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因為什麼打起來?

說起春秋戰國的歷史,很多小夥伴都表示好亂,各國之間打來打去,看得一頭霧水,

何況,即使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又是因為什麼打起來的?

春秋時期,活躍的15個諸侯大國

春秋時期,據統計可考的國家有100多個,其中

活躍的諸侯大國就有15 個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因為什麼打起來?

1.東周王室

周平王東遷,將王都從鎬京遷到了東都洛邑

“東周”

這裡要注意,西周時期周公建築洛邑時,建了

王城、成周

二城,周王室遷到了

成周城。

2.秦國

秦國在西周時期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附庸小國,直到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才獲得周王室的認可,被封為諸侯。

所謂

秦趙同源

,皆出於

姓,大家可以參考大宗小宗的區別,小宗分封出去過了

五代之後

必須另立宗室,不能再祭祀先祖,

也就是說,繼承人一支還姓

祖姓

,另外的支就以封地為“姓”,其實是

3.虢國

西周時期有兩個虢國,分別是周文王的兩個弟弟

虢仲、虢叔

的封地,即

東虢國和西虢國

周厲王時期,

西虢國

的一大部分東遷

到了河南上陽,後人為了區分,又稱之為

南虢國

還有一部分沒有遷徙的,則被稱為

小虢國

東周初期,

東虢國

被鄭國所滅,

周平王將其後裔復封於夏陽

,被稱為

北虢國

。北虢國因實力弱小,一直依附著南虢國,因此有“

南北虢實為一虢

”的說法。

虢國的地理位置對周王室很重要——控守

崤函關隘

4.晉國

晉國是周武王子唐叔所封的國家,初封於今太原,稱為唐國。唐叔之子燮父遷都於晉水旁而改國名為晉。

原本春秋之初,

晉國

還只是一個“

百里之地

”的諸侯國,並且陷在幾個勢力的

包圍

之中:

