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文/芹齋先生。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第十章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話說漢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一戰袁紹慘敗,主力盡戮,樹倒猢猻散。許攸叛逃曹營,大將張郃、高覽也投奔了曹丞相。袁紹見大勢已去,單騎匹馬逃回冀州鄴城老巢。

01 袁紹殺田豐

袁紹北渡黃河之後,先逃到了部將蔣義渠的軍營,說: “我的腦袋就交給你了。 ”蔣義渠忠貞不二,把自己的帥位讓給袁紹,請袁紹下令主持。

大家聽說袁紹還活著,被打散的人馬又慢慢回來了一些。可是,冀州治下的不少郡縣都畏懼曹操的威勢而投降了曹軍。接著,袁紹就打擊那些反叛自己的郡縣,稍微穩定了局勢。

可一回到朝堂,屁股還沒有坐穩的袁紹,不但不反思自己的錯誤, 反而想起回到鄴城後,這番狼狽不堪的情形,還得受田豐的冷嘲熱諷,心一煩就將在獄中的田別駕給殺了。後來,沮授則因為不肯投降曹操,輾轉回到鄴城之後,也被袁紹一刀砍了。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曰:初,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觽,械繫之。紹軍既敗,或謂豐曰:“君必見重。”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內多忌害,皆此類也。

說起來,袁紹陣營中數一數二的謀臣也不少,如沮授、田豐、審配、許攸等人,還有轉投了曹操的荀彧和郭嘉。可見袁紹這個人不堪人主,好謀無斷,色厲內荏,還容易被逢紀、郭圖這兩個狗頭軍師左右,手下的將領也不能忠誠效命,焉有不敗之理?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逢紀憚豐亮直,數讒之於紹,紹遂忌豐。紹軍之敗也,土崩奔北,師徒略盡,軍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豐在此,不至於是也。”

紹謂逢紀曰:“冀州人聞吾軍敗,皆當念吾,惟田別駕前諫止吾,與觽不同,吾亦慚見之。”紀復曰:“豐聞將軍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紹於是有害豐之意。

初,太祖聞豐不從戎,喜曰:“紹必敗矣。”及紹奔遁,復曰:“向使紹用田別駕計,尚未可知也。”

孫盛《雜記》評曰:觀田豐、沮授之謀,雖良、平何以過之?故君貴審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則伯王之業隆,臣奉闇後,則覆亡之禍至:存亡榮辱,常必由茲。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於所事,慮不存己。夫諸侯之臣,義有去就,況豐與紹非純臣乎!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02 魯肅佐孫權

曹操擊敗袁紹後,返回許昌。想趁孫策剛死江東不穩,攻打東吳,教訓一下孺子孫權。

張紘勸告:“趁人之危,不是什麼好名聲。一旦不順利則白白地樹敵,不如趁機結交。”其實,曹操大戰之後也需要恢復元氣,就順水推舟地表薦孫權為討虜將軍,會稽太守,並派張紘出使東吳。

官渡戰前,長沙的張羨支援曹操,和劉表打得不可開交,曹操當然沒有餘力去支援。戰後,張羨病死,劉表則趁機平定了長沙以及桂陽、零陵。就這樣,劉表全據荊襄九郡,也成了沃野千里帶甲十萬的實力派諸侯。

劉表勢力壯大,自然威脅到了長江中下游的東吳。且孫家與劉家可謂世仇,然孫權剛剛繼位,需要安定朝局。周瑜也只有暫時隱而不發,好友魯肅是江北淮南人,這時因為戰亂避禍在江東。看到中原漸漸穩定,就起了回鄉的念頭。

周瑜聽說,連忙勸他留下,並把他引薦給了孫權。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也。生而失父,與祖母居。初,周瑜為居巢長,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

袁術聞其名,就署東城長。肅見術無綱紀,不足與立事,南到居巢就瑜。瑜之東渡,因與同行,留家曲阿。

欲北行。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時孫策已薨,權尚住吳,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

肅從其言。瑜因薦孫權,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孫權見到魯肅,相當欣賞。大宴之後送走了其他賓客,還拉著魯肅接著喝。孫權問魯肅: “如今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我也想如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稱霸諸侯,先生您有什麼好主意?”

