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首詞勸好友戒色,男人讀完會心一笑,女人讀完氣不打一處來

不俗之人,總有不俗之友,唐宋文壇,文人除了文治武功之外,還特別注重修身。修身的途徑很多,有人好禮佛,比如白居易;有人樂道,比如元稹。事實上,清修不在形式,而在內心。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將個人修為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嬉笑怒罵,風趣幽默,最後成為後世敬仰的大學士。

蘇軾寫首詞勸好友戒色,男人讀完會心一笑,女人讀完氣不打一處來

蘇軾常常調侃身邊的和尚,比如佛印,然而都是玩笑罷了。作為知己的佛印要麼回懟,要麼一笑了之。不過有一次,蘇軾遇到一位道友,居然寫了一首勸誡詞,還題刻在石頭上。我們已經無從查考這位道人做錯了什麼,但蘇軾的勸誡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戒色!這麼不給朋友面子,連人家如此私人的事也要管,當真是令人為蘇軾捏一把汗。不知道那位道友最後有沒有成功戒掉,不過蘇軾這首詞,卻流傳至今,成為經典。

《臨江仙·贈王友道》

北宋。蘇軾

誰道東陽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瑤林終自隔風塵。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

省可清言揮玉塵,真須保器全真。風流何似道家純。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

蘇軾寫首詞勸好友戒色,男人讀完會心一笑,女人讀完氣不打一處來

自古勸人是很難的,說重了傷人,說輕了沒效果。蘇東坡這首詞,堪稱字字句句都在點子上,不服不行。

這首詞寫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四月。在這一時期,蘇軾遍訪江西名山大川,名剎古寺,仙居道觀;過吉安至彭蠡,上廬山,晤山中王友道等道友。從這首詞的用語來看,蘇軾與這個王姓道友與的交情肯定深不過佛印。然而蘇東坡又是一個豪爽的性格,怎麼能夠見朋友錯而不指出來呢?可愛的蘇東坡估計也是絞盡腦汁,終於寫了這首詞。

蘇軾寫首詞勸好友戒色,男人讀完會心一笑,女人讀完氣不打一處來

勸道人戒色,如何啟齒呢?畢竟即便是今天,這也屬於個人隱私,何況是一個道友。蘇東坡自有妙招。他是一誇,讓對方放鬆警惕;二捧,將對方捧到仙人高度;三勸,自然水到渠成。

縱觀全詞,上片主要是誇,在誇的過程中,將對方捧到仙人高度。仙人自然是清高的,勸誡水到渠成。這在邏輯上屬於詭辯,但東坡卻不著痕跡。令人歎為觀止的是,為了達到誇和捧的目的,蘇東坡連用了多個典故,將這個王姓道人比作彪之、王羲之、王恭、王衍。最後更是以“謫仙人”去比這道友;當年李白被稱為謫仙人,都飄飄然,何況這王道士否?實在是高妙!

蘇軾寫首詞勸好友戒色,男人讀完會心一笑,女人讀完氣不打一處來

詞的下片是勸,不過也不是單刀直入,而是委婉含蓄。“揮玉塵,真須保器全真”,今天讀來,似乎是在說修道之事,實際是勸戒色。最後蘇軾不忘說明,道家的風流與凡夫俗子不同,應該以“純”為更高境界。如此一來,估計王道士不戒都不行。

蘇軾寫首詞勸好友戒色,男人讀完會心一笑,女人讀完氣不打一處來

不過雖然蘇東坡這首詞句句都在點子上,效果也很好,還被刻在石頭上。但是卻惹惱了後世的很多女人,尤其是四川的女人。蘇軾一生以受女子喜愛著稱,怎麼會被女人罵呢?原因就出在最後一句上“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這不是公然說才女卓文君是色的元兇嗎?

雖然文壇一直傳言,說司馬相如是“悅文君之色”而死,但這種說法並沒有史料依據。更何況,人家夫妻二人是兩情相悅,當年卓文君更是不嫌對方窮酸下嫁,是一個實打實的糟糠妻,用這二位的例子未免有些不地道了。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