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去科舉帶36個饅頭,考到半夜交卷,康熙:苦心可鑑,就狀元吧

科舉考試從隋唐開始,直到清末,歷代狀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共有592人。這592個狀元中,亦各有千秋。其中有這麼一位狀元,殿試經歷可謂獨步古今,揹著30多個饅頭參加考試,考的時間是其他人的幾倍時間,最後竟然還高中狀元。

此人去科舉帶36個饅頭,考到半夜交卷,康熙:苦心可鑑,就狀元吧

這個人就是李蟠,他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狀元,李蟠不僅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而且還是個大吃貨。他的胃口好像是個無底洞,什麼食物往裡面填都填不滿。李蟠在36歲那年中了舉人,從此成了他家鄉徐州的一位小名人。康熙三十六年的時候,李蟠參加了當年的一次殿試。

此人去科舉帶36個饅頭,考到半夜交卷,康熙:苦心可鑑,就狀元吧

李蟠這個人有個特點,儘管他很有才學,可是反應能力一般,思維遠遠跟不上筆桿子,這可以稱為是思維遲鈍。先不說他的文章做的怎麼樣,我們知道殿試是有時間規定的,在規定時間沒有完成答卷,那都是白搭。於是因為寫文章的速度慢,怕到時候捱餓,所以帶足了乾糧,揣著36個饅頭進入考場。

此人去科舉帶36個饅頭,考到半夜交卷,康熙:苦心可鑑,就狀元吧

果然自己還是最瞭解自己的人,天黑了,所有的考生都已經交卷了,他才剛開頭。當監考老師看來催他交卷的時候,他是急得滿頭大汗,聲淚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學生畢生之業,在此一舉。請千萬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寫完。”監考官見他可憐,就發給他幾支蠟燭。這時他帶的36個饅頭早已吃完,又厚著臉皮要了幾個饅頭,挑燈夜戰。一直寫到深夜才交卷。

此人去科舉帶36個饅頭,考到半夜交卷,康熙:苦心可鑑,就狀元吧

科會試結束後,康熙皇帝命主考官彙報士子的情況,主考官便將李蟠的事說給康熙聽,康熙不禁哈哈大笑,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認為這是一位難得的苦學之士,最後,康熙大手一揮,說道:“國家正用人之際,李蟠本為一甲第三名,當為探花,但其苦心可鑑,就當狀元吧!”直接御筆欽點李蟠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