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不僅僅是大唐文學界的領袖,還是一位勇闖敵營的孤膽英雄

眾所周知,韓愈是大文學家,大詩人,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令潮州山水隨之以韓為姓稱為“韓山”、“韓江”的一代清官,但如果說他還是一位勇闖敵營的孤膽英雄,您是不是會感到驚訝呢?

故事要從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說起。

唐憲宗李純是唐朝中後期在打擊割據藩鎮上最給力的皇帝,他身邊的幾任宰相,如杜黃裳、李吉甫、武元衡、裴度,都堅決主張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平定淮西叛亂(著名的“李愬雪夜入蔡州”是其中的重要一幕)的總指揮裴度,而韓愈正是裴度平叛時非常倚重的左右手之一,當時他的身份是行軍司馬。

協助裴度宰相成功平定淮西叛亂的經歷為韓愈後來的驚人之舉奠定了基石,埋下了伏筆。

平叛成功後,韓愈因公升任刑部侍郎,後又出京先後擔任潮州刺史、袁州刺史、國子監祭酒(相當於國立大學校長)等職,長慶元年(公元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

就在這一年,河北鎮州發生了王庭湊為首的軍事叛亂。

王庭湊本來是在草原上游牧的回紇人,少有勇力,為人奸詐,後來因為當了成德節度使王武俊的乾兒子,便改姓王了。公元821年,成德節度使,王武俊的孫子王承宗病死,朝廷任命原魏博節度使田弘正為成德節度使,這引起了王庭湊的強烈不滿,因為田弘正曾經多次和鎮州兵交戰,雙方有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田弘正也知道這次赴任凶多吉少,便帶了三千鐵甲衛士隨行,但強龍難壓地頭蛇,最終還是命喪王庭湊之手。因為田弘正是朝廷大張旗鼓派來的官員,王庭湊的行為就脫離了藩鎮混戰的性質,成了公開的叛上作亂了。

鎮州大將王儉意欲殺死王庭湊為國除奸,不幸走漏訊息,結果王儉和手下三千將士全被殺死。朝廷派新任命的深冀節度使牛元翼征討王庭湊,卻不想王庭湊和另一夥叛軍勾結起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牛元翼所在的深州,牛元翼率領一部分士兵突圍出城到長安報信,但他的部署和家屬都被王庭湊殺害了。

訊息傳到都城長安,剛剛繼位的穆宗皇帝和滿朝文武被王庭湊這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嚇壞了,一時之間都沒了主意,最後,穆宗只得答應王庭湊的要求,任命他為成德節度使。但是,誰敢去魔窟般的敵營傳達聖旨呢?如果王庭湊對朝廷的封賞不滿意,一聲令下,天子使節可就真成了“天使”了,要知道,三十多年前,大書法家顏真卿就是在去叛軍營地宣旨時被殺害的。

這時,“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韓愈站了出來。

公元822年春二月,55歲的韓愈單人匹馬,神色平靜地進入了王庭湊叛軍的大營。韓愈身邊本來是有護衛隨從的,但是,為了解除王庭湊的戒心,也為了保護下屬的人身安全,韓愈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孤身入虎穴。

伴隨著“聖旨下”一聲聲向裡傳送,當韓愈到達中軍帳前時,帳外列隊侍立的衛兵早已是刀出鞘,弓上弦,擺出瞭如臨大敵,你死我活的戰場拼殺時的陣勢,想給韓愈一個下馬威。但韓愈絲毫不為所動,從容鎮定地下馬,閒庭信步般走進大帳。

王庭湊沒把朝廷派來的使節放在眼裡,兀自坐在帥案之後一動不動,早已有了心理準備的韓愈見此情景,沒有表現出一點的膽怯,而是抬高聲音,義正詞嚴地宣告:“王庭湊接旨!”結果呢,好像不可一世的王庭湊竟然被韓愈的氣勢所震懾,乖乖地起身向前迎接聖旨了。

韓愈宣旨完畢並沒有轉身離開,而是留下來和王庭湊聊了聊,表示了朝廷對河北地區的關注和皇帝對他的安撫之意,王庭湊方才知道原來面前這位不卑不亢的大臣就是大文豪韓愈。王庭湊本來就對韓愈有些敬意,見識了韓愈的膽識氣魄後更是欽佩不已,便向其請教興衰治亂之道,韓愈藉機引古論今,鼓勵王庭湊為民造福,為國紓難,並以安祿山,史思明作為反面例子申明得失利害,曉以大義。王庭湊深表贊同,當場宣告願意歸順中央政府,聽從朝廷詔令。

韓愈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結束了戰爭,維護了大唐,挽救了千千萬萬鮮活而無辜的生命。

鎮州之行雖然生死攸關,充滿驚險,但畢竟自己不辱使命,奏凱而還,回到長安的韓愈在深感欣慰之餘作詩一首,詩名就叫《鎮州初歸》——

別來楊柳街頭樹,擺弄春風只欲飛。

還有小園桃李在,留花不發待郎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