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飲恨磨盤山,為什麼會失敗?

李定國飲恨磨盤山,為什麼會失敗?

“一部南明史,千古英雄淚”。每當漢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急時刻,都會湧現出無數深明大義、力挽狂瀾的悲情英雄,宋有文天祥、陸秀夫,明有史可法、李定國。他們以煢煢一身,支撐社稷於既倒,雖然功敗垂成,但忠勇之義可昭日月。李定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定國飲恨磨盤山,為什麼會失敗?

李定國在山路兩旁樹叢中設下埋伏,分別以得力干將竇名望為“初伏”,高文貴為“二伏”,王國璽為“三伏”;每一“伏”,設伏兵二千人,總設伏兵六千精銳。明軍在清軍必經之地路上埋下地雷,計劃待清軍入圍後,一同進攻,將其包了餃子,關門打狗,讓其有來無回。為了防止被敵人發現,明軍提前帶好乾糧,不生火做飯。

李定國飲恨磨盤山,為什麼會失敗?

初為明末清初的農民起義將領,明朝滅亡後,順治八年,明永曆帝封孫可望為秦王,大西軍聯明抗清正式開始,他統帥大軍轉戰西南,破桂林、取衡陽,兩蹶名王,將南明抗清推向高潮,矢志抗清、死而後已。順治十四年九月,大西軍頭目孫可望和李定國交惡,雙方在交水大戰一場,孫可望走投無路之下正式降清,不僅向清廷獻上雲貴地圖,還分析當地的山川形勢。

李定國飲恨磨盤山,為什麼會失敗?

磨盤山之戰,明軍將領竇民望、王璽等戰死,士兵陣亡一萬多人,南明失去了最後的精銳力量,再也沒有能力抗擊清軍。清軍自都統下,固山額真沙里布、祖澤潤等18名將官及輔國公幹圖、扎喀納等戰死,士兵陣亡情況未知,但是從清廷對參戰主將的懲罰可知軍情的傷亡絕對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