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高萊斯:大德創新特區--從科技園區到創新叢集(中篇)

關鍵詞:科技園區,科技谷,創新叢集,原始創新,應用轉化,技術創業

作者:嶽圓

上篇回顧(點選檢視):

華高萊斯:大德創新特區——從科技園區到創新叢集(上篇)1。 大德科學城時代(1973-1989)

2.科技谷時代(1990-2004):歸屬關係轉移,增強和地方經濟聯絡

1983年,大德科學城行政上被併入大田廣域市,其功能定位從獨立的

科學及教育型城市向大田市的次中心

轉變。

這一時期,大德科學城的建設與地方經濟的聯絡開始加強。地方政府開始重視創新成果轉化,頒佈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勵科研成果轉化,開發模式從

強勢政府主導的模式,向民、商主導轉向

,開始由內生動力牽引。

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大德科技谷與地方經濟的聯絡更加緊密。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大德以公共研發機構、大學為主的創新力量偏重於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技術溢位與衍生企業相對較少。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極大的刺激了韓國實體經濟。韓國政府開始意識到只有科研和技術是不夠的,轉化為經濟增長才能為國家做出實際貢獻。

於是在金融危機後,利用科研成果轉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成為大德運營的重點。

1)提升地方居民的科技意識

1993年,大德科技谷成功舉辦了大田世博會,極大了提高了市民對於科技立國戰略的認識。為了突出主題理念中的科技氛圍,韓國政府特意把世博會場館設在大德科技園內。

在世博會主題“新的起飛之路”的引領下,韓國目睹了世界各國的傳統技術和現代科技成果:

工業發達國家以高科技見長,發展中國家則以傳統文化和工藝見優。

新一代交通工具、宇航技術、電子通訊技術、環境保護新科技成果、機器人資源、新材料的開發及新能源、替代能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傳統工藝技術等使韓國觀眾大開眼界,提高了對科技立國的認識。

大田世博會閉幕後,國際展區相繼拆除或出租給企業,永久展示區改建成為大德世博科學公園(Daedeok Expo Park)。剛建成的世博公園曾是韓國最早最大的主題公園,是韓國中學生修學旅行的首選之地,80後的韓國人幾乎都有到世博科學公園修學郊遊的記憶。

大德世博公園,逐漸成為了大田市乃至全國重要的“科學佈道”場所,迎來一批一批的民眾來此參觀,瞭解大田世博會的盛景,感受國家科技發展的魅力。

華高萊斯:大德創新特區--從科技園區到創新叢集(中篇)

大田世博公園,圖片來源:1/6圖片工作室

華高萊斯:大德創新特區--從科技園區到創新叢集(中篇)

大田世博公園,圖片來源:1/6圖片工作室

2)鼓勵公共研發進入地方市場

1990年代,地方政府為鼓勵公共研發資源充分進行市場化,從

科研人員、科研成果、科研機構、產學研機制

多個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支援公共科研資源走向地方市場,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鼓勵科研人員走向地方應用市場。

1998年,政府開始對公立研發機構進行改組,以提前退職(名譽退職)、鼓勵創業、強制下崗等方式,全體減員達30%-40%,為創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富餘人才,鼓勵其中的科研人員進行創新創業活動。

如,ETRI(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在1規定:允許3年的暫時離崗,促進研究成果轉化。後來,ETRI又增加了允許一年短暫離崗,以促進技術轉化應用個案程序的規定。

鼓勵公共科研機構技術成果在當地市場化。

大德內有眾多商業性基礎設施,包括:大德管理辦公室、大德商業中心、大田會議中心等,這些機構設施主要服務於園區的商業活動,為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活動提供了空間。

同時,政府主導設立了大量中介組織,如1990年代成立的高科技風險企業中心、大德科技穀風險企業協會、大田軟體支援中心以及大田中小企業支撐中心等機構,這些機構提供最新的市場動態,以及科研成果和風險投資對接的機會,為園區內科研創新活動及科技成果商用化提供了高效的平臺。

支援公立研發機構成立地方市場化機構,鼓勵公立研究院成立技術創新中心(TIB)、技術產業化孵化器(TBI)。

1998年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成立了自己的技術產業化孵化器(TBI),該機構成立後5年內支援了200多家高新技術創業企業,鼓勵教授和學生創辦企業100多家,吸引世界各地800多項風險投資基金。

