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拿走弟弟8萬大軍,承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弟弟後來怎樣了?

明朝正德皇帝年間,江西南昌發生了一件大事:寧王朱宸濠造反了。寧王的爵位代代相傳下來,南昌又是個富庶之地,這寧王好端端的不享受富貴,為什麼要造反呢?因為朱宸濠志向比較“遠大”,他覺得當今皇帝不如自己,再說了,自己的先祖又被朱棣許過“平分天下”。

朱棣拿走弟弟8萬大軍,承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弟弟後來怎樣了?

朱宸濠的先祖是誰?當然是第一代寧王,朱權。朱權也算是個傳奇人物,他比明成祖朱棣小了18歲,出生時大明王朝已經建立10年了。眾所周知,朱元璋生前把自己的兒子們全部封為藩王,臨死前他怕藩王叔叔們威脅孫子朱允炆,連自己的葬禮也不許他們入京參加。

朱元璋如此苦心孤詣,當然是怕這些當叔叔的太強,朱允炆打不過他們。事實證明姜果然還是老的辣,朱允炆年輕氣盛,急著把叔叔們團滅掉,結果引得叔叔們發難,自己沒能鬥過他們,皇位被燕王叔叔拿走,自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成王敗寇,只能被迫服輸了。

朱棣拿走弟弟8萬大軍,承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弟弟後來怎樣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朱棣是個善戰的人物,也是個擅長謀略的人物。然而,明朝許多史料都記載,比他小18歲的弟弟寧王更擅長謀略,為什麼朱棣起兵時,他被朱棣拿走了8萬大軍還敢怒不敢言呢?寧王實力擺在那裡,他是被朱元璋派去提防蒙古的人,兵強將猛,糧多馬足。

只能說,朱允炆給朱棣“幫了大忙”。朱棣實力不足,要跟朱允炆對抗,必須多找些人馬做準備。如此一來,寧王就成了大家都想爭取的中間力量——壞就壞在,朱允炆之前做事太性急,動不動就把某個叔叔召進京殺掉,或者逼某個叔叔在封地自殺,一來二去大家草木皆兵。

朱棣拿走弟弟8萬大軍,承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弟弟後來怎樣了?

所以寧王面對皇帝召他進京的聖旨,和跑來跟他抱頭痛哭、哭咱們兄弟倆同病相憐、命一樣苦的朱棣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相信後者。朱棣趁此機會收買了寧王身邊的人,趁著寧王為他送行的時候,大喝一聲,寧王的大部分手下都站到了朱棣身後,寧王無奈,只好從善如流。

不過朱棣顧念寧王的面子,向他承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當然我們知道這話只是一張空頭支票,封建時代的哪個皇帝不是抱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想法?所以,寧王沒能等來完美結局,反而迎來了新的難題——皇帝很忌憚他,就怕他一氣之下向自己學習。

朱棣拿走弟弟8萬大軍,承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弟弟後來怎樣了?

寧王是個聰明人,讀了很多史書,曉得春秋時期伍子胥才能出色卻被吳王下令斬殺、范蠡功成身退、保住平安的典故。為了避免自己成為前者,寧王開始寄情山水之間,吃喝玩樂樣樣精通,風雅之事件件都做,終於躲過了朱棣的清算,成功護住一輩子平安,保住寧王爵位。

朱棣拿走弟弟8萬大軍,承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弟弟後來怎樣了?

只是他的第4代繼承人朱宸濠就沒有老祖宗的智慧了,朱宸濠發兵的時機不對,又鋒芒畢露引發禍端,多重因素綜合下,他的造反只延續了1個多月就宣告失敗。不知道第一代寧王得知自己子孫的事情後會作何感想:是氣他不中用,還是覺得子孫好樣的,給自己出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