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後庭花裡有什麼味道?

杜牧有句著名的七言絕句,叫《泊秦淮》,這首詩是這樣的: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最經典的就在後兩句,讀起來不僅朗朗上口,如果你瞭解了其背後的深意,你還會不自覺地為杜牧點上一個大大的贊。

"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後庭花裡有什麼味道?

“商女”是什麼女?“後庭花”又是什麼花呢?

作為寫歷史的我,就從歷史的角度來解讀這首詩吧。

杜牧當時正在揚州做官,有一次,他路過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在唐以前,金陵是六朝古都:(孫)吳、(東)晉、宋、齊、梁、陳。

杜牧的船停泊在秦淮河旁的一家酒樓旁,酒樓裡傳來歌女的靡靡之音。“商女”就是指的歌女。

細聽之下,原來她們唱的是《後庭花》。《後庭花》是陳後主陳叔寶作的一首詩歌,全名《玉樹後庭花》。

"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後庭花裡有什麼味道?

歌女唱這首詩歌和杜牧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倒沒有,卻勾起了詩人兼政客杜牧的萬千思緒,這是為何?

原來,時值大唐晚期,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內部黨爭,諸多問題集於大唐一身。眼看一個盛世王朝即將衰落,而大唐兒女們(主要指貴族)卻不致力於王朝的復興,還在那裡醉生夢死、縱情聲色,難道他們就沒有想過亡國的淒涼?就像陳後主那樣?

當年隋朝大軍兵臨長江沿岸的時候,在金陵城內的陳後主還在皇宮裡和嬪妃們打情罵俏。《玉樹後庭花》就是陳後主荒淫無道的代表作,“後庭花”就是皇宮後院的花。陳亡後,這首詩歌就成了標準的亡國之音。

"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後庭花裡有什麼味道?

沒想到,在如今的金陵城,竟然又聽到了這首帶來亡國之禍的不祥之音,這怎能不叫人寒心?

杜牧是北方(陝西)人,在他眼裡,江南人就是當年被大隋征服的陳朝人後裔,雖然他們已經融入了大唐的血液,但他們至少應該明白:《玉樹後庭花》是他們曾經的恥辱,躲猶不及,想不到,此時此刻,她們竟毫不知恥地演唱起來。

這還罷了,如果說歌女唱曲兒是為了迎合客人的需要,那麼點這曲兒的客人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這是杜牧更擔心的問題。

家天下的時代,貴族子弟就是王朝的中流砥柱,現在這些子弟已經墮落到如此地步,王朝還有什麼希望呢?

"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後庭花裡有什麼味道?

這是一個迷失的時代,很多人看不清方向,分不清黑白,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所以,很多人變得頹廢。這是一個很危險的訊號,長此以往,誰來撐起王朝的脊樑?

於是,杜牧作下了這首詩《泊秦淮》,給迷茫的人們點亮了星光,為他們指引前進的方向。

《泊秦淮》,因秦淮河而來;而秦淮河,卻因《泊秦淮》而從未改名,直到現在。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