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嫡殺兄?弒父篡位?聊聊被稱“暴君”的這位,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奪嫡殺兄?弒父篡位?聊聊被稱“暴君”的這位,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提起隋朝第二任皇帝楊廣,大家肯定第一反應聯想到他的另一個稱呼——隋煬帝。

諷刺的是,楊廣年少時帶兵征戰,滅陳國,擒後主陳叔寶,為了出一口惡氣,表達十足的輕蔑,楊廣絞盡腦汁為陳叔寶想了一個超級惡劣的諡號:“煬”。

正如史料記載:“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

這個詞的加身,足以表現當事人有多麼昏庸,有多麼惡劣,有多麼不受人待見。

可是卻沒想到,若干年後,當表兄弟唐國公李淵帶兵攻取長安,從他手中取走江山之後,又將這個字作為諡號,重新送還回來。朝代更替,歲月變遷,時光像流水一樣千迴百轉,千百年後的今天,已然沒有人記得陳後主的諡號叫什麼,而“煬”卻成了楊廣永遠都甩不掉的標籤。

奪嫡殺兄?弒父篡位?聊聊被稱“暴君”的這位,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這個諡號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人們,楊廣在位期間做過的一系列“荒唐事兒”。

從陷害兄長奪得太子之位,到奪嫡殺兄,再到弒父篡位,以及作為昏庸暴君的大興土木、橫徵暴斂,“隋煬帝”三個字彷彿就是無聲的記錄與控訴。

但,馬克思主義教會我們要用辯證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尤其是看待歷史,更不能偏聽偏信。所以今天想聊一聊,關於這位人神共憤的“暴君”,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01 會寫詩的皇帝

拋去皇帝的身份,楊廣其實是個特別有詩情和才情的人。

譬如,那一首相對比較有名氣的《野望》:“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從他的詩作來看,確實挺有意境和文采。而且,在朝堂上他還常常跟大臣們談詩論道,如果有人寫的詩比他好,他可能還會心生嫉妒。

《劍橋中國隋唐史》曾經這樣評價楊廣:“他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鑑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和獨具風格的散文家。”

但是,他的詩流傳並不多。據史料統計,全部留存下來的楊廣詩作,統共不超過10首。因為隋朝終結後,他的名字在某種程度上就象徵著昏庸和暴君,被唐代史官的大肆渲染,他的詩也像他的名字一樣惡名昭彰。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他的詩確是一流佳作,確實意境深遠,也不會有“粉絲”願意幫他推廣和宣傳。

假如楊廣不是皇帝,沒那麼大野心,做一個瀟灑自在的王爺,沒有涉及政治權勢之爭,或許他有更多時間吟詩作對,在文學領域施展自己的才華。假使這樣,或許後世文壇、乃至中小學語文課本要求背誦的詩詞中,作者會有楊廣這個名字。

可歷史沒有假設,如果真的是這樣,楊廣也就不是楊廣了。

02 楊廣是真的有才幹

隋朝滅亡,唐朝史官由於政治立場,不得不大肆向隋煬帝身上潑髒水,越來越將楊廣“汙名化”,乃至“妖魔化”。但不可否認,作為隋文帝和獨孤皇后的親兒子,楊廣也真的曾年少有為,頗有才幹。

開皇年間,楊廣13歲的年紀,就受封晉王,負責統帥幷州兵馬。

一般人13歲在幹嘛呢?不過是上小學的年紀,楊廣就已經獨當一面。雖然年紀小,他卻頗有難得的軍事才能與智慧,對於如何統治部下,如何操練士兵,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到了弱冠之年,楊廣任命隋朝兵馬大元帥,獨自率領50萬大軍,衝鋒陷陣,一舉滅陳,擒獲陳叔寶。

在大軍過境之際,楊廣也沒有被臨到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在他眼中還有無辜的百姓,所以滅陳國時始終對南朝百姓“秋毫無犯”,這一舉動也讓“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倘若說此舉只是演戲,也著實沒有必要。

此外,提起楊廣的功績,必然還離不開兩件大事:修建大運河與開設進士科。

關於楊廣修建大運河,有一說是楊廣為了方便自己南下游玩,才一時興起修建的,這樣大興土木、極大消耗人力財力的浩大工程,也正說明了他的“昏庸和暴政”。

但實際上,正如大運河建成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連線海河、淮河、黃河以及長江四大水系,溝通了南北經濟,方便了南北交流。楊廣修建大運河的目的,也絕不只是目光短淺到只為一己私利,他更多地是看到南北物資運輸的不便,以及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暢。

值得一提的是,楊廣所謂的“出巡遊玩”,也絕對不是單純的遊玩。據史料記載,

楊廣在位期間,出巡的範圍遍佈東南西北各個邊疆,前後十次親征,去的地方還大多都是荒漠。

或許有朋友會好奇,去荒漠幹啥呢?

當然是為了“外交”。

楊廣進行“外交”的活動範圍挺大,又是招撫琉球,又是經略林邑(今越南中部、南部),還不忘結好赤土(今馬來半島),甚至也和如今的小日本互通有無。這樣一來,得知楊廣修建大運河,也就不足為怪了。

至於開設進士科,也是楊廣的重要功績之一。《隋書·煬帝本紀》記載,大業三年煬帝詔:

“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臀力驃壯十科舉人。”

楊廣設立明經、進士,來選賢舉能,可謂是奠定了科舉制的開端。

在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也非常重視人才,求賢若渴,《唐摭言》記載了這樣一幕——考試結束,唐太宗站在宮門口遠遠眺望,看見考中的新科進士走來,十分高興地感嘆: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其實唐太宗所言,又何嘗不是楊廣的心裡話?更何況進士本身還是由楊廣開創的。

由於後世對楊廣負面事蹟的大肆渲染,導致隋煬帝的形象十分扭曲,甚至被“妖魔化”。但作為後人,評判古人,更要做到全面、客觀,縱然譭譽參半,饒是曾昏庸暴政,也不能將其所留下的功績全盤否認。

03 看待生死,坦率通透

當唐國公李淵率領的義軍天南海北四處響應,李淵就要攻取長安之際,楊廣其實對於天下的局勢,也都瞭然於心。

或許已知曉自己死期將近,不如及時行樂,

當李淵率領的起義軍如火如荼持續壯大,楊廣仍然在遊玩中怡然享受。

有一次,楊廣在揚州行宮中,對著鏡中自己的面孔自言自語:“如此大好頭顱,不知將被何人取走?”

身旁的宮人差點嚇掉半條命,

但楊廣依舊面色從容。這時候,他恐怕已經預判了自己的死期。

當然,楊廣的死是必然的。縱然他曾有過修建大運河、開設進士科等功績,但他放縱貪官橫徵暴斂、大興土木,不注重將士休養生息而執著於連續征戰高句麗等,一樁樁一件件,也都為自取滅亡埋下了隱患。

就像這四處揭竿而起的農民、受夠極致壓迫的百姓、以及紛紛響應李淵的起義軍,就是楊廣之滅亡最好的證明。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

參考資料:瀟湘夜雨《會寫詩的皇帝》、王數《隋煬帝背了多少“鍋”?》、《南方都市報——揭秘真實的隋煬帝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