魯肅微微一笑,道: “依我看,漢室難以復興,曹操不能卒除。將軍您還是應該立足江東,來觀天下的成敗。如今北方戰亂不斷,應趁此機會攻黃祖,破劉表,全部佔有長江天險。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這才是如漢高祖一樣的功業呀! ”

孫權大吃一驚: “如今我只不過想經營一方來輔佐朝廷,實在不如您高瞻遠矚,雄才大略。 ”張昭等人認為魯肅年輕,大言不慚,而孫權卻不介意,繼續信任重用魯肅(實際上,魯肅一席話說到孫權心坎裡去了)。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權曰:“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極不以介意,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03 二袁爭位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三月,曹操經過幾個月的休整,又打算趁袁紹元氣大傷,去攻打荊州的劉表,為長沙的張羨出氣。荀彧又勸: “袁紹既然戰敗,就應該趁老虎受傷時落井下石。如果勞師遠征劉表,萬一袁紹死灰復燃,那我們就前功盡棄了。 ”

曹操恍然大悟,於四月進兵,又擊敗了袁紹在倉亭的部隊。九月,得勝返回許昌後,兵鋒南下進攻在汝南盤踞的劉備。劉備知道打不過, 趕忙先派糜竺糜芳、孫乾去劉表那裡打前站, 然後帶著人馬逃往荊州。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曹操又命令夏侯淵、張遼等人圍攻東海的昌豨 (原來依附於呂布的農民起義軍, 呂布覆滅後投降曹操,又反叛) 。昌豨被張遼單人匹馬入城勸降收伏。

曹操鞏固後方後,建安七年正月,又進兵官渡,作徹底消滅袁紹的準備。袁紹經過兩年的瞎折騰,終於油盡燈枯。五月,帶著戰敗的恥辱含恨離開了人世。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冀州城邑多叛,紹復擊定之。自軍敗後發病,七年,憂死。

范曄《後漢書》論曰:袁紹初以豪俠得眾,遂懷雄霸之圖,天下勝兵舉旗者,莫不假以為名。及臨場決敵,則悍夫爭命;深籌高議,則智士傾心。盛哉乎,其所資也!《韓非》曰:“佷剛而不和,愎過而好勝,嫡子輕而庶子重,斯之謂亡徵。”

選曰:紹姿弘雅,表亦長者。稱雄河外,擅強南夏。魚儷漢舳,雲屯冀馬。窺圖訊鼎,禋天類社。既雲天工,亦資人亮。矜強少成,坐談奚望。回皇冢嬖,身穨業喪。

陳壽《三國志》評曰: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袁紹有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袁紹的續絃劉氏溺愛小兒子袁尚,就整天在袁紹面前誇他怎樣尊老愛幼如何文韜武略,最重要的是長得帥。袁紹枕頭風聽多了,就有了立袁尚為世子的打算,但一直不曾明言。

早在建安元年,袁譚進攻在青州的孔融。孔融是個儒生,當即棄城逃跑。從此,袁譚在袁紹手下一直任職青州刺史。後來袁紹又把次子袁熙派去當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幷州刺史,唯獨留小兒子袁尚一直在身邊,也算不言自明瞭。

沮授生前就勸袁紹,這麼做將來自找麻煩。袁譚和袁尚都不傻,為了誰能繼承父業而明爭暗鬥,手下的謀臣也是各找靠山。袁紹病入膏肓之際,連明確的遺囑都沒留下就昇天了。大家都認為長子袁譚應名正言順地繼位,依附於袁尚的審配等人卻擔心這樣一來自己就要倒黴,於是假造了袁尚即位的遺囑。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後而未顯。審配、逢紀與辛評、郭圖爭權,配、紀與尚比,評、圖與譚比。觽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己害,緣紹素意,乃奉尚代紹位。

