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要借個樹枝落腳 李世民很大方:整棵樹都借給你 結果悲劇了

作為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跟隋煬帝楊廣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次子,都把太子大哥拉下馬乾掉了,都曾經東征西討,也都曾做到了四夷賓服。而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沒有成為亡國之君,在於他虛心納諫、知錯就改,要不然以李世民飛揚跳脫的性格,沒準真步了隋煬帝楊廣和陳後主陳叔寶的後塵。而事實上,在定鼎天下之後,李世民也有過短暫的目眩神迷,已經開始往隋煬帝陳後主的路上走了。咱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李世民差點就因為寫詩而變成隋煬帝陳後主,同時因此也埋下了子孫被屠戮殆盡的禍根——起源就是有個奸臣寫詩要借個樹枝落落腳,他偏要答應給人一整棵樹,結果悲劇了:糊塗的李世民忘記自己姓啥了。

奸臣要借個樹枝落腳 李世民很大方:整棵樹都借給你 結果悲劇了

我們翻看隋唐史料就會發現,隋煬帝和陳後主也都曾經很簡樸。楊廣做晉王的時候,樂器因為長久不用而落上了厚厚的灰塵,但是登基稱帝威服突厥之後,就變得驕奢淫逸,而且放下刀槍而撿起了琴棋書畫,居然成了當時傑出的詩人;陳叔寶一面下詔勸農、求賢、納言、禁奢,另一面卻是“復扇淫侈之風,賓禮諸公,唯寄情於文酒,暱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軸。躭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豔妻之孽。”

奸臣要借個樹枝落腳 李世民很大方:整棵樹都借給你 結果悲劇了

不管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是不是正義的一方,但是他的文治武功確實是極其出色的,當威加海內之後,李世民也想開展一些文化活動——歷史有驚人的相似:隋煬帝楊廣、南陳後主陳叔寶,以及後來的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都很喜歡偃武修文,最後也都客死他鄉。李世民的詩詞還是寫得很好的,有二十首還進了《全唐詩》。但是李世民不走尋常路,居然想做點豔詩,還讓手下的大臣虞世南唱和(《唐會要卷六十五》《新唐書列傳二十七》)均有記載,那是李世民自己說的:“朕因暇日……嘗戲作豔詩。”

奸臣要借個樹枝落腳 李世民很大方:整棵樹都借給你 結果悲劇了

結果被虞世南當場懟了回去:“我寧肯去死也不會跟您唱和豔詩(聖作雖工,體制非雅。上之所好,下必隨之。此文一行,恐致風靡,輕薄成俗,非為國之利。賜令繼和,輒申狂簡,而今之後,更有斯文,繼之以死。請不奉詔旨)。”李世民還是不肯罷休:“我就是寫了,你還真能死去嗎(朕更有此詩。卿能死否)?”虞世南寸步不讓:“我就是去死也不聽你的命令,這命令有關乎國之興亡(臣聞詩者,動天地,感鬼神,上以風化下,下以俗承上。故季札聽詩,而知國之興廢。盛衰之道,實基於茲。臣雖愚誠,願不奉詔)。”李世民只好自我解嘲:“我跟你開玩笑呢,你還當真了!”

奸臣要借個樹枝落腳 李世民很大方:整棵樹都借給你 結果悲劇了

事實證明,李世民還真不是開玩笑,因為他後來又找上一個叫李義府的傢伙。李義府就是大名鼎鼎的那個笑裡藏刀的“李貓”,這個人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中都有記載,咱們就不多說了,這是一個很出色的文人,也是萬里挑一的小人(有些時候小人和文人居然是可以劃等號的),正史中幾句話就能證明此人的奸惡和危害:“義府本無藻鑑才,怙武后之勢,專以賣官為事。”“高宗將立武昭儀為皇后,義府嘗密申協贊,尋擢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賜爵廣平縣男。”“如意元年,則天以義府在永徽中有翊贊之功,追贈義府揚州大都督,又賜義府子左千牛衛將軍湛及敬宗諸子實封各三百戶……”李義府為什麼能仗著武則天的威勢而賣官鬻爵?武則天為什麼對李義府感恩戴德?答案只有一個:李義府幫著武則天挖了李唐天下的牆角,而阿附武氏殘害李唐皇族,李義府是始作俑者和“率先垂範”者——跟姓武的走得近,就能升官發財!

奸臣要借個樹枝落腳 李世民很大方:整棵樹都借給你 結果悲劇了

那麼李義府是怎麼博得唐太宗李世民賞識的呢?大家猜得沒錯:就是因為作詩。李義府被推薦給李世民面前,先是獻上了馬屁神功的巔峰之作《承華箴》,那辭賦很長,就不一一摘錄了,但是李世民被拍得很舒服,馬上加官進爵,不但賞賜了四十匹綢緞,還把李義府提升為太子舍人、崇賢館直學士。只是不知道李治密會武媚孃的時候,李義府是不是幫著站崗放哨了。

奸臣要借個樹枝落腳 李世民很大方:整棵樹都借給你 結果悲劇了

虞世南又老又正經,不肯跟李世民詩文唱和,而年輕的李義府乖巧伶俐,自然深得李世民喜歡,於是李義府開始伸手要官的,不過文人都是“很有修養”的,要官也要得那麼“文雅”,可能是李世民老糊塗了,跟李義府拿烏鴉作題材來寫詩(多不吉利),於是李義府借題發揮:“上林多許樹,不借一枝棲。”那意思是你朝堂上有那麼多官職,給我一個大一點的能咋滴?李世民來了大方勁兒:“我把整棵樹都借給你,一隻小樹枝算啥(吾將全樹借汝,豈惟一枝。)?”

奸臣要借個樹枝落腳 李世民很大方:整棵樹都借給你 結果悲劇了

李世民你糊塗呀:你忘了你自己姓啥了?你把一整棵李子樹都借給了李義府,你的子孫後代上哪落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