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位孝定皇后,她們有怎樣的經歷,為何都擁有較高評價

今天要說的,就是明清兩位孝定皇后,之前在寫明清有相同諡號的皇后時,總有其中一位是比較悲慘的,這次會不會有所不同呢?今天要說的這兩位孝定皇后,不僅都坐上了皇太后的位置,而且在歷史上也比較有名,後世對她們的評價也很高。

明朝的孝定皇后李氏,就是明穆宗朱載坖的嬪妃,明神宗朱翊鈞的生母,我們一般稱她為“李太后”。李氏對兒子的教育很嚴厲,所以一提到朱翊鈞的成長,就離不開要說說他的母親。

清朝的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那更是有名了,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也就是我們習慣稱呼的“隆裕太后”。隆裕雖然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太后,但後世對她的評價還是很高的。

明清兩位孝定皇后,她們有怎樣的經歷,為何都擁有較高評價

那麼明清這兩位孝定皇后,她們有怎樣的經歷,為何都擁有較高評價呢?其實只要瞭解她們的生平,也就不難理解了。

孝定李皇后

明穆宗朱載坖的生母並不受寵,他的父親明世宗朱厚熜十分迷信,對“二龍不相見”堅信不疑,對朱載坖也很冷淡。儘管如此,朱厚熜也不會阻止兒子娶妻納妾啊,畢竟傳宗接代還是要的。

於是在嘉靖三十二年,時為裕王的朱載坖舉行大婚,他的髮妻並非孝定皇后李氏,而是另一位李氏,即後來的孝懿皇后。而主人公李氏原本只是一個宮女,是後來才被朱載坖看中,從而開始侍奉他。

嘉靖四十二年,李氏為朱載坖生下第三子朱翊鈞,即後來的明神宗。朱載坖即位時,他前面兩個兒子已經夭折,嫡妻也早已去世,朱翊鈞變成長子。作為朱翊鈞的生母,李氏便被封為貴妃。隆慶二年,朱翊鈞被立為皇太子。

明清兩位孝定皇后,她們有怎樣的經歷,為何都擁有較高評價

然而都知道,朱載坖沉迷於聲色,僅僅當了六年皇帝,就因縱慾過度駕崩了。這時候的朱翊鈞才9歲,便從父親手中接過大明江山。他即位後,尊嫡母陳氏為仁聖皇太后,尊生母李氏為慈聖皇太后。

這裡要簡單介紹一下仁聖皇太后,朱載坖的原配妻子在嘉靖三十七年就病逝了,之後朱載坖就立陳氏為繼妃。朱翊鈞的生母李氏,原本就是陳氏身邊的宮女,所以兩宮皇太后相處比較融洽。

由於朱翊鈞即位時年紀還小,所以兩宮皇太后為他找了很多好老師。作為生母,李太后對朱翊鈞的教育十分嚴厲,希望能夠將他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皇帝。因此每次朱翊鈞讀書回來,她都會讓兒子複述一遍,看兒子是不是認真學了。有時候發現朱翊鈞讀書不認真,李太后就會讓他罰跪。

朱翊鈞漸漸長大,他有時也想放縱一下,就舉辦了宴會喝了許多酒。可沒想到,朱翊鈞喝醉後,要讓內侍唱歌給他聽,內侍說自己不會,朱翊鈞竟然氣得要殺了他。第二天李太后聽聞此事,專門讓張居正在朝堂上勸諫,還令他為朱翊鈞起草罪己御札。當然,朱翊鈞又免不了被母親罰跪。

有一次朱翊鈞來向李太后請安,結果李太后不在,他看中太后宮中一個宮女王氏,偷偷臨幸了她。之後王氏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明光宗朱常洛,朱翊鈞卻嫌棄王氏是宮女出身,不願承認母子二人。