西有秦國,北有戎狄,東有齊國,南面則受到周王室約束,

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辛的環境中,

晉國硬是

殺出重圍

,阻擋狄人南侵、打擊楚國北上、扼制秦國東進,

獨領風騷,

不過,春秋後期晉國發生了“

三家分晉

”事件,大多數史學界將此作為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

5.燕國

燕國是周召公封國,不過燕國在春秋時期沒有參與中原的爭霸,只是在戰國時期,才南下與中原諸雄爭長短。

6.鄭國

鄭國立國時間不長,是

周宣王

(周幽王之父)在位時,將弟弟

鄭桓公

封於鄭國,

周幽王時期,鄭桓公向虢國借地,把鄭國百姓遷到了雒邑,鄭桓公同周幽王死於犬戎之手,

其子鄭武公護送平王東遷,不久“

鳩佔鵲巢

”滅了鄶國和虢國(東虢國),在今河南新鄭建國,與周王室相鄰。

春秋初期,鄭國與周王室的關係很緊密,

最先挑釁周王室的也正是鄭國

,如果不是後來鄭國內亂,

鄭厲公在外流亡了18年,估摸著也有可能成為一代霸主,可惜他錯過了機遇,

被後世稱為“

鄭莊小霸

”,鄭國也夾在晉楚之間,成為左右搖擺的一個角色。

7.陳國

陳國在鄭國東方,相傳是舜的後代,周初舜後代胡公就封。

8.蔡國

蔡國是周文王子叔度的封國。

陳、蔡二國位於晉楚之間

,後均被楚國所滅。

9.楚國

楚國,

荊楚,相傳是祝融之後,周文王時封

熊繹

於楚,周成王時期又將楚封為

子男

爵位,從

這個時候開始,楚的國君被稱為“

楚子

”。

周初楚國與周朝關係很友好,不過在

周昭王、周穆王

這兩位喜好征伐的周天子之後,

楚國與周朝就開始鬧僵了,為此,周王還把申侯封在了申國,就是為了防備楚國。

春秋初年,楚國勢力強大了,要求周王室“提級”,但遭到周桓王拒絕,楚國就嚷嚷著“

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自封為

了。

10.齊國

齊國是姜尚的封地,齊的東境是紀國,北境與燕國相鄰,西南的

泰山

則是同魯國的天然分界線。

春秋早期,齊國經過

管仲

的改革,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崛起於東方的大國。

在周王室衰弱的情況下,齊桓公肩負起團結中原諸侯、抵禦戎狄侵擾、保衛華夏文明的重任,

他在位期間,各諸侯國之間的衝突減少,百姓生活得到安定。

不過到了春秋後期,齊國發生了

田齊

(原陳國貴族)奪取

姜齊

政權的事件,即

田齊代姜

11.魯國

魯國是周公旦的封國,在周初是頭等大國,長期以來,魯國一直以謹守周禮見稱,

到春秋時由於東受制於齊,西受阻於宋,國內由

“三桓”專政

,國君無所作為,沒什麼發展。

12.宋國——殷商舊地

宋國是

殷商遺民

的後代,是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的封地,

祭祀的也是殷商祖先,

宋國也夾在晉楚兩大國之間,同鄭國一樣,飽受戰爭波及,

所以到春秋中期晉楚休兵,

都是由宋人出面撮合的。

13.衛國——殷商舊地

衛國是周武王弟弟康叔的封地,國都朝歌,衛國人也是

殷商遺民

的後代。

14.吳國

吳國相傳是周文王長兄太伯的後代,不過吳國的事蹟直到春秋中期才見於記載。

吳國的強大得益於楚國叛臣

巫臣

(帶著春秋第一美女

夏姬

私奔),巫臣到吳國後,教授吳人乘車戰陣,成為楚國心腹之患。

15.越國

越國相傳是夏王少康的兒子所建的國家,見於記載也較晚。

吳國和越國在春秋後期才崛起。

以上便是一些比較活躍的諸侯大國,在這些大國之間,還

錯綜複雜

地分佈著許多小國,

在諸侯強並弱、大吞小的混戰中,許多小國成了大國的“

腹中餐

”,都遭到了覆亡的命運,

從而變成大國的某縣或某邑。

那麼,這些大國又是因為什麼開始互相侵伐的,爭霸的原因是什麼呢?

根本原因

土地

諸侯爭霸的原因

剛開始,諸侯們只是為了眼前的利益,或許他們也不曾想到,日積月累最終導致了

預料不到的結果

春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

鐵器、牛耕的使用

)在各地發展很不平衡,土壤情況也不同。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因為什麼打起來?

在《尚書·禹貢》中,九州的土壤被分為了

九個等級

,其中:

秦國、西周所在的雍州,田地被列為上-上等,是

最肥沃

的地區;

宋國所在的徐州,被列為上-中等;

齊國所在的青州,被列為上-下等;

豫州(晉國、東周、鄭國)土質中-上等、冀州(燕國)土質中-中等、兗州(燕國)土質中-下等;

長江流域梁州土質下-上等、荊州(楚國)土質下-中等、揚州(吳國)土質下-下等。

這些地區的土壤等級劃分,未必是單一的土質好壞的問題,

像周、秦所在的雍州,

本就是周族的發祥地

,很早之前就開始從事農業種植了,

又如長江流域,當時地廣人稀,沒有足夠的人口去開墾土地,水利也沒很好治理,農業自然要比中原地區落後,

諸侯國為了提高自己國內的農業生產,盯上土質好、產量高、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也不足為奇。

比較鮮明的就是楚國,為什麼

一心北上?

楚國雖然地盤挺大,但當時為了

爭奪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必然是要向北發展的。

不僅僅是楚國,中原各諸侯國也都熱衷於爭奪土地,

彼此之間鬥爭得十分激烈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因為什麼打起來?

西周時期井田制

原本,西周時期這些土地都歸周王室所有,即使分封給了諸侯們,

周王室還是有權收回的,

但是到了東周,經歷過犬戎打擊後周王室土地、財力、軍隊、人口都被削弱了好幾個等級,

沒有能力再去控制諸侯

,反而還要依靠諸侯,

這就使得諸侯們為了土地爭得頭破血流的。

如《左傳》記載,周桓王

強取

鄭國

鄔、劉、蒍、邘

四個邑的土地,而擅自給了鄭國人原屬於蘇公(溫國,與東周僅一河之隔)的土地:溫、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陘、懷。

此後,為了爭奪蘇公這

十一邑

的土地,許多諸侯和卿大夫興師動眾,鬥爭了130多年,周王與北狄也捲了進去……。

此外還有, “(魯閔)公傅奪卜 田”,為此,這年秋8月卜 在共仲唆使下殺死了魯閔公……

不僅各諸侯之間爭奪土地鬥爭得十分激烈,各國內部鬥爭也十分激烈。

如鄭國就發生過因為土地之爭,導致國君被劫持事件,“子駟為田恤,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劫鄭伯以如北宮“,

晉國就更不用說了,” 郤錡奪夷陽王(晉厲公)田“ ,” 郤犨與

長魚矯

爭田“ ,

三郤

(郤錡、郤犨、郤至)被晉厲公和長魚矯、胥童殺死,而晉厲公也因“

奪諸大夫田、

納其室以分婦人

”被殺。

爭奪土地的結果就是周王室的權威愈發衰落,諸侯開始強大,但諸侯也成為了周王室的角色後,各諸侯國的卿大夫又開始強大,

周天子與諸侯國、各諸侯國彼此、諸侯國內部國君與卿大夫、卿大夫之間,都為各自的利益進行激烈的鬥爭,

總的來說,就是

周天子衰弱了,諸侯發展起來;諸侯衰弱了,卿大夫發展起來

,權力一步步下移,

最終導致

齊國田氏代姜、晉國是魏、趙、韓三家分晉、魯國是季孫、叔孫、孟孫三家瓜分公室。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因為什麼打起來?

在王室、諸侯、卿大夫這種

上下相剋

的鬥爭中,

周王室的勢力被削弱,再也無法維護舊有的制度和秩序,

諸侯國君則採取種種措施,進行改革、爭取民眾,壯大了自己的勢力,

他們從漫無顧忌,到爭相崛起,再到互相兼併,

進而發展成為大國爭霸,形成了“

政由方伯

”,即方伯(諸侯)取代王權的霸主政治。

一些兼併了較多土地的諸侯大國,先後取得霸主地位(領導地位),

實際上,等於接替周王室成為實質上的王朝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