袁譚從青州回來奔喪,一看自己不能繼位,弟弟承襲了大位。一氣之下,自封車騎將軍,跑到了黎陽。黎陽是抗擊曹操的前線,袁譚此舉倒也未必全是私心。然而,袁尚害怕這個哥哥奪權,不肯多給他兵馬, 還派逢紀跟著監視軍隊。

袁譚一看,這可是黎陽,這麼點兵馬與其說是抵禦曹操,不如說是在引曹操來攻,只好忍氣吞聲地請他弟弟多給點人。審配等人商量半天,不行,不能多給(審配在《三國演義》裡一副義士的形象,其實這一段的行徑,簡直就是趙高第二) 。袁譚當即就怒了,立刻把那個逢紀殺掉出氣。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譚至,不得立,自號車騎將軍。由是譚、尚有隙。太祖北征譚、尚。譚軍黎陽,尚少與譚兵,而使逢紀從譚。譚求益兵,配等議不與。譚怒,殺紀。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04 鍾繇哭外甥

曹操一看袁氏內訌,建安七年九月,又趁機大打出手,渡過黃河直奔黎陽。

這下子袁尚也坐不住了,留審配守鄴城,自己親自出兵援助。但哥倆綁一塊也不是曹操的對手,連戰連敗後,勉強紮營固守,當起了縮頭烏龜。

正面打不贏, 這兩個難兄難弟就想從外圍給曹操製造點麻煩。袁尚命令河東太守郭援聯合高幹,匈奴南單于等人進攻河東,並派使者遊說關中馬騰,馬騰父子虛以為蛇。

曹操任命的司隸校尉鍾繇(郭援的舅舅)立刻率兵在平陽包圍了南單于,尚未攻克時,郭援帶著大軍又來包抄。寡不敵眾,有人勸鍾繇撤兵,鐘不同意: “袁氏還很強大,關中諸侯暗中和他們勾結,之所以還沒有明目張膽地反叛,就是因為顧及我的威名。現在逃跑是示弱, 這是不戰自敗。郭援為人剛愎好勝, 必然輕敵。如果他們膽敢渡汾河而來,我們半渡而擊,一定可以獲勝! ”

然後,立刻派人去馬騰那裡,以利害勸說馬騰來幫忙。面對兩邊的拉攏,馬騰猶豫不決,但最終不敢冒著反叛朝廷的罪名幫袁氏兄弟,而是派兒子馬超領軍去援助鍾繇。而郭援果然輕敵冒進,在汾河被一舉擊潰。

馬超的部下龐德親斬郭援, 但卻不知道殺的是誰;鍾繇只聽說外甥被殺,也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晚上收兵後,龐德的口袋裡滾出一顆人頭,鍾繇當即放聲大哭。龐德嚇壞了,連忙道歉。鍾繇收住眼淚:“他雖然是我外甥,但現在是對國家的反叛,公事公辦,將軍你又何必道歉! ”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05 “火燒博望坡”

劉表聽說曹操又和姓袁的幹上了,就派駐守新野的劉備帶領兵馬北進,欲趁火打劫。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人抵抗。交戰之後,劉備突然一把火燒掉了自己的營寨後向南逃跑。

這便是“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的原型事件,不過羅貫中把劉備的功勞張冠李戴到了諸葛亮頭上,時間上也作了延後。實際上,這會子兩人還不認識。《三國演義》裡寫的諸葛亮出山後的兩把火,史書裡也都沒有記載。

夏侯惇當時就要追擊。李典感到奇怪: “敵人無故退兵,一定有詭計。南方的道路狹窄而且草木茂盛,不能追。” 夏侯惇不聽,就讓李典坐鎮後方,親自進兵,果然中了埋伏,一敗塗地。李典連忙來救援,劉備也就撤了兵。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表)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劉備到了荊州以後,劉表表面上很歡迎,但是劉皇叔聲名在外,不得不防,可見兩人也是貌合神離,劉表不過是讓劉備替他守著州治襄陽的北大門,對抗曹操以自保而已。