根據明朝制度,皇帝“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朱翊鈞沒有嫡子,那麼就該冊立庶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他遲遲沒有這樣做。李太后逼問兒子,為何遲遲不立太子,沒想到朱翊鈞卻說,朱常洛是宮女的兒子。李太后一聽就怒了,說你也是宮女的兒子,嚇得朱翊鈞跪在地上不敢起來,後來朱常洛才得以成為太子。

萬曆四十二年,李太后去世,享年68歲,朱翊鈞為母親上諡曰

“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后”

,葬於昭陵。李太后性情嚴明,雖然沒有當過一天皇后,但是在當太后期間,她狠狠發揮了自己的能力,萬曆初年的政務,的確是李太后居功更多。因此,她在後世的評價是很高的。

孝定景皇后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所以在慈禧做主下,她成為光緒帝的皇后。在帝后大婚的同一天,瑾嬪和珍嬪也由神武門被迎入後宮。這就是光緒極為簡單的一後二妃陣容了。

實際上,慈禧讓侄女當皇后,是為了派她去監視光緒帝。但一來光緒喜歡珍妃,這是眾所周知的,二來他知道皇后與慈禧的關係,所以對她多有防備。因此,皇后根本無法完成慈禧的任務,搞得兩邊都不討好。但畢竟是自己侄女,慈禧對她自然還是有所關照的。

光緒三十四年,光緒帝駕崩,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去世了。慈禧臨終前,遺命溥儀繼承皇位,即宣統帝,皇后葉赫那拉氏被尊為皇太后,徽號“隆裕”,因此後世習慣稱她為“隆裕太后”。

隆裕當初嫁給光緒,完全就是受到姑母慈禧的安排,她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當了皇太后,在面臨年僅3歲的新皇帝時,她要像慈禧一樣垂簾聽政,執掌已經搖搖欲墜的清王朝。

為了保住太后的位置,不善交際的隆裕,不得不選擇拉攏慶親王奕劻,後者也藉助隆裕的幫助,成為位高權重的鐵帽子王。但沒什麼政治手段的隆裕,根本鬥不過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後來就很少出面干涉政事了。

直到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載灃辭去攝政王一職,隆裕重掌大權,她才再一次成為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然而此時的清朝,已經即將走到盡頭,她這個最高統治者,只能被迫面臨最難的局面,要做出最艱難的決定。

此時,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太后左右為難。她知道如果同意,是保全所有人的最佳方式,但這樣自己便成為愛新覺羅家的罪人。可如果不同意,後面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到時候會有更多人受到傷害。

她找到奕劻和袁世凱等人商議,最終還是隻能接受遜位的結果。就這樣,隆裕以清朝最終決策人的身份,同意頒佈《清帝遜位詔書》。正是因為隆裕的這一決定,為她贏來一片稱讚聲,甚至有評價說她是:

“德至功高,女中堯舜。”

隆裕的決定,換來了所有人的安全,她本人也得到民國的尊重。但在隆裕心中,始終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她知道自己已經成為愛新覺羅家的罪人。因此她終日鬱鬱寡歡,最終於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病逝,時年45歲。

隆裕太后去世後,民國為她舉辦了隆重的喪禮,還特地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後來,溥儀為其上諡曰

“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崇陵建好後,與光緒一同入葬。

明清這兩位孝定皇后,都在後世擁有較高評價。

孝定皇后李氏,雖然沒有當過一天皇后,但在萬曆初年很有存在感。她有一定的政治能力,重用張居正,嚴厲教育朱翊鈞,確保了朱常洛的儲君之位,也從不偏袒孃家人,配得上後世對她的好評。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也就是隆裕太后,她其實是被迫站在那個位置上的。雖說此前她也沒什麼政績,但就後來決定要遜位的時候,她是頂著極大心理壓力的,這一刻她是所有人心中的“英雄”。可只有她明白,在她成全所有人時,自己已成為一個罪人。

相比之下,隆裕太后就悲慘多了。

(參考文獻《明史》《清史稿》《翁同龢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