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王亮、楚王瑋叛亂實則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汝南王亮、楚王瑋叛亂實則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楊駭死後,汝南王亮和大臣衛瑾輔政。楚王諱和汝南王亮一直存在矛盾。楚王瑋年輕氣盛,賈后抓住其與汝南王亮不合這一有利因素,指使楚王瑋殺了汝南王亮和衛瓌,接著用大臣張華計以矯詔擅殺亮、權罪,把楚王諱也殺掉。楚王瑋受密詔殺太宰汝南王亮、太保衛瑙等。張華為賈后出謀劃策,稱楚王矯詔,於是司馬瑋兵敗被殺。

汝南王亮、楚王瑋叛亂實則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賈后一箭三雕,消滅三個政治對手,終於可以獨攬大權,其政治手腕還是頗為高明。汝南王亮是宣帝司馬戴第四個兒子,就其能力來說也只是個平庸之輩。司馬亮能力平平,然為人忠厚老實,武帝因其輩分高,家族地位較高,而以其為宗師。楊駭被誅,亮與璀,夾輔朝政。亮有較高的朝望和族望,賈后利用司馬亮輔政有利於調節自己與諸王之間的矛盾,鞏固自己的地位。

汝南王亮、楚王瑋叛亂實則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賈后本人卻是個權力慾望極強的女人,司馬亮和衛瑾都是為官正直之人,威望又很高,賈后無法滿足自己的權力慾望,阻礙了賈后專權。司馬亮和衛瑾都有對皇帝強烈的責任心,一心以國家社稷為重,輔助惠帝管理國家。楚王瑋的支持者多為從楚國隨楚王瑋一起進京的國兵和國內的門閥士族。楚王諱的實力相當弱小,叛亂很快就平定了。楚王瑋起兵誅殺司馬亮、衛瑙,得到其長史、舍人的很大幫助。長史,為軍府僚佐之首,參與府內軍機大事,為府主出謀劃策。

八王之亂

楚王瑋長史公孫弘當為高階士族,並且應該是楚國地方高階士族。公孫弘和岐盛進讀言於賈后,這正中賈后下懷,於是賈后讓惠帝下詔費二公。公孫弘、岐盛便與積弩將軍李肇等,支援楚王諱殺了司馬亮和衛瑾。榮晦能夠做到司空帳下督,也當為一般士族,然而此人公報私仇殺衛權子孫九人,榮晦秩比千石當為第六品官員。可見低階士族和高階士族之間還是有很大矛盾的。及諱被誅殺,公孫弘、岐盛夷三族,榮晦族誅。楚王瑋之死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司馬瑋應該也與齊王攸一樣,在其封國內廣佈恩惠,國人為之流涕。

汝南王亮、楚王瑋叛亂實則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賈后先惡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瑾忠直,阻礙其專權,又嫉楚王諱掌握禁軍大權,故以計相次誅之。此次叛亂中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集團的支持者很少,勢力都比較單薄。司馬亮被司馬瑋殺害,司馬諱又被賈后誅殺,這一次叛亂拉開“八王之亂”序幕,真正意義上的“八王之亂”開始了,但是真正開始大亂的關鍵人物是趙王司馬倫,從司馬倫起事主政,司馬義、司馬穎、司馬顒聯合起兵討伐司馬倫,到司馬倫敗死,再到長沙王義、成都王穎、河間王顒相繼敗死,東海王司馬越奪得最後勝利這幾年是這次戰亂的最重要的時間段。

大亂者為諸王

趙王倫的政變,廢殺賈后,最終自立為帝的,打破了權力結構,以及趙王倫的失敗。“八王之亂”大亂者為諸王,門閥士族階層則參與其中,各自依附諸王,推波助瀾。“八王之亂”期間各次戰爭不僅是宗王爭奪最高權力,也是門閥士族爭奪自身利益的戰爭。趙王倫宣帝第九子,武帝的叔父,才能低下,沒什麼大智慧,任用的僚佐也都是些狡點小人,貪淫昧利大多為低階士族出身。這些僚佐才能不及高階士族,又妒忌高門士族權勢,為爭奪中央的政權他們便向高階門閥士族痛下殺手。

汝南王亮、楚王瑋叛亂實則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趙王倫起事支援主要有六類人,但最要的是自己的子媳姻親和封國士人,以及天師道信徒。孫秀是趙王倫的第一大幫兇,出自玻琊內史,身份相當卑微作為玻挪內史的孫秀,並非出自士族高門,求品於鄉議而中正不欲與其品第,但是最後還是給他品第,可以看出,孫秀門第必當不高但是在地方上必定有相當的勢力而讓中正最後為之屈服。趙王倫被封為殖挪王,而孫秀作為玻琊郡吏,很早便與趙王倫相識了依附於趙王倫,以期獲得進身之階。趙王倫篡位又得一批幫兇的支援和唆使,通事令史張林,此人也必當為身份卑微的寒門庶族。

汝南王亮、楚王瑋叛亂實則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結語

趙王倫集團很少任用高階門閥士族,未能處理好與高階士族的關係,不能很好地分享權力,沒有較高的朝望、威望、族望征服在朝士族,那麼就只能以殺戮使官僚士族所畏服。前衛尉石崇有一歌伎美女綠珠,孫秀向石崇求之而不得,便心生怨恨,又貪戀石崇的家財,於是把黃門郎潘岳和衛尉石崇一起殺掉。時趙王倫專權,崇甥歐陽建與倫有嫌,孫秀殺之。石崇是石荀的兒子,歐陽建是石崇的外甥,世為冀方右族,雅有理思,才藻美瞻,擅名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