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並不瞭解幾千年前的事,如何保證《史記》的真實性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發生了很多事,出現了很多人。而人的壽命,終究是有限的,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有自己生活的那個時期的事情。倘若我們想要了解很早之前的事情,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史書的存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史書典籍,而《史記》便是其中不得不提的存在。

司馬遷並不瞭解幾千年前的事,如何保證《史記》的真實性

《史記》是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中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在中國歷史界有很高的地位,它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司馬遷並不瞭解幾千年前的事,如何保證《史記》的真實性

非常有趣的是,《史記》所記敘的時代非常之長,但是司馬遷卻是在太初元年(前104年)才開始創作,並經歷了14年的時光完成這部作品。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司馬遷是如此之晚才開始記錄的,那麼他所沒有見到的那些歷史故事,他所沒有經歷的時代,他又是如此保證自己記述的真實性的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司馬遷讀了很多很多的史書,並且還親自走訪了許多地方,對歷史故事進行考證。

司馬遷的身份比較特殊,他出生在史官世家,其父親司馬談,是漢朝的太史令,主要負責為國家修史。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司馬遷小的時候,有機會讀到不少皇室的典籍。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所掌握的史料是非常之多的。

司馬遷並不瞭解幾千年前的事,如何保證《史記》的真實性

顯然的,倘若光看一家之史書,是無法看到最真實的歷史的,因此在後面的歲月中,司馬遷還到全國各地去遊歷,並獲得了巨大的收穫。

比如司馬遷在遊歷的過程中,通過了解當地的地理地貌,對歷史事件所發生的場景和麵貌進行體會,從而更好地感受當時所發生的事情。

同時,在遊歷的過程中,司馬遷還不斷收集流傳於民間的各種史料和民間傳說,雖然這些東西並不一定是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的,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至少是史書中的民間聲音。

司馬遷並不瞭解幾千年前的事,如何保證《史記》的真實性

當然,除了看史書之外,司馬遷還曾經拜過董仲舒、孔安國這樣的一流學者為師,並從他們那裡獲得了不少有用的史料。更加重要的是,這些人的教學,為其樹立了正確的史學價值觀,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司馬遷在撰寫《史記》的時候,才能夠以相對客觀的角度進行描述,也才能夠為後世的我們所推崇。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