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帝皈依"天主教"成為洋教徒?這種事情老祖宗都不會答應

利瑪竇墓現位於北京西城區官園橋附近的北京行政學院院內。湯若望墓、南懷仁墓位於左右兩側,1984年修復後共保留有63名傳教士的墓碑。

中國皇帝皈依"天主教"成為洋教徒?這種事情老祖宗都不會答應

1610 年5月11日,利瑪竇因病卒於北京,終年59歲。按照當時的慣例,西方傳教士死後本應移葬澳門,但在內閣首輔葉向高等人的斡旋下,萬曆皇帝破例准許利瑪竇葬於北京西郊的藤公柵欄,使其成為首位葬於北京的西方傳教士。

明萬曆年間,利瑪竇等海外傳教士千里迢迢來到中土,進行佈道。雖說,當時有許多士大夫受到傳教士的影響,皈依了洋教,但萬曆皇帝卻並未受上帝“感召”,對天主教不感冒。即便如此,在萬曆之後的幾任皇帝中,亦鮮有對天主教感興趣者。

中國皇帝皈依"天主教"成為洋教徒?這種事情老祖宗都不會答應

1644年,李自成的義軍攻陷京城,大明的國祚戛然而止。流亡南方的朝臣先後擁立了幾位有宗室血統的朱姓貴族,史稱南明。令人詫異的是,南明的皇帝對天主教展現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有幾位皈依了洋教,成了上帝的信徒。

永曆皇帝朱由榔,可謂歷史上第一個皈依上帝的中國皇帝。

1646年,群臣擁立朱由榔為帝,年號永曆。當時清軍南下的步伐銳不可當,南明小朝廷置身於風口浪尖上,風雨飄搖。為了換取一點喘息的機會,永曆皇帝派遣太監龐天壽與一眾傳教士趕赴澳門,向位於此地的葡萄牙僱傭兵求援。

當時,澳門的葡萄牙人組建了一支三百人的軍隊,攜帶了先進的火槍大炮,北上馳援南朝。雖然,清軍人多勢眾,但葡萄牙人在武器裝備上佔據壓倒性優勢,所以在桂林一戰中清軍李成棟、尚可喜部被明軍擊潰,南明小朝廷收復了一小塊失地,獲得了暫時的喘息的機會。

中國皇帝皈依"天主教"成為洋教徒?這種事情老祖宗都不會答應

不過,既是受到了洋人的幫助,南明理應付出一些報償。

繼桂林戰役過後,司禮監太監龐天壽便協助洋人在南明朝進行佈道。受此影響,南明的兩位皇太后及皇后,還有皇太子朱慈炫均接受洗禮,成了上帝的信眾。

按照天主教的教義,這幾名皈依洋教的皇親貴戚還分別取了教名。皇太后馬氏的教名為瑪麗亞,蕭氏則為烈納,皇后王氏的教名是亞娜,太子朱慈炫為康斯坦丁。因為康斯坦丁這個教名比較繞嘴,所以後來便改稱為了當定。

於是乎,南明的皇宮裡瞬間熱鬧起來,每天皇太后、皇后、太子跪在聖母像前,虔誠地膜拜西方神祇。永曆皇帝雖然沒有正式入教,但是他也參與到這些宗教活動中來。因此,朱由榔亦可算作“外圍教徒”。

中國皇帝皈依"天主教"成為洋教徒?這種事情老祖宗都不會答應

那麼,朱由榔為什麼沒有正式入教,皈依上帝呢?

民間有一種說法,說是永曆皇帝雖有心信奉上帝,但他捨不得後宮中的鶯鶯燕燕。畢竟,在天主教的教義裡,奉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西方世界中,不論是地位崇高的國王還是平民百姓,只要皈依了天主教,便要遵守這一教義。

不過,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沒有說到點子上,這未必是永曆皇帝未受洗禮的真正原因。朱由榔之所以沒有正式入教,多半是因為他無法接受外來宗教與傳統儒教之間的巨大反差。畢竟,天主教的教義與傳統的中國文化格格不入,想要讓一位封建帝王全盤接受是非常困難的。

既是如此,那麼,朱由榔為何還要參加那些宗教活動呢?

實際上,永曆帝的這種做法,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南明政府。他最需要的,不是用於操縱民心的宗教,而是足以與清廷抗衡的軍事力量。身為國家的“天子”,倘若朱由榔輕而易舉地接受西方宗教的洗禮,那麼便會造成一系列惡劣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國內志士的抗清情緒。

朱由榔無法接受洗禮,但他又需要西方教會的強援,這該如何是好?因此,朱由榔保持著名義上的“無信仰主義”,卻要親自參與到宗教活動中去,並讓自己的母親、妻子參加西方教會。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切天主教活動都是發生在深宮中的,很難傳播到外界。即便傳播到民間,也不會影響到朱由榔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除此之外,讓自己的至親加入西方教,又能促進與西方教廷的直接溝通,此舉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中國皇帝皈依"天主教"成為洋教徒?這種事情老祖宗都不會答應

當然,雖朱由榔此舉是個一石二鳥的妙計,但一切都指望西方教會的幫助,無疑是病急亂投醫。況且,西方教會在中國的影響力有限,遠水解不了近渴。當時的朱由榔不但請求了羅馬教廷的援助,還曾派人遠渡重洋尋求德川幕府的支援。然而,國際各方都看不到南明政權渺茫的未來,所以並無國家肯鼎力支援。南明王朝在內憂外患中苦苦支撐了十八年,終究沒能憑藉外援完成復國的翻盤,最終被清廷顛覆成為了歷史的過去式。

參考資料:

【《明史》、《南明史》、《利瑪竇墓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