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雲輝:為何《新唐書》視其為叛臣、唐代宗卻定性他並未謀反?

大家好,我們的俊彥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許雲輝

【本文由作者授權釋出】

許雲輝:為何《新唐書》視其為叛臣、唐代宗卻定性他並未謀反?

公元764年初春,漠北,旌旗翻卷,戰馬嘶鳴。軍帳外,清晰可聞一個老婦人在哭罵:“我僕固家族自太宗時歸順大唐至今,忠心耿耿,世代忠良。八年平亂,我僕固家四十六人碧血染黃沙。國家待你不薄,我也曾多次警告你不許反叛!你竟敢不忠不孝,公然反叛,還使我孫子死於非命,你想毀了我們家族?”

罵聲中,一個強壯的將軍抹著淚匆匆衝出軍帳。身後,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婦手提軍刀追著他喊:“我要為國殺了你這個反賊!挖出你的心來看看是紅是黑!”

這個被母親追殺的將軍,正是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功勞僅次於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功臣僕固懷恩。

僕固懷恩率三百名部下北渡黃河逃亡後,他的母親因深明大義,被唐代宗詔令用車輦迎至京師“厚恤之”。

僕固懷恩為何要反叛?是“被謀反”還是真反叛?為何《新唐書》將其歸入“叛臣傳”,唐代宗卻始終不定性僕固懷恩反叛?

許雲輝:為何《新唐書》視其為叛臣、唐代宗卻定性他並未謀反?

(一)轅門斬子

僕固懷恩,鐵勒族九大姓之一“僕骨部”人。祖上歸唐後,忠心耿耿為唐朝把守西北邊境。他天生“有統御材”,熟悉西北各少數民族風情。安史之亂爆發,僕固懷恩先後輔助郭子儀和李光弼討伐叛軍,“功居多。”

鐵勒部落同羅依附安祿山,充當叛軍急先鋒,入侵朔方郡(今寧夏靈武西南)。僕固懷恩之子兒子僕固玢竟然因“兵敗而降”,後率部迴歸。僕固懷恩為嚴明軍紀,大義滅親將其斬首示眾。此舉令平叛“將士懾駭,無不一當百,遂破同羅千餘騎於河上,盡收其器械、駝馬”,解除了叛軍對靈武的威脅。

僕固懷恩因為有少數民族血統,被唐肅宗任命為出使回紇的特使,向回紇國“請兵結好。”回紇可汗向唐肅宗提出和親請求,“肅宗以寧國公主下嫁於毗伽闕可汗。”毗伽闕可汗又為兒子求親,僕固懷恩主動將女兒送去和親,由此得到回紇軍的大力支援。

在收復兩京戰役中,僕固懷恩率回紇騎兵攻克叛軍壁壘,殺得叛軍“匹馬不歸,賊乃大潰。”

僕固懷恩因“收兩京,皆立殊功”而進封豐國公。其後五個月間,他在郭子儀和李光弼麾下“常為先鋒”,攻城拔寨,勇冠三軍,“摧鋒陷敵,功冠諸將。”

老子英雄兒好漢。他的兒子僕固瑒也在他帳下聽令,“每深入多殺,賊憚其勇,號猛將”。

許雲輝:為何《新唐書》視其為叛臣、唐代宗卻定性他並未謀反?

(二)挾私報復

僕固懷恩個性倔強,果敢剛毅,但凡與上司意見不同,不是把上司怒懟得說不出話,就是罵得上司抬不起頭。他的部隊全是朔方少數民族和漢族漢子,戰鬥力極為強悍。僕固懷恩對主帥如此狂傲,部下照著葫蘆畫瓢,“恃功怙將,多為不法。”

郭子儀性格因“寬厚容眾”,又“素重懷恩”,因此對他的不敬和部下的不法睜一眼閉一眼,這更縱然了僕固懷恩的驕嬌二氣。轉隸李光弼指揮後,因李光弼軍紀嚴明“持法嚴肅,法不貸下”,僕固懷恩總算有所收斂,但內心深處極為不滿。

僕固懷恩與李光弼會師時,大將張用濟因故來遲,被李光弼不顧僕固懷恩講情“斬纛下。”僕固懷恩因此“常邑邑不樂。”攻克懷州後,叛將安太清投降。僕固瑒垂涎安太清之妻的絕色,將其搶進軍營中。李光弼命令他歸還,僕固瑒置若罔聞,反而令士卒環守軍帳。李光弼大怒,率騎兵“射殺七人,奪妻還太清。”

僕固懷恩護犢心切,居然闖入帥帳怒斥主帥:“您竟敢替叛賊殺害官兵嗎?”李光弼以大局為重,並未處罰僕固瑒。僕固懷恩卻更對李光弼不滿,一直找機會報復。

許雲輝:為何《新唐書》視其為叛臣、唐代宗卻定性他並未謀反?