曹操雖然在西方、南方都遇到了麻煩,卻都頂住了對手的攻擊,袁譚袁尚戰略目的達不到,只有等著捱打了。建安八年 (203年)二月, 曹操又對黎陽發起強大的攻勢。二袁再也頂不住了,敗退到了鄴城,曹操此戰獲取了一大片袁氏治下的土地。

四月,曹操追到鄴城,毫不客氣地把周圍的麥子全收了。兵精糧足之時,大家紛紛請求一鼓作氣攻破鄴城。

然而,郭嘉看到二袁內耗不斷,就建議: “袁紹溺愛這兩個兒子,立誰繼承家業一直沒有定論。如今他們明爭暗鬥各有黨羽,面對外來的壓力尚能同仇敵愾。如果我們撤兵,他們一定會勢不兩立。不如先撤兵向南一邊攻擊劉表,一邊看好戲。到時候再收拾這兩個活寶,就易如反掌了。 ”

曹操聽了大為讚賞,當年五月,就撤兵回到許昌。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06 曹操取冀州

袁譚看到曹操退兵,就和袁尚商量: “我的人馬武器不足鎧甲不精, 因此屢戰屢敗於曹操。如今曹操退兵,是因為他們無心戀戰。趁曹軍還沒有渡過黃河,如果出兵突襲,一定能大獲全勝。 ”袁尚一聽,就犯嘀咕: “這是變著法子要兵馬軍械,到底想幹什麼?還是不服我吧?! ”

於是,把他哥哥的要求當了耳旁風,什麼也不給。袁譚火冒三丈,當即在辛評、郭圖的慫恿下火併袁尚。然而,不但兵敗被打跑到南皮,手下的將領一聽,這種時候袁青州居然還幹這樣親者痛、仇者快的事,紛紛反叛了袁譚。袁譚時不時稱孤道寡,這次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八月,在曹操開始征討劉表的同時,袁尚親自攻打袁譚並大獲全勝。袁譚逃到劉備曾戰鬥過的平原縣死守。在袁尚的猛攻下,袁譚無奈之下認賊作父,引狼入室,派辛評的弟弟辛毗去向死對頭曹操求援。此時,劉表寫信給這兩兄弟,勸他們和解。

然而“勝利在望”的袁尚不聽,那個困窘不堪的袁譚也不服。曹操成大業,有“可以無洪,不可無公”的弟弟;孫權霸江東,有“你不如我,我不如你”的哥哥。相較之下,這對兄弟除了完美繼承了袁紹和袁術當年手足相殘的基因,基本不剩什麼了。

辛毗到了曹操那裡,說明來意。曹操的部下大多認為劉表實力強大不能忽視,而袁氏兄弟已經不是對手,不用擔心。可是,為了防止袁尚做大,死灰復燃,在荀攸和辛毗等人的勸說下,曹操下定斬草除根之決心立即揮師北上。冬十月,進駐黎陽。

袁尚聽說曹操又渡過了黃河,連忙撤兵回鄴城死守。袁尚的部將呂曠呂翔兄弟兩個叛逃歸順曹操後, 袁譚暗地裡刻了兩個將軍印給他們以示拉攏。這下子弄巧成拙,曹操頓時就明白了:袁譚這小子不老實!不過,表面上還是讓兒子娶了袁譚的女兒,以結親來穩住他。之後,曹操暫時帶領人馬回許昌休整。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太祖渡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欲分兵益譚,恐譚遂奪其觽,乃使審配守鄴,尚自將兵助譚,與太祖相拒於黎陽。大戰城下,譚、尚敗退,入城守。太祖將圍之,乃夜遁。追至鄴,收其麥,拔陰安,引軍還許。太祖南征荊州,軍至西平。譚、尚遂舉兵相攻,譚敗奔平原。尚攻之急,譚遣辛毗詣太祖請救。太祖乃還救譚,十月至黎陽。尚聞太祖北,釋平原還鄴。

