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想去泰山封禪,魏徵卻說:你功勞大,有資格,但就是不準去

唐朝的國力越來越強盛,軍事力量也越來越強大,李世民難免有些心高氣傲,有時候也忍不住想搞一些奢侈活動。

他開始讓人修建一些宮殿和園林,甚至還想重建洛陽宮,這可是當年他下令拆掉的呀。好在朝中還有魏徵、張玄素等人攔著、勸著,並十分不客氣地拿著夏桀、商紂、楊廣等著名暴君和他作比較,他才暫時放棄了這些念頭。

不過,有一個古往今來皇帝的終極夢想,他還是很想實現的。

這個夢想據說從舜、禹那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一直到秦漢王朝都還在實踐著,甚至連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貌似對漢室忠心耿耿的劉備都渴望自己有那麼一天。

這個夢想就是封禪。

唐太宗想去泰山封禪,魏徵卻說:你功勞大,有資格,但就是不準去

封禪兩個字可以分開解讀,“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連起來當然就是祭祀天地,古代那些德高望重的皇帝都會在太平盛世、大功告成的時候舉行這一典禮。

典禮舉行的地點就在泰山。

因為泰山是遼闊的華北平原上最高的山,古人認為這裡離上天最近,帝王作為天子,自然要到這裡向上天彙報自己的功績。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曾經去過,在那裡留下了為自己歌功頌德的石碑石刻。漢武帝平定匈奴後也去過,為了紀念這件自己生平中最重要的事情,他還把當年的年號改為了“元封”。光武帝也去過,他打敗了王莽,剿滅了赤眉軍、綠林軍,恢復了大漢朝的正朔,自然也是有理由去的。甚至據守四川一隅的劉備都夢想著要去,雖然他最終也沒有去成,但他給兩個兒子起名劉封、劉禪早都讓這份野心“昭然若揭”。

李世民當然也想去,因為他知道自己有這個資格。

儘管他一直沒有說,但大臣們可不肯放過這個表現的機會。

從貞觀五年開始,李孝恭、武士彠(武則天的父親)等人就請求李世民去泰山封禪。

但李世民全都回絕了。

直到貞觀六年正月十九日這天,文武百官突然像約定好了似的,幾乎異口同聲地再次請求李世民去泰山封禪。

他依然沒有同意。

唐太宗想去泰山封禪,魏徵卻說:你功勞大,有資格,但就是不準去

“你們都覺得去泰山封禪很光榮是吧?我卻不這麼看,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富足,即使不去封禪,又待如何?以前始皇帝喜歡封禪,漢文帝卻不搞這一套,後代難道就覺得漢文帝不如始皇帝好了?”

“何況祭拜天地有的是時間,也有的是地方,何必非要去泰山上封建幾個土臺子呢?我看這事兒就大可不必了吧!”

但文武百官還是極力請求。

因為請求封禪就像夸人,一個勁兒地誇皇帝厲害,雖然不見得能撈到什麼好處,至少不會挨批評吧。

李世民終於心動了。

雖然我之前說沒必要,但既然大家都讓我去……

然而,魏徵還是非常及時地給他澆了一盆冷水。

“陛下不能去!”

李世民有點生氣了。

本來我也沒說非要去,都是大家一致要求。現在我拗不過他們,我不抬槓了,你又出來攪和什麼呢?

“你不讓我封禪,是認為我的功勞不夠高嗎?”

“夠高。”

“德行不夠格嗎?”

“夠格。”

“大唐不安定嗎?”

“安定。”

“四方蠻夷不歸服嗎?”

“服了。”

“這幾年收成不好嗎?”

“很好。”

“祥瑞沒有到嗎?”

“到了。”

李世民的鼻子都要氣歪了,那你還跟我較什麼勁?故意找茬兒的吧?

魏徵頓了口氣,緩緩地說道;

“陛下雖然有這麼多理由去封禪,但我卻覺得還不夠。”

“你說,哪裡不夠?”

“我們國家起自隋朝大亂之後,戶口還沒有恢復,糧倉也還空虛。陛下的車駕去泰山,一定會有大量的車騎隨從,路途勞頓,必然耗費巨大,難以承擔。而且陛下封禪泰山,四方國家一定會派來使節,現在從長安到泰山,人煙稀少,灌木叢生,這等於是向人家示弱呀。而且人既然來了,賞賜供給也少不了,到頭來還得讓老百姓承擔。這種慕虛名而處實禍的事情,陛下怎麼能幹呢?!”

魏徵滔滔不絕地說完之後,李世民不說話了,朝會因此不歡而散。

而魏徵似乎也有點烏鴉嘴,說完沒幾天,黃河一帶就發了水災,大家都忙著抗洪搶險,封禪這事也就顧不上討論了。

自魏徵勸諫之後,唐朝的經濟繼續恢復發展,國力繼續蒸蒸日上,武功也一天強過一天。雖然李世民還是萌生過去封禪的打算,但他卻明白,有些事情要比封禪這面子工程重要得多。於是,終其一生,也沒有成行。

雖然泰山上從沒有留下過李世民的足跡,但他比任何人都有資格登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