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舉於海,能治水,能安民,輔佐楚莊王稱霸,卻英年早逝!

中學教材上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中記載“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孫叔敖官至楚國令尹,是春秋時期一位名臣,他輔佐的楚莊王也成為了春秋一霸。然而孫叔敖年僅三十八歲即病死,若他能長壽,楚國必將能稱霸更久。

孫叔敖舉於海,能治水,能安民,輔佐楚莊王稱霸,卻英年早逝!

公叔敖時期,淮河洪災頻發,孫叔敖主持治水,用盡家財。歷時三年,終於修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這個水利工程,藉助淮河古道洩洪,修築陂塘灌溉農桑,造福了淮河等地的黎民百姓。

後來,孫叔敖又修建了安豐塘等大量水利工程,至今仍然發揮作用。

孫叔敖也因此受到了當時的楚王楚莊王的欣賞,開始進入王廷治理國家。

孫叔敖舉於海,能治水,能安民,輔佐楚莊王稱霸,卻英年早逝!

孫叔敖為官三月就升任國相,也就是令尹。

孫叔敖執政寬緩不苛,有禁必止,所轄官吏不做邪惡偽詐之事,民間也沒有盜賊發生。特別是他根據楚國的條件,秋冬兩季鼓勵人們進山採伐林木,春夏的時候,便藉著上漲的河水將木材運出山外。楚地的百姓都有便利的謀生之路,因此生活的很安樂。

為民請命

楚莊王認為楚國原有的錢幣太輕,就下令將小錢改鑄為大錢。錢幣的改動,讓老百姓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很多人都放棄了自己的本業,導致了市場的混亂。

管理市場的官員向公叔敖反映,公叔敖面見楚莊王請求楚莊王恢復舊幣制,來使得秩序恢復。楚莊王同意修改命令。僅僅三天,市場就恢復了原貌。

楚國的民俗是愛坐矮車,楚莊王認為矮車不便於駕馬,想要下令將車改高。公叔敖勸諫楚莊王,政令頻出,百姓們無可侍從,這不利於百姓的治理。

但是楚莊王還是想要將車改高,於是公叔敖就給楚莊王出主意,讓人們加高門檻,乘車人一般都是有身份的人,他們不會為了過門檻頻繁的下車,自然會將車的底座造高。楚莊王答應了他的要求。過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也自動把坐的車子造高了。

孫叔敖舉於海,能治水,能安民,輔佐楚莊王稱霸,卻英年早逝!

公叔敖為官清廉,治理有方。

孫叔敖雖然受到楚莊王的賞識,但是在令尹之位也不是一帆風順,他曾三上三下,但是公叔敖在失去權勢的時候不悔恨嘆息,在得到權威的時候也不沾沾自喜。

公叔敖的權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輕車簡從,吃穿簡樸,妻兒不穿高階的衣服,就連騎的馬吃的也很粗劣。《呂氏春秋》《荀子》都將公叔敖視為聖人。

公叔敖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八歲,但是作為官員之首,公叔敖窮的家徒四壁,就連棺木也沒有準備,他的兒子窮的穿粗布破衣,靠砍柴為生。

法令存在的意義是引導民眾向善,制定刑罰是為了阻止民眾作惡。但是刑律總會有不完備的地方,善良的百姓心存戒懼地自我約束,是因為看到為官者品行端正,才能上行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