袁尚一看曹操走了,立刻就回去繼續“攘外必先安內”的大業,收拾袁譚。建安九年(204年)二月,再度親自攻打平原,留審配、蘇由等人守鄴城。

曹操等的就是這樣的機會,立即動兵。蘇由大概是看到袁氏兄弟內訌不止,萬念俱灰,暗中投降曹操欲作內應。事情敗露後逃出鄴城,投靠了曹操。

曹軍再度進逼到鄴城城下,堆土山、挖地道強攻。看到強攻不能得手,曹操改變策略,留曹洪繼續攻擊,自己親自平定鄴城外圍。曹軍兵鋒所向,各郡縣或破或降,鄴城的外援包括糧道都被切斷。五月,曹操改挖長塹,深達兩丈,然後引漳河水淹城。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呂曠、呂翔叛尚歸太祖,譚復陰刻將軍印假曠、翔。太祖知譚詐,與結婚以安之,乃引軍還。尚使審配、蘇由守鄴,復攻譚平原。

太祖進軍將攻鄴,到洹水,去鄴五十里,由欲為內應,謀洩,與配戰城中,敗,出奔太祖。太祖遂進攻之,為地道,配亦於內作塹以當之。

配將馮禮開突門,內太祖兵三百餘人,配覺之,從城上以大石擊突中柵門,柵門閉,入者皆沒。太祖遂圍之,為塹,週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配望而笑之,不出爭利。

太祖一夜掘之,廣深二丈,決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尚聞鄴急,將兵萬餘人還救之,依西山來,東至陽平亭,去鄴十七里,臨滏水,舉火以示城中,城中亦舉火相應。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袁軍捱到了七月,袁尚才帶領一萬多人馬回援。這時,鄴城已經被圍攻達三個月。袁尚派了個主簿李孚欲先進鄴城去通報訊息。 這個李主簿看到鄴城被圍得水洩不通,哪裡進得去?於是就想了一條妙計。

他先把自己喬裝打扮一番,帶著幾名隨從,在一天晚上大搖大擺地來到曹操軍營,自稱是個都督。看到突然來了個首長,曹操士兵不敢怠慢。這位李都督就裝出一副檢查工作的樣子,從北向南走一路罵一路,什麼士氣不高,什麼後勤不力,什麼聚賭,云云。就這樣穿過了曹操的軍營。

來到鄴城腳下,看到鄴城就在眼前,卻又找茬大發雷霆地訓斥曹軍士兵。士兵們被一通臭罵,暈頭轉向,這位李都督卻突然來了個快馬加鞭,帶著隨從就衝進了城。曹操聽說,哈哈大笑:“沒什麼了不起,他進去後還會出來,你們小心點,看他怎麼出得來!”

李孚也知道這樣的詭計只能用一次,就勸審配先放城中幾千老弱病殘打白旗出城來節省城中的糧草,自己也混在難民中逃回了袁尚的軍營。

曹操聽說袁尚回來救援,手下人都勸他,來者不善,還是退避一下。曹操說:“他們要是從大路來,我當然退讓。如果從西山小路來,那麼一戰可擒。”從大路來說明有決一死戰的勇氣,還是躲著點;從小路來則是沒底氣,當然要痛打。

袁尚果然從小路來,想與城中守軍內外夾擊打破曹操的包圍。 然而,兩頭都被曹操打敗,審配逃回鄴城死守,袁尚被曹操全力圍攻,嚇得要投降。曹操不聽,反而加緊攻勢。袁尚一敗塗地,趁夜逃到祁縣。

曹操繳獲了他的印綬節鉞衣服後,拿到鄴城外耀武揚威,鄴城守軍士氣一落千丈,只有審配還命令堅守。然而,這樣的頹勢連審配的家人都失去了信心,之後,審配的侄子審榮偷偷開啟東門放進了曹軍,審配孤掌難鳴,又抵抗了一番被俘獲。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配出兵城北,欲與尚對決圍。太祖逆擊之,敗還,尚亦破走,依曲漳為營,太祖遂圍之。未合,尚懼,遣陳琳乞降,不聽。尚還走濫口,進復圍之急,其將馬延等臨陳降,觽大潰,尚奔中山。盡收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及衣物,以示其家,城中崩沮。配兄子榮守東門,夜開門內太祖兵,與配戰城中,生禽配。配聲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嘆息。遂斬之。

