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州牧”“刺史”和“太守” 哪個官職更大有何區別

三國時期,官職方面州牧>刺史>太守,州牧和刺史屬於州級別的高階官員,太守屬於地方的高階官員。

在古代因為不同的時期官職的變化和職能也有所不同。我們一個個來說下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州牧”就是指一州最高的行政長官,“刺史”則是負責監察,負責檢查郡國長官是否有濫用職權,貪汙受賄。“太守”則是一郡之最高長官。

三國時期“州牧”“刺史”和“太守” 哪個官職更大有何區別

我們在看《三國志》的時候,全國各地有很多太守、國相、刺史和州牧,比如關東義軍組成聯盟討伐聯盟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記載

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太祖行奮武將軍。見《三國志魏武帝傳》

三國時期“州牧”“刺史”和“太守” 哪個官職更大有何區別

從這裡可以看出,討伐董卓的大多是太守為主,也有刺史、國相和州牧,這個現象也不奇怪,因為當時處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

太守、刺史和州牧的區別在哪?

兩漢時期,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則實行州郡縣三級制。

太守就是地方郡國一級的最高長官,而州牧與州刺史都屬於州一級長官,比太守而高一級,三國時期兩種官職並存。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用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採用郡縣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

到西漢武帝時期開始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州,每州為一個監察區,設定刺史一人,負責監察所在州部的郡國,當時也稱十三部。

三國時期“州牧”“刺史”和“太守” 哪個官職更大有何區別

注意這個時候刺史開始出現,其職權是監察郡一級官員,雖不是具體某地一級行政長官,也無固定治所,但直接隸屬於中央和皇帝,俸祿六百石低於當時太守的二千石,但職權很大同時地位也在郡國太守之上。

到了西漢成帝,“罷部刺史,更置州牧”,“州牧”這個官職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其俸祿也由原刺史的六百石提高到二千石,與太守的俸祿齊平,到了西漢哀帝州牧與刺史的名稱曾多次變更,但監察的職責沒有變化。

到了東漢光武帝時期,又將“州牧”再改為“刺史”,但相比之前居不定所有了改變,有了駐地,其俸祿也仍舊是二千石。

到了東漢末年漢室衰落天下大亂之時,劉焉向朝廷提出了一個影響三國曆史的重大建議,即用宗室、清名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凌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史稱“廢史立牧”。朝廷也同意了將部分州設定州牧的建議,比如當時的漢室宗親劉虞為幽州牧、劉焉為益州牧、劉表為荊州牧。前文講過討伐董卓的時候會有刺史、州牧、國相、太守出現的原因就在此。

三國時期“州牧”“刺史”和“太守” 哪個官職更大有何區別

需要注意的是當時刺史的官職並未消失,而是與州牧並存,東漢末年各大軍閥也大都擔任過州刺史或州牧的官職,從朝廷的任命來看州牧要高於州刺史,我們看看《三國志》劉表的官職變化

靈帝崩,代王叡為荊州刺史。是時山東兵起,表亦合兵軍襄陽。

李傕、郭汜入長安,欲連表為援,乃以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

三國時期“州牧”“刺史”和“太守” 哪個官職更大有何區別

從中可以看到劉表是由荊州刺史升遷任徐州牧的,也就是說“州牧”的官職是大於“州刺史”的。

從以上分析可知,三國時期的官職對比,從高到低大體上是州牧、刺史、太守。至於在三國亂世,州牧、刺史、太守之間並不是誰官職高就可以管理誰,而是以實力來決定地位,比如冀州牧韓馥就被下屬的渤海太守威脅恐嚇奪了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