於是,在奉詔隨李光弼收復被史思明重新佔據的東都洛陽時,僕固懷恩故意“不用令”,致使唐軍慘遭失敗。唐肅宗雖恨得牙齒癢癢,但因正值用人之際,且僕固懷恩還是朝廷與西北少數民族武裝聯絡的紐帶,只得“以懷恩功高”為由,將其解除軍權,“召入為工部尚書。”

(三)出使回紇

唐代宗即位後,為徹底消滅盤踞東都的史朝義,遣使“請兵於回紇登裡可汗。”登裡可汗正是僕固懷恩的女婿,他被史朝義欺騙,親率十萬大軍進逼關中,企圖大撈一把。唐室朝野震驚,唐代宗先急遣使到塞上勞軍,又為滿足登裡可汗“請與懷恩及懷恩之母相見”的條件,詔令僕固懷恩攜母前去相見。

僕固懷恩自被褫奪兵權,就深知已受猜忌。在朝中又目睹權宦狼狽為奸陷害忠良,更是心驚肉顫。再若與率十萬精騎覬覦大唐的女婿相見,無疑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於是堅辭不往。唐代宗為解除他的顧慮,特賜免死鐵鐵券,詔令他放心前去。

僕固懷恩無奈,只得攜母“與回紇可汗相見於太原”,對女婿陳述利害,成功說服女婿調轉槍口,協助唐室討伐史朝義。由此,僕固懷恩重返軍中,出任天下兵馬元帥李適(即後唐德宗)副手,擔任前線總指揮,指揮唐軍與回紇軍,最終將史朝義聚殲於洛陽。

安史之亂平息後,僕固懷恩奉詔“護回紇歸國”,從此踏上不歸路。

許雲輝:為何《新唐書》視其為叛臣、唐代宗卻定性他並未謀反?

(四)突遭誣枉

僕固懷恩護送回紇軍歸國期間,唐肅宗駕崩,唐代宗即位。吐蕃大軍趁唐軍西部邊防空虛,大舉攻唐,兵臨長安。唐代宗星夜出逃到陝州避難,直到郭子儀收復長安後才重回京師。

西部少數民族軍隊不斷進犯,使各地節度使無不心生忌憚。河東節度使兼太原尹辛雲京得知僕固懷恩途徑太原,又“以其與回紇親”,生怕翁婿聯手趁機偷襲太原,於是“閉關不報”且“不敢犒軍。”僕固父子憋了一肚子氣,送走回紇軍重返太原時,再次吃了閉門羹。僕固懷恩自恃“宣力王室,攻城野戰,無役不從,一舉滅史朝義,復燕、趙、韓、魏之地”,功高蓋世,何曾受過這等鳥氣!於是大怒,上表朝廷控告辛雲京輕慢欽差罪狀,同時令隨行部隊駐紮汾州。

恰在此時,宦官駱奉先出使太原。辛雲京惡人先告狀,誣告僕固懷恩與女婿登裡可汗結盟,證據確鑿,“逆狀已露”,又送上無數珍寶,終於將駱奉先拉下水。

僕固懷恩得知好友駱奉先到達軍營,興高采烈與其飲酒歌舞,互贈禮物。因次日便是端午節,僕固懷恩熱情挽留好友留宿,共慶端陽。駱奉先誤以為將被扣押,反覆辭別。僕固懷恩玩心大起,依僕固族盛情留客風俗,令人藏起駱奉先的坐騎。駱奉先愈發心慌,半夜跳牆逃走。僕固懷恩方知好心壞了大事,“遽令追還其馬。”

駱奉先驚魂甫定,添油加醋向朝廷誣奏“懷恩與可汗約反狀明白。”僕固懷恩也與他倆打起筆墨官司,“累奏請誅雲京、奉先。”唐代宗只得和稀泥,“手詔和解之。”潞州節度使李抱玉在僕固懷恩途徑轄區時,曾大力巴結“贈以幣馬”,得知僕固懷恩被辛駱告發勾結回紇謀反後,急忙上表撇清自己,同時揭發僕固懷恩的確與回紇私下有勾結。

許雲輝:為何《新唐書》視其為叛臣、唐代宗卻定性他並未謀反?

(五)上表辯冤

此時,郭子儀與李光弼或遭明升暗降或被冷落棄用,兵部尚書來瑱慘遭權宦誣陷被唐代宗賜死。僕固懷恩擔心鳥盡弓藏,“乃上書自敘功伐。”

表述裡,他回顧自己出生入死的戰鬥生涯,說清自己奉詔迎送回紇軍全程,解釋得罪辛雲京、駱奉先、李抱玉的緣由,喊冤抱屈以反語方式陳述自己“罪有六”。他以被勾踐屈誅的文種與遭夫差枉殺的伍子胥自比,又為被飽受猜忌的郭子儀和慘遭殺害的來瑱鳴冤喊屈,自認為“不欺天地,不負神明。”最後,他懇請唐代宗遣特使前往絳州瞭解實情,並表示自己會積極主動配合調查,並隨特使回京面聖。

(六)被迫起兵

唐代宗迫於“回紇近塞,懷恩又與辛雲京有隙”情勢,決定選擇相信僕固懷恩,派宰相裴遵慶為特使前往安撫。僕固懷恩見到特使,如同受屈的孩子見親孃般“抱其足號泣而訴”,答應隨其回京辯冤。

