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盜墓賊遇到金縷玉衣,只偷金絲不偷其玉片呢?

為什麼古代盜墓賊遇到金縷玉衣,只偷金絲不偷其玉片呢?

金縷玉衣是我國獨有的一種工藝,是價值非常高的陪葬品,正是因為其貴重,才致使很多盜墓賊都盯上了它,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去得到它,可是盜墓賊也十分奇怪,面對價值極高的金縷玉衣,為什麼只抽其金絲,卻不拿走玉片呢?

首先介紹一下金縷玉衣,金縷玉衣起源於東周時期,是皇帝和貴族們死時穿用的殮服,也被稱之為“玉匣”、“玉柙”,在漢朝時最為盛行,以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為代表,他的玉衣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量高達1100克。

簡單介紹之後,我們來說一說盜墓賊為什麼只抽金絲,不拿玉片。

第一點:金絲方便攜帶

為什麼古代盜墓賊遇到金縷玉衣,只偷金絲不偷其玉片呢?

相比起數千片玉片來講,1100克的金絲確實方便攜帶,這種僅僅是我的一種猜想,可是經過資料考究得知,專家確實也曾提出過這一說法,但是在漢楚王墓中,盜墓賊將金絲抽走之後,很顯然也想將玉片帶走,不知為何,最終還是將已經取下的玉片放在了墓葬洞口。

從這可以看出,盜墓賊不是不想拿玉片,肯定還有其它原因。

第二點:金絲可以重鑄

在方面攜帶的同時,金絲也有一點好處,就是可以重鑄,這一點想必大家都知道,畢竟現在金子基本家家戶戶都趁上幾克,想要換首飾的時候,就可以拿著去金店重鑄。

金絲重鑄之後,沒有人能知道金子的來源,盜墓賊自然高興,相反玉片已經被加工,小小的玉片還被穿上好幾個孔,十分難在二次加工,這一點盜墓賊並不喜歡。

第三點:玉代表著地位

為什麼古代盜墓賊遇到金縷玉衣,只偷金絲不偷其玉片呢?

玉器出現在中國的時間很早,至今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而玉文化也是相當的豐富,在儒家講究

“君子必佩玉”、“無故、玉不去身”

等等,可見玉文化已經形成。

隨著商代對玉加工工藝的發展,玉的地位也隨之提升,到春秋時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很多人都在身上開始佩戴玉器,這時候也流行了眾多玉佩,相比玉佩來講,春秋戰國時期,最著名的玉器要數“和氏璧”,秦統一天下之後,刻成傳國玉璽。

玉器地位的不斷上升,逐漸成為了上等人的代表,普通老百姓是不允許佩戴的,佩玉就是“有身份”人的一種象徵,更何況墓葬中的玉片也都有一定的標誌,所以盜墓賊即便將玉片取出來,也很難出手的,況且出手大量玉片也會引起官府的注意,從而惹禍上身。

第四點:玉的含義

為什麼古代盜墓賊遇到金縷玉衣,只偷金絲不偷其玉片呢?

玉有幾個含義:

萬物主宰說、天地精華說、辟邪除崇說、延年益壽說

等等,正是因為這些說法,才使得很多達官貴族十分欣賞玉器,並隨身攜帶,哪怕是死了,也認為玉能夠保護自己屍體不腐。

從出土的金縷玉衣來看,漢朝居多,足以見漢朝人對玉器的崇拜,尤其是漢代人,他們認為玉是

“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洩,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

可見玉器在漢代墓葬中的地位。

為什麼古代盜墓賊遇到金縷玉衣,只偷金絲不偷其玉片呢?

即便是盜墓賊,他們也是有他們的職業操守和規矩的,他們知道墓葬什麼該拿,什麼不該拿,他們認為玉是墓主人的貼身物件,正所謂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玉是不能隨便拿的,在盜墓賊眼中,玉會吸收死者的血或者氣息,甚至會變成“血玉”,拿走會給自己招來災難。

為什麼古代盜墓賊遇到金縷玉衣,只偷金絲不偷其玉片呢?

總的來看,玉片的諸多限制,使得盜墓賊也望而卻步,再想起曹操帶著自己的摸金校尉,到處尋找漢朝貴族墓葬,這些也都是漢朝大量陪葬品招致而來,難怪魏文帝曹丕會下令禁止金縷玉衣陪葬,肯定是怕老爹發明的“部隊”掘了自家的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