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不是李廣,為何語文老師非要說是他?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霞運動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不是李廣,為何語文老師非要說是他?

想必各位應該都知道,唐朝的大詩人王昌齡吧,他寫了一首“出塞二首”受到了極高的關注。其中的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話讓很多人記憶猶新,幾乎是家喻戶曉。我們在感慨的同時也紛紛讚揚詩人的偉大和他的詩句的文采。上學的時候老師都要求我們背誦全文,而且還會跟我們講解這首詩所描述的的意義,詩人感嘆邊關不定希望出現像楊廣一樣能夠鎮守邊關的大英雄。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不是李廣,為何語文老師非要說是他?

所以很多人都說,這句話就是寫的李廣,也因為李廣的出現,所以讓胡人不敢輕易冒犯當時的漢唐,真的是這樣嗎?從目前來看,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好多人都覺得這首詩就是寫給李廣。不過深入瞭解和深入調查之後我們才知道,其實這首詩寫的根本就不是李廣,也並不是寫給李廣的,那麼這首詩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又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事情呢?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不是李廣,為何語文老師非要說是他?

歷史上的李廣並不是因為抵抗胡人而出名,恰恰相反,因為他在與敵方作戰的時候經常無功而返,甚至有時候還被對方給活捉了。也因此終身都沒有得到當時皇帝的認同。而反倒霍去病在小小年紀17歲的時候就攻破了胡人,而且大戰敵人斬獲7萬多,被加官封爵。那麼“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的龍城指的又是什麼呢?龍城指的又是哪裡呢?

根據史料記載在公元前129年。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帶了三支隊伍出門迎接匈奴。便騎馬到籠城,而這裡所說的籠城和詩中的龍城是一個意思,但是卻並不是限制於某個地方,指的是匈奴天地祖先所在的地方。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不是李廣,為何語文老師非要說是他?

在這裡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神聖的地方,能夠突破這裡,就能夠指直搗匈奴的命脈,在一年在那一年龍城大戰之後,公孫敖公孫賀兩人都失利了,而李廣也損失慘重,甚至被活捉不過之後逃回來了,就只有衛青這一支隊伍大獲全勝,所以衛青就因此被封為關內侯。其實他的身份和李廣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衛青在當時立下了汗馬功勞,把當時的漢朝勢力推到了陰山一帶,所以隨後在衛青病逝之後,皇帝也把他的陵墓修在陰山這裡,在司馬遷等人的眼中,衛青就是靠外戚身份發家的,因為他的姐姐就是大名鼎鼎的衛子夫。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不是李廣,為何語文老師非要說是他?

在司馬遷的筆下,李廣確實是好人,但是總是打敗仗,不過這些敗仗也都歸結於他的運氣不好,所以他並沒有被封侯,也因此成為了文人筆下懷才不遇的一大典範,所以他備受一些詩人詞人的歡迎。而衛青,因為姐姐的緣故則非常顯貴,從一個奴僕變為將軍,並且從實際中如果你仔細研讀,也可以發現實際這本書中帶有濃濃的司馬遷個人的色彩,在這本書中他暗暗的損了衛青和霍去病,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認兩人的能力和軍事才能,而對於李廣司馬遷本人卻非常同情。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不是李廣,為何語文老師非要說是他?

因為他用大篇幅的文章來描寫了他武藝高強,與士兵吃苦耐勞。那為什麼大家都會把龍城飛將誤以為是李廣呢,其實這是因為李廣雖然打仗總是失敗之外,他還是有一個“飛將軍”的外號,所以大家才會把它主動聯想到龍城飛將,而老師沒有解釋其中的原因,所以大部分的人都誤認為就是李廣,或許也是有很多人因為沒有仔細查資料,很難和學生探究背後歷史文學的複雜,所以才導致大多數人都只知道李廣而不說衛青,你覺得呢?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