促進地方產學研機構合作突破。

由政府提供穩定的研究經費,以公開招標方式組織產業界、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建立產學研共同研究體,從事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並由獨立的專業機構組織對科技研發專案的實施及其轉化進行評可行性價,提高了研發成果的轉化率。

3)吸引市場化企業進駐大德

市場化企業能為地方帶來經濟收益和稅收,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為吸引成熟市場化企業入駐大德,地方政府針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需求,量身定製了扶持政策。

為大企業提供技術創新資金支援。

大企業擁有科研實力和研究需要的同時,科研經費也是企業的一項重大支出。以韓國最大的電子集團三星為例,2018年,三星集團總利潤為496。22億美元,用於研發的經費總數為151億美元,佔總利潤的30。4%。

大德允許企業以利潤的20%作為研究開發的投資,在頭兩年可將此作為虧損處理。同時,對擁有科研機構的企業實行應繳稅款減免優惠,這些做法為有科研能力的大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科研資金支援,吸引了三星、SK等大企業入駐大德。

為中小企業提供成果轉化支援。

而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科研和資金實力都沒有大企業雄厚,如何將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經濟效益,以支援自身運營和後續研發,才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面對中小企業,由政府與大企業聯合建立新技術擔保公司,促進

“以購買為前提的新技術開發事業”,

擔保公司擔保中小企業的技術研發取得成功時,大企業要購買該企業研製的產品。同時,政府向中小企業提供部分研發費用支援(最高比例50%),推動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

這些鼓勵措施最終以法律形式體現在1999年修訂實施的《大德科學城管理法》、2000年頒佈的《技術轉移促進法》中。

在此背景下,公共研發機構的衍生企業,尤其是

IT創新創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增長,產業界、大學與研發機構開始互動結網,這被許多學者認為是大德科學城邁向創新叢集之路的關鍵一步。

這一系列做法收到了顯著效果。據統計,1989年大德僅有46個企業,1999年已增長到1871個,當年衍生企業達219個。到2000年底,大德已建立起20個技術產業化孵化器。1995年到2000年,風險資本數量由53個增長到150多個,其中包括23家由政府與企業聯合建立的新技術擔保公司。

科技谷時代,大德在創新成果轉化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為了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轉化。2000年,政府將科學城和工業用地中間的空地設為大德科技谷(Daedeok Techno-Valley),用以對大德的研究成果進行商用化試驗,並孵化高新技術企業。

科技谷片區佔地面積4。3平方千米,在空間佈局上,工業片區集中分佈在科技谷西北部,緊鄰大德工業園區;科技谷西南佈局著一個居住區,臨近大德科學城。

科技谷是大德科學城與大德工業園區進行互動交流的平臺,是將研、學與產相結合的重要連通環節。

大德科技谷用地以工業用地為主,主要佈置了高科技企業孵化器及風險企業。

華高萊斯:大德創新特區--從科技園區到創新叢集(中篇)

科技谷時代建設模式

未完待續,下期看點

3。 創新叢集時代(2005-今):專業機構運營,重視商業價值挖掘1)成立專職機構,專項負責成果商業化2)培育“研究型公司”,對接科研與市場3)成立專項基金,促進成果商業化4)設定創業課程,助力企業快速進入市場5)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化程序

參考文獻:

1。 Eung-Hyun Lee, Deog-Seong Oh, Endogenous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echnopolis in Korea: Case of Daedeok INNOPOLIS,http://dx。doi。org/10。7165/wtr2016。5。1。2 2。 Deog-Seong Oh,Insup Yeom,Daedeok Innopolis in Korea:From Science Park to Innovation Cluster http://dx。doi。org/10。7165/wtr2012。1。2。141 3。 ILYOUN SONG,role of TBIs in high-tech cluster in korea 4。 Deok Soon Yim,Daedeok Innopoli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5。 https://www。innopolis。or。kr/eng 6。 大德研究開發特區http://www。tusstar。com/index。php?app=web&m=Viewpoint&a=detail&id=1811 7。 韓國創新叢集培育對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經驗及其啟示

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權必究。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影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