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圖雖美 但“嵐圖”還欠東風

現在做一個高階汽車品牌似乎很簡單。比如東風汽車集團,在召開了一次品牌釋出會之後,就擁有了一個名叫“嵐圖”的高階新能源汽車品牌。10天之後,又一場釋出會之後,新品牌的概念車亮相,而按照東風集團的計劃,到明年,新品牌的首款產品就會量產上市。

藍圖雖美 但“嵐圖”還欠東風

從品牌釋出到產品亮相,標誌著繼一汽集團之後,東風集團也加入了高階品牌的潮流,“一汽扛紅旗,二汽展藍圖”。不過,“高階品牌新能源汽車”這幾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車尚君看來,儘管東風集團無論在高階品牌還是新能源汽車領域都缺乏足夠的積累,往日在提升自身技術實力上又難言努力。這張口就來的高階化,恐怕會遇到更多的阻力,前景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拼高階品牌?經驗不足 教訓不少

雖然身為三大國有汽車集團之一,但與一汽集團相比,東風集團發展自主高階品牌,卻有諸多的先天不足。

首先,東風集團在高階品牌的運營經驗上有明顯的缺失。當人們的注意力被一汽集團投給紅旗的上百億元吸引時,往往也忽視了一汽集團自身在高階化方面的積累。從1988年開始組裝奧迪100,到2005年在一汽豐田投產豐田皇冠,一汽集團在豪華品牌的運營和高階車型的生產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也培養了龐大的人才隊伍,而諸多高階品牌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這兩者才是高階品牌最寶貴的資本。

藍圖雖美 但“嵐圖”還欠東風

相比之下,東風集團旗下能勉強拿出手的豪華品牌就只有英菲尼迪一家。說“勉強”,是因為從英菲尼迪母公司日產汽車的全球戰略來看,這一品牌的定位正在從“豪華”向所謂“Nissan Plus”(即高階化的日產)收縮;從國內市場來看,東風英菲尼迪近年來出現了產品老化和銷量萎縮的問題,市場表現乏善可陳。

即便是在中端市場,東風集團的幾大合資專案近年來也頗為不順。與PSA集團合資的神龍汽車曾是國內最早的合資車企之一,但這兩年旗下兩大品牌都遭遇市場崩盤,銷量大幅跳水,已經被市場邊緣化;與雷諾合資的東風雷諾,在成立7年之後,於今年4月宣佈退出國內市場;至於一直在主流市場之外徘徊的東風裕隆,更是早早的被東風集團全額計提了資產減值。

先天條件強如一汽,復興老紅旗的努力都毫不輕鬆。而從2019年中成立h事業部,到今年7月釋出嵐圖品牌和概念車,再到明年量產,然後每年一款出新車……東風集團打算用更少的時間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藍圖固然壯麗,但前景卻並不明朗。

拼新能源汽車?已被市場邊緣化

當然,車尚君並不是說,自主車企要做高階品牌就一定離不開外資的支援。實際上,長城汽車就是憑藉一己之力打造出了高階的魏派品牌。東風集團如果自身技術實力足夠強大,仍有希望做好自己的高階品牌。

湊巧的是,東風集團也是這麼認為的。在東風集團官網釋出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東風集團“有近20年的新能源汽車研發經驗,在三電系統以及純電、混動、氫燃料電池等領域,均有一定技術積累,足夠支撐東風打造一個高階新能源汽車品牌”。

藍圖雖美 但“嵐圖”還欠東風

但現實是,不要說“高階”新能源汽車市場,就連大眾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整個東風集團旗下也沒有一個品牌拿出過強有力的產品。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與市佔率前十五名的品牌,無一出自東風集團。而根據東風集團釋出的訊息,2019年其最暢銷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東風風神新能源汽車共售出1。5萬輛,雖比2018年增長多達83%,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是邊緣角色。

顯然,東風集團並未能拿出有力的產品來證明自己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實力,相反,已經在新能源汽車大潮中落伍的東風集團,試圖透過嵐圖品牌來直接踏入高階新能源汽車市場。打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坐飛機的比方吧:別人已經登機坐好,嵐圖不光要候補到一個位置,還想前排就座。沒有足夠強的實力,恐怕難以成行。

藍圖雖美 但“嵐圖”還欠東風

拼技術實力?研發投入低 底氣不足

車尚君願意帶著善意猜測:或許東風集團把更多的實力隱藏在自主研發的成果當中,亟待透過“嵐圖”的投產一展風采。雖然我們無法瞭解東風集團暗藏了多少“大招兒”,但透過公開資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東風集團在自主研發方面下了多少工夫。

嵐圖品牌的前身是成立於2019年的東風集團h事業部。所以不妨來看看這兩年東風集團究竟下了多大力氣來做研發,以至於積累起來衝擊高階品牌的實力。

藍圖雖美 但“嵐圖”還欠東風

財報資訊顯示,東風集團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996億元,並投入55。4億元用於研發,相當於當年營業收入的5。6%。這已經是在進步了,因為2018年的佔比更低,只有4。5%。遺憾的是,透過對比幾家上市車企釋出資料,我們發現,東風集團的研發投入/營業收入之比在業內並不高。

例如,同為“三大”國有汽車集團之一的長安汽車,儘管同期營收及研發投入均較低,但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反而高於東風集團,2019年和2018年的佔比分別達到了6。3%和6。7%;而作為地方國有車企的廣汽集團,同期的研發投入佔比更高達8。5%和6。8%;甚至民營企業比亞迪在研發投入上的力度都高於東風集團,相應的佔比分別達到了6。6%和7。1%。

由此可見,與其他自主車企相比,東風集團的研發力度並不算高。而憑藉這樣的研發水平,能產生多少研發成果,進而撐起高階品牌“嵐圖”,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藍圖雖美 但“嵐圖”還欠東風

車尚君原本期待嵐圖品牌能在29日的釋出會上公佈一些技術上的過人之處,但遺憾的是,釋出會的內容更多是圍繞產品策略和品牌形象展開,首發亮相的i-Land概念車雖然融合特斯拉的鷹翼門、拜騰的全通大屏等時髦設計元素,卻沒有展示任何核心技術。以至於有媒體同行不禁抱怨:“很久沒見過這麼水的釋出會了”。

寫在最後

其實,自主品牌高階化既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國人心中的情結所在,本無可厚非。但是,再崇高的目標,也須腳踏實地,量力而行。此前有業內專家指出,從現有的市場表現來看,自主品牌單獨建立一個高階品牌的投入較大,且由於產品仍與佔據市場主流的合資品牌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與其另設高階品牌,不如推出高階車型會更加穩妥和務實。

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案例來自長安汽車。在研發上更捨得投入的長安汽車也在走高階化路線,但其選擇了更為務實的高階車型路線,在今年初推出UNI-T系列車型,因為省去了新平臺的搭建和新品牌的培養,因此見效更快:新車在今年6月即實現了上市。

相反,像東風集團這樣,脫離自身實力強行拔高,搞“大幹快上”,不但前景令人堪憂,更有無端耗費資源,影響企業整體發展之虞。

藍圖雖美 但“嵐圖”還欠東風

《北青網》汽車頻道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