副將範志誠給他兜頭潑冷水:“您與朝廷嫌隙已成,只恐是有去無回!您忘了來瑱和李光弼是怎麼死的嗎?”特使最終空手而歸。

正巧,御史大夫王翊出使回紇回京,僕固懷恩擔心他向朝廷彙報自己與女婿藕斷絲連,索性心一橫,扣押王翊,令僕固瑒率部向辛雲京發動攻擊。

僕固懷恩反叛的訊息傳入京師,“朝廷患之。”唐代宗令顏真卿前往招撫,顏真卿婉拒:“聲稱僕固懷恩謀反者,只有辛雲京、駱奉先、李抱玉、魚朝恩四人,‘自外朝臣,鹹言其枉!’不過,僕固父子所率的朔方將士,均為郭子儀舊部。以臣愚見,應讓郭子儀去向他們說明利害關係,必定能收攏舊部。”

這招釜底抽薪之計果然立竿見影,郭子儀的舊部見到老長官,“相率而歸”。此時,圍攻榆次的僕固瑒因久攻不下,惱羞成怒鞭打偏將引發眾怒,被部下“斬其首,獻闕下。”僕固懷恩聞訊告知母親,於是發生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七)引狼入室

僕固懷恩逃到塞外後,“遂誘吐蕃十萬入塞。”為表明自己冤枉,他特意“祭來瑱之墓,自序雲‘俱遭放逐’。”不久,“懷恩又糾合諸蕃,眾號二十萬,南犯京師。唐代宗御駕親征,兩軍陷入苦戰。僕固懷恩“至鳴沙(今寧夏青銅峽),病甚,還死靈武,部曲焚其屍以葬。”

僕固懷恩死後,諸蕃聯軍群龍無首,軍心動搖。回紇軍被郭子儀懾服,與唐軍聯手反戈一擊大敗吐蕃。諸蕃聯軍土崩瓦解,作鳥獸散。不久,僕固懷恩的侄子率部歸降。

僕固懷恩抗拒朝廷三年,兩次引誘吐蕃等大軍南下入侵,在大唐地界燒殺搶掠,“為國大患”,成為真正的叛臣。耐人尋味的是,唐代宗先是下詔拜“懷恩太保兼中書令、大寧郡王”,然後“隱忍,數下詔,未嘗聲其反。”在聞知僕固懷恩死訊後,依然“為之憫默曰:‘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 最後,他還冊封“懷恩幼女為崇徽公主,嫁回紇。”

唐代宗為何始終不把僕固懷恩視為叛臣?

首先,僕固懷恩是唐王朝籠絡西北各民族的一面旗幟。唐廷為平定安史之亂已是元氣大傷,對日益崛起壯大的以吐蕃和回紇為首的西北鐵騎更加力不從心,只能依靠和親與被動抵禦。僕固懷恩“家本蕃夷,代居邊塞,爰自祖父,早沐國恩”,又為國分憂將女兒和親回紇。唐代宗如宣佈其為叛臣,必將使其他兵權在握的少數民族將領寢食難安,嚴重影響大唐安定團結。

其次,唐代宗偏聽偏信,重用權宦魚朝恩與程元振。此二人嫉賢妒能,狼狽為奸進讒言,殘害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節度使李懷讓“被構,憂甚自殺。”郭子儀被明升暗降,李光弼被排斥在外,名將來瑱與元勳裴冕前者被殺後者遭貶。於是,“天下方鎮皆解體。”唐代宗重用權宦的結果是,當吐蕃兵臨長安城前,他詔令各路節度使勤王時,節度使們個個裝聾作啞拒不出兵。吃一塹長一智,唐代宗不能也不敢再作為淵驅魚的蠢事,只能盡力拉攏僕固懷恩。

最後,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痛定思痛,開始對所有武將心懷警惕,但又不得不論功行賞。於是,安史等藩鎮被消滅後,又誕生出一個個趁機在平亂中崛起的藩鎮驍將。他們擁兵自重,形成新一輪藩鎮割據。唐代宗因無人勤王而星夜逃離長安,第一支勤王的隊伍居然是魚朝恩召集的率駐陝州軍及神策軍。因此,唐代宗在處理各地方軍閥問題上,必須採取審慎態度,以防國家發生新變故。

由此看來,唐代宗的不宣佈僕固懷恩反叛,完全是出於政治考量。

但是,較之李光弼憂讒畏譏不願出兵勤王以至悔恨終身憂憤而終相比,僕固懷恩的行為早已踐踏底線。他不願入京的理由情有可原,但以一己之私,打響武裝反叛第一槍,失敗後丟下老母倉皇出逃,罔顧國家民族利益引狼入室,充當少數民族武裝入侵中原的急先鋒。這等不忠不孝之輩,叛國舍家之徒,即便未被唐代宗定性為反叛,也早已被釘牢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許雲輝:為何《新唐書》視其為叛臣、唐代宗卻定性他並未謀反?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高階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六十餘萬字。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