”,不僅有利於排除水澇,還可以用以抗旱、灌溉農田,更可用來運送物產,便利交通。再者,“中國侯王數用兵”,為防外來入侵,後世吳王訓練水兵,徵楚伐巢,伯瀆河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水的溫柔,水的清新,水的奔流,水的力量都融進了吳地居民的性格中,也融入了吳地文化中。自古至今,吳地人就與水為伴,與水斗爭,與水共存。伯瀆河的開鑿和利用,關係著荊蠻民族的生存,在吳地社會發展中處於優先地位。隨著吳國的逐漸壯大,伯瀆河文化也逐漸進化為今人所說的“吳文化”。

【梅里故事】伯瀆河文化在吳地文化發展中重要歷史地位

春秋時期吳國“東亙淪滇、西連荊郡,南括越表、北臨長江”(《吳地記》),其地當太湖流域。太湖位於長江下游江南平原,《禹貢》謂之震澤,《周宮》 《爾雅》稱為具區,《史記》《國語》,則稱之為五湖。司馬遷把吳地這種多水的自然地理特徵稱之為“三江五湖之利”(《史記。貨殖列傳》)。千百年來,吳地人民用自己的勞動與智慧,開發“三江五湖”的水利,發展灌溉與航運,促進了太湖地區農副生產的發展,為太湖經濟區的形成與封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一是

“通渠三江五湖”,開闢運河交通,發展航運與農田水利,是吳地開發水利的重要成就。吳國是我國最早開闢運河交通的地區之一,史稱吳王闔閭,用伍子胥之謀伐楚,為解決軍事運輸,在荊溪上游今高淳東壩,開闢了一條

5000

多米的運河,聯接荊溪等自然河道與湖泊,形成一條太湖西通長江的運道,以為漕運,是謂胥溪,吳國的軍隊即經由胥溪打敗了楚國。史載胥溪開鑿後,“冬春載百石舟,而東則通太湖,西則入長江,自後相傳未始有廢。”

《吳縣誌》,單鍔《吳中水利書》

吳國還在蘇州北面開闢了一條通江水道,從今蘇州平門經無錫、江陰進入長江而通達廣陵,即吳國北面的通江運河,後又在今揚州與淮安之間開闢出一條邗溝,這是吳國“溝通江淮”的一條重要運河。相傳范蠡還在今望亭與常熟之間開了一條蠡河。這些是吳國對吳地水利與運河交通的開發。自東吳孫權定都建康

今南京

後,又開鑿了南北大運河,吳地運河交通事業進一步發展。至唐宋時期,太湖地區的水路交通已非常發達,形成了一個以江南運河為骨幹的運河交通網路,發揮著交通運輸與排澇、灌溉的作用,對太湖地區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是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共修圩田唐浦水利,發展農業,也是吳地水利開發取得的重要成就。泰伯為發展農業,開鑿了伯瀆河,使句吳國人民深受其益。隋唐以後,由於全國的統一,南北大運河的溝通,江南人口增多且戰亂少,社會比較安定,吳地農田水利的開發利用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時期。一系列水利工程的興建與治水、治田經驗的積累,加速了吳地水土資源的開發與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湖田、圩田被大量開闢,糧食生產大量增多,自宋以來即有

“蘇湖熟,天下足”之稱,也正是水利開發的結果。

三是宋代范仲淹治理蘇州水患的成就,在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其經驗也為以後治理吳地水利者所繼承。隨之,水鄉經濟得以發展,糧食作物、種桑養蠶、禽畜魚蝦養殖無所不有,絲織棉紡、服飾飲食興旺發達,構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水鄉風光。追根溯源,吳地水利建設的根在梅里,在伯瀆河的開鑿,所以伯瀆河文化不愧為吳文化之源。

摘自《吳國·吳氏·吳地》

《梅里聚焦》所釋出的內容由原創及分享兩部分組成,除原創內容外,其餘部分來自網路、其他公眾賬號等平臺,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等平臺所有。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敬請第一時間私信“梅里聚焦”,我們將會及時處理。另外本平臺的一切原創內容無需授權,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