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爭,是一生的修行

不爭,是一生的修行

作者:儒風君 · 雲正

曾國藩說:“不與君子鬥名,不與小人鬥利,不與天地鬥巧。”

一個人的心態很重要,生活中有些人時時處處都在與他人爭鬥。

豈不知一切都是浮雲,爭來爭去一場空。

無論跟誰爭,無論爭什麼,都難免會損耗自己的精神,甚至影響自身的健康。

《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諸葛亮提倡: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不爭,乃是一生的修行。

1

不爭智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充斥著爾虞我詐和陰謀詭計,堪稱鬥智的教科書。

所以民間有“老不看三國”的說法,就是不希望老年人變得陰險狡詐。

《紅樓夢》中王熙鳳可謂聰明絕頂,她利用自己的高智商把迷戀她的賈瑞整得死去活來。

可是她最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曾國藩說:“水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

不怕智商高,就怕沒用在正道上。算計人的人終被算計。

耍小聰明的人幹不成大事,反倒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就像歌曲《真心真意過一生》中唱的,“時時刻刻忙算計,誰知算來算去算自己。”

2

不爭權

蘇軾《後赤壁賦》有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古往今來,爭權奪利者眾多,皆在歷史長河中煙消雲散。

隋朝時,楊廣費盡心機討好隋文帝和皇后,終於把太子楊勇廢掉,自己取而代之。

當上皇帝的楊廣原形畢露,好大喜功,荒淫無度。

隋文帝楊堅辛苦創立隋朝,短短三十幾年就被楊廣葬送,叱吒一時的楊廣終被勒死。

《易經》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若是德才兼備,終將脫穎而出;若是無德無能,一切都是徒勞。

3

不爭名

《弟子規》有云:“德高者,名自高。”

沽名釣譽之徒,從來大有人在,卻往往曇花一現,徒增笑料。

德行高尚之人,名望自然就高,往往不屑於爭名,反倒顯得自己淺薄。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修養自己的德行,不必在意名氣大小。

修身齊家,積功累德,名聲漸顯,終將受人尊敬。

4

不爭利

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見利忘義的小人,往往錙銖必較、睚眥必報。

與小人爭利,必定被懷恨在心,乃至被暗箭所傷。

老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注重蠅頭小利的人,往往心胸狹窄,不惜惡性競爭,也要佔上風。

與這樣的人鬥爭,便是降低了自己的格局。

5

不爭強

韓信年輕時空有凌雲壯志,卻一直壯志未酬,常常被人嘲笑。

淮陰的一名屠夫侮辱韓信,說:“如果你有膽量,就刺死我,如果你不敢,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韓信注視了那人一會兒,最終忍住怒氣,真就俯下身子爬了過去。

韓信忍住胯下之辱,後來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將軍。

《道德經》有云:“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孟子》有云:“好勇鬥狠,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

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爭強好勝,爭勇鬥狠,很可能收到傷害,還會連累父母家人。

6

不爭巧

天地化生萬物,人吸收天地精華而孕育生長。

人生天地之間,敬畏自然,感恩天地,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顧。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原本微不足道,所謂“與天地爭巧”,實在不自量力。

三皇五帝時期,舜帝派鯀治理洪水。鯀用“堵”的方法,洪水久治無功。

大禹治水則採用“疏”的方法,疏通河道,讓百川歸海,結果洪水消退。

《道德經》有云:“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禪然而善謀。”

敬畏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才是大道。

∞文章來源:儒風大家∞

∞圖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執行主編:張俊  出品:冬日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