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居然能夠畫出“聲音”,堪稱一代“畫聖”

聞人即想,這位老人定當是有極高超的繪畫造詣,泛泛談之中國處登峰造極的名畫師有何許人也,隨口而出的便是徐悲鴻、林風眠、齊白石、李苦禪等。

而能畫出“聲音 ”的兩位主人公恰好就在其中——齊白石與其弟子李苦禪。

“聖人”之稱在《孔子家語·五儀》的詮釋是自身的品德與宇宙的法則融為一體,智慧變通而沒有固定的方式。

齊老正是將筆尖的技藝與自然法則融會貫通,不拘泥於形式幾筆便將聲音描繪得活靈活現。

現在從黑白的照片中觀望齊老和墨色的畫,鬍鬚蘇蘇拉拉的老人用仙風道骨一詞來描述再合適不過。那麼李苦禪、齊白石和有“聲音”的畫,這三者之間是怎樣聯絡起來的呢?

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居然能夠畫出“聲音”,堪稱一代“畫聖”

勤學肯練苦禪兄

李苦禪原名李英傑,1899年出生,山東高唐人,是現代書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其擅長畫鷹和花鳥,畫風歸屬為豪放類,氣勢磅礴、形象鮮明。

1916年17歲的李苦禪跟從國畫師孫佔群練習國畫,早期的創作作品以荷花為主,為後來國畫的學習創作打下了一定基礎。

1922年考入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教育學府——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專攻西畫。

在這期間,李苦禪因家境貧寒而勤工儉學,業餘時間拉人力車來支撐自己的生活和學業,有同學看到他的勤苦便贈送雅名苦禪,而他也滿意於此,心願將名字改為苦禪。

1923年聽聞民間“宗師”齊白石居住在北京,求學心切,他堅持不懈地多次去齊老門口拜師,“賴皮”式行為連著對齊老聊表關心之舉,少年的朝氣終是打動了齊老的心,從此師徒關係成立。

所謂名師出高徒,有齊老的迷津指點為伴,李苦禪如沐春風般能將所遇到的瓶頸遊刃而解,繪畫水平也是從始未斷地蹭蹭提高,看起來似雁鶴般平步青雲。

但齊老的教授方法沒那麼簡單,卻也沒怎麼複雜,叫學生自己來悟道理,讓作畫者自己去領會並解讀畫的語言、畫的意境,難度不是一般的小,但成果確實是非常豐碩的。

李苦禪最終呈現的學習效果固然很好,但其過程的苦只有當事人自己最為了解。

一代宗師齊白石

齊白石,1864年生於湖南,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齊老不僅書文別具一格,畫作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在他的手中凝匯於筆端既刻便能躍然紙上,靈動之感呼之欲出,意境之傳遞纏綿抵達。

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居然能夠畫出“聲音”,堪稱一代“畫聖”

1870年6歲的齊白石跟從外祖父周雨若讀書,兒時階段便常用賬簿本或習字本作畫塗鴉,要說他是從小便有慧根也說得過去。

1878年14歲時當上木工學習雕花,有著對細節有福至心靈般的把握,齊白石自行使用《芥子園》殘本完成了對花鳥、人物畫的習成,天才少年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1880年至1900年間,齊白石多次從師學藝,有良師益友的同行讓他對繪畫的精髓逐漸掌握透徹,更因自身天賦異稟且能力不凡遂年紀不大的他超越了同時期的許多畫家。

有了這麼一門愛好加手藝,齊白石漸可以用詩文和作畫來持家。齊白石的墨蝦圖,是最使人記憶猶新的,他畫的蝦生動活潑,永遠都溼漉漉地看似在遊動著。

曾有人說齊白石的地圖不按構造和複雜程度來賣,而是按畫的只數來賣,說來趣味得很,甚而有想將畫上的蝦捉出來稱稱斤兩的衝勁。

能擁有齊老的畫若是放在現在那可算是價值連城的寶貝,有幸成為過他的學徒那便更是驕傲無比的了。

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居然能夠畫出“聲音”,堪稱一代“畫聖”

有“聲音”的畫

李苦禪成功拜師齊白石後,幾年時間內在構圖和線條方面頗有成就。他有一日將自己作的《高山激流圖》拿去給齊白石看。

齊白石站在畫前好一番功夫,仔仔細細觀察後,對李苦禪的基本功和繪畫技巧做出了肯定的態度,但也提出了一定的建議。

苦禪,你這副畫畫的相當好,基本功紮實技巧也熟練。不過,既然是高山激流,那麼水流是從高山上奔洩而來的,聲勢浩蕩的大自然,看看你這副畫是不是靜了些?

兩人再仔細看這幅畫,感覺好像是缺了點什麼,因為感受不到巨瀑的轟隆聲,這幅壯景就顯得些許平靜單調了。

李苦禪一個激靈,“聲音”怎麼能畫出來呢?這該如何下筆呀?老師提出來的問題自然不無他的道理 ,由此他開始閉門思索如何畫才能畫出“聲音”。

幾日過去,眼看還是沒有頭緒,李苦禪連人帶畫再次請教老師。齊老看見李苦禪因苦悶思索而至身形消瘦,不免感到吃驚和愛惜,於是笑著說要幫忙添幾筆“聲音”上去。

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居然能夠畫出“聲音”,堪稱一代“畫聖”

眼見手起筆落,齊老在瀑布兩岸分別畫出來兩個小人,一個人攏著手看似衝一方奮力叫喊,另一個人則看似扶著耳側身努力傾聽,這樣的場景能讓人感受出的就是瀑布的吼聲太大影響到了兩人叫喊的情景。

就是多了這一個小小的兩岸互動,卻將一整幅畫從了無生息變成了生氣勃勃,彷彿激流勇進太空漫步,瀑布的轟鳴聲響徹耳旁。

李苦禪看著師傅為他增添的“聲音”,一瞬間如打通了任督二脈,對意境的掌握,對聲音的表達也有了心得在胸,說胸有成竹那還不恰當,至少是在師傅這領略了一番真功夫。

以上便是李苦禪、齊白石和有“聲音”的畫三者之間聯絡的歷史橋段。

總的來說,齊白石和李苦禪研討畫藝的這件事不僅對李苦禪獲益,也對我們後來的畫家甚至是各個行業都有所啟發。

有能力者能力自然與眾不同,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也持著不一樣的觀點——亦業亦友,將工作當成有生命的朋友。

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居然能夠畫出“聲音”,堪稱一代“畫聖”

現代人的畫作不乏有佳作,但精彩者不多,為作畫而作的人,不是為自然而作。畫講究存在一種“氣”,一副畫可能只有三天的氣,也可能只有十天的氣,也可能永遠都含氣在其中。

透過作品能夠使人感知自然、親臨自然 ,那這樣的畫作便是有“聲音”的尤物。世間萬物皆會響,山有迴盪、水有潺潺、風有嗚呼、林有喧場。

能將大自然握在手中,與天地融為一體,並展現出自然的畫色的人,那便堪稱是“畫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