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鑄造吳鉤,有人殺了自己的兒子用鮮血鑄造,獲得了一百斤黃金

春秋戰國時期,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特色的武器,比如越國就是劍,最出名的就是越王勾踐劍,已經在地下埋藏了三千年,出土依然寒光凜凜,吹可斷髮,而且一直沒生鏽,正因為如此,越國寶劍經常作為禮物贈送其他諸侯國,這也是勾踐劍會在湖北出土的原因之一。

為了鑄造吳鉤,有人殺了自己的兒子用鮮血鑄造,獲得了一百斤黃金

相對應的,與越國不死不休的吳國也有自己特色的武器,那就是吳鉤,關於吳鉤的描述,則更新增一份浪漫,因為我們在古詩詞中經常能看到對於吳鉤的描述,有李賀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杜甫的“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李白的“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王昌齡的“鷙鳥立寒木,丈夫佩吳鉤”等等,當然還有更多的關於吳鉤的詩詞,這裡的吳鉤早就已經脫離了吳國的特色武器這個設定,成為了征戰沙場的象徵那麼這個極具美感和浪漫傳奇的吳鉤到底是什麼樣子呢?現在有三種說法:彎刀、鉤子、寶劍,其實鉤子是望文生義,尤其是鉤子,因為吳鉤裡有個鉤字,就認為應該是一種鉤子,而寶劍則是猜測,因為越國使用的是寶劍,作為越國的老對手的吳國,使用鉤子顯然是不對等的,因此認為吳鉤是一個寶劍。

為了鑄造吳鉤,有人殺了自己的兒子用鮮血鑄造,獲得了一百斤黃金

現在更多人傾向於吳鉤是彎刀,對於具有徵戰沙場的吳鉤來說,鉤子顯然是無法支撐起來的,如果吳鉤真的是一種鉤子,它就不會出現在那麼多的詩詞裡了,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有介紹:“吳鉤,刀名也,刃彎。”,沈括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因為出現吳鉤的詩詞都是在唐宋時期。

為了鑄造吳鉤,有人殺了自己的兒子用鮮血鑄造,獲得了一百斤黃金

吳鉤應該是刀身呈曲翹狀,具有適合劈砍的構造,一般來講由刀首、刀身、護手和刀柄所構成。單側有刃,呈曲線狀,沒有鋒刃的一側,稱之為刀背,吳鉤在唐朝時期非常的盛行,由於這種兵刃非常適合近身格鬥,在以文治武功為榮耀的唐朝特別受歡迎,而由於唐朝時期,跟日本的交流非常的多,因此也傳到日本,演化成了日本近代的武士刀。而關於吳鉤的故事,在吳王闔閭時期還有個特別的故事,莫邪用自己的生命作為材料,讓干將鑄造了兩把寶劍,就是干將和莫邪,莫邪劍被幹將獻給了吳王闔閭,闔閭雖然非常的喜歡,但始終認為這是越國的技術,他認為一個大國應該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兵器,而當時吳國境內最具特色的就是吳鉤,於是闔閭下令,如果有人能夠鑄造出上品的吳鉤,就賞一百斤黃金,於是吳國很多人開始製作吳鉤。有個人貪圖這一百斤黃金,可能他也聽說了莫邪的故事,於是他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用兒子的獻血鑄造了兩把吳鉤,然後去獻給闔閭,闔閭很奇怪,就問這個製作吳鉤的人:為什麼做吳鉤的人那麼多,就只有你敢獻上吳鉤呢?這兩把吳鉤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做鉤的人說:我貪圖這一百斤黃金,用兩個兒子的獻血鑄造了這兩把吳鉤。

為了鑄造吳鉤,有人殺了自己的兒子用鮮血鑄造,獲得了一百斤黃金

闔閭拿著這兩把吳鉤給眾人看,說這只是你的一面之詞,我並不能看出有什麼特別之處。闔閭擁有的吳鉤太多了,各種樣式的都有,於是吳鉤師就對兩把吳鉤喊道:吳鴻,扈稽,我站在這裡,大王不知道是你們的精血製造的吳鉤,你們要顯靈一下;話剛說完,這兩把吳鉤飛起來貼在了吳鉤師的胸前,闔閭非常的精奇:你果然沒有說謊;於是將黃金賞給了這個鉤師,這兩把吳鉤他也就隨身帶在身上,對這兩把吳鉤非常的喜愛。這個故事就記載在《吳越春秋》裡,看起來有些殘忍,鑄鉤師貪圖了黃金殺了兩個兒子,用兒子的鮮血製造了吳鉤,他的兩個兒子不但沒有怨言,還配合父親向闔閭證明的確是兒子的獻血鑄造的。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那麼證明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確實存在用人來獻祭來鑄造兵器,另外一件事情是在當時父親的命令是不可違抗的。在唐宋時期象徵征戰沙場報效祖國的吳鉤竟然也有這樣的一段歷史,讓吳鉤稍顯有那麼一點美中不足了,不過古代的名貴兵器都有一段奇特的歷史,否則他也成不了寶刀、寶劍。參考資料:《吳越春秋》、《夢溪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