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身為開國皇帝,為何卻毫無存在感?只因李世民的“光芒”太盛

嫡長子是未來皇位的接班人,但武德年間最高統治者還是李淵。“皇帝”和“太子”在權力的定義上有很多重合之處(名義上,太子同樣擁有統領排程百官的權力,在皇帝突然駕崩或者臨時不能理政的時候,太子是要隨時可以監國的),正因為權力重合,所以歷史上皇帝和太子的關係往往特別微妙,皇帝一方面要培養太子,又怕太子奪了自己的權。像李世民和李承乾,李隆基和他的幾個倒黴兒子(包括唐肅宗,當太子的時候也特別難受)。

李淵身為開國皇帝,為何卻毫無存在感?只因李世民的“光芒”太盛

奇怪的是,武德年間,李淵從來沒有限制和打壓過李建成,卻一再打壓李世民,這是為什麼呢?恰恰是說明了因為李建成的勢力並沒有強大到需要打壓而李世民對李淵在政治上非常具有威脅。作為最高統治者,就像身處龍捲風的中心,既可以說最有權力,又彷彿沒有任何權力,因為你的權力是靠一大群掌管各方面權力人的支援來維繫的。所以,平衡各方勢力不使其力量過大甚至獨大,才能穩定維持自己的權力。李淵對李建成的不做打壓,也是一種扶持,用以抵消李世民對全域性的掌控和對自己君權的威脅。

李淵身為開國皇帝,為何卻毫無存在感?只因李世民的“光芒”太盛

李建成史料不多,確實不是太好比較。整個唐國後勤應該是李淵和李建成一起搞的,雖然大部分都只能靠間接證據證明。只能這麼形容,李淵、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相對身份,可以類比於劉邦、蕭何和韓信、樊噲的相對身份。尤其是開國之前的那段時間。等後來李世民當了尚書令,封了天策上將,那已經是李淵制衡失敗的局面了。中後期的李世民,確實可以說是身兼數“職”。

李淵身為開國皇帝,為何卻毫無存在感?只因李世民的“光芒”太盛

蕭何的話應該是李建成的位子更貼切,但是史料過少,沒法比較。李世民後期的文治能力也很強。開國期間就不太好說,畢竟不負責這塊兒活。劉邦,還是李淵會比較像。不管是封賞力度,臉厚程度,還是腹黑程度,位子上也更貼切。李淵最大失敗應該就是整個軍方高層沒幾個自己人,全是李世民的,這一點劉邦做得好太多。

李淵身為開國皇帝,為何卻毫無存在感?只因李世民的“光芒”太盛

開國戰李淵是一場沒落,不過,李世民確實最能打,唐國立國之後的關鍵戰都是靠他啃下的,開國的還是李淵自己。按當時的安排,李世民的地位應該是李淵手下最能打的牌,所以說李世民打天下李淵坐,還是有失偏頗的。李淵無心殺李世民,李世民密謀多年。有心算無心,這就是李淵悲劇的地方。政治重要要是軍事重要,劉邦和項羽生動地證明了這一點。李淵平定巴蜀西北之後,就算李世民輸上三回,李唐照樣能再次舉兵攻打洛陽。至於突厥,只要李唐不延遲三年統一天下,突厥翻不了身。統一的中原面對分裂的突厥,沒有理由不勝利。李世民加速了這一過程,使得唐朝更偉大。

李淵身為開國皇帝,為何卻毫無存在感?只因李世民的“光芒”太盛

改變三省職能,創立新的官員考察制度,大量縮減宮廷開支,合併州縣等這些都是武德老臣們極力反對的。何況能有貞觀是因為李世民與李淵相比能剋制自己、任人唯賢、從諫如流。父子倆政治水平都很高,但是李淵真的做不到任人唯賢從諫如流這兩點,這也是絕大多數人都有的弱點。

李淵身為開國皇帝,為何卻毫無存在感?只因李世民的“光芒”太盛

李淵還自以為自己的聲望能夠遠超其他開國君主,結果後世提到唐朝開國皇帝,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李世民。李淵以原唐國公的身份可以順利接收前隋遺留勢力,兒子李世民又如此能打,不用擔心軍功重臣尾大不掉,而且左右制衡權柄穩固,從他的角度看,的確是沒有哪個君主像他這樣悠哉悠哉、舒舒服服就能拿下天下的,也的確是沒有哪個君主能如此好地處理前朝與本朝的利益關係,可不就認為自己的聲望會前無古人嘛。只是沒想到自己那個能打的兒子帶頭造反,一下子從千古一帝變成了大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