曹操看審配忠義,就想看在各為其主的份上招降。但審配堅決不投降,曹操就成全他當了烈士。至此,袁氏經營多年的老巢鄴城被曹操攻克。九月,曹操由兗州牧遷冀州牧,從此把鄴城(今河北臨漳)作為了自己的王城來經營。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07 北征烏桓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克鄴城後,又花了兩年左右征討袁氏的餘黨。袁氏兄弟和高幹等人雖然一會叛一會降上竄下跳,無奈大勢已去眾叛親離,到建安十一年冬為止被曹操徹底打垮。袁譚、高幹被殺,袁熙袁尚被迫流亡逃到了烏桓(亦作烏丸,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之一。今內蒙、遼西、遼東一帶)。

在曹操決定北征烏桓之前,曹軍很多將領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袁尚已成流寇,夷狄貪婪無親,豈能為袁尚所用!一旦我們深入征伐之,劉備必定說服劉表襲擊許都。若此事發生,後悔都沒用了。”

針對這種言論,郭嘉做了精闢的分析,他說:“烏桓恃其邊遠,肯定不會做準備,我們應該出其不意,這樣即使孤軍深入也一定能擊敗他們。況且袁氏與烏桓關係非同一般,而河北百姓對袁家還有一些感情,一旦北方未定而南征,袁氏兄弟和烏桓會為患,新安定的北方州郡也將丟失。荊州牧劉表不會被劉備說服襲擊許都的,他除了坐而論道以外無所作為,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駕馭劉備,並不信任。若予以重任則擔心不能轄制劉備,如僅予以輕任,則劉備不願為之所用。”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

建安十二年二月,曹操回到鄴城論功行賞稍事休整後,決定北上斬草除根。當年夏,曹操奇襲白狼大破烏桓人馬,烏桓的最後一任大單于蹋頓在白狼山之戰中被張遼斬殺,一戰而勝並招降胡漢人口二十多萬,為統一北方除掉了後患。

郭嘉原為袁紹帳下的謀士,不受重用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在曹操征伐烏丸期間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三國志》評曰:“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也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郭嘉的早逝對於曹操來說是一個重大損失,雖然曹操麾下謀士如雲,但是郭嘉的預謀預判才能超強,相當於參謀總長的角色。在赤壁戰敗之時,曹操曾哀嘆: “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又痛呼: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此為後話。

袁熙、袁尚又逃到遼東,曹操看準袁氏和公孫康(東漢末年遼東地區割據軍閥,遼東太守公孫度長子)貌合神離互相疑忌後,按兵不動,公孫康果然砍了二袁的腦袋向曹操請功,袁氏勢力徹底覆滅。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曹操)將北征三郡烏丸,諸將皆曰:“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徵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備,勸公行。

夏五用,至無終。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疇請為鄉導,公從之。引軍出盧龍塞,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虜乃知之。

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觽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觽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遼東單于速僕丸及遼西、北平諸人,與尚、熙奔遼東,觽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公破烏丸,或說公遂徵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及速僕丸等,傳其首。

諸將或問:“公還而康斬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08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曹操安撫邊境後,於當年十一月回師, 在回去途中借樂府 《步出夏門行》 舊題, 寫下了膾炙人口的 《觀滄海》《龜雖壽》組詩。詩中描寫河朔一帶的風土景象,抒發個人的雄心壯志,反映了曹操躊躇滿志、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東漢?曹操《觀滄海》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這樣描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後世文學家們的喜愛。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東漢?曹操《龜雖壽》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於這是一首真正的“詩言志”,它開闢了詩歌的一個新時代。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功頌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註釋儒家經書,真正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雲激盪,政治思想文化氛圍發生了重大轉變。

雅愛詩章的一世之雄曹孟德,帶頭離經叛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新鮮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 ,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們也都是天下才人志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慷慨激昂。

正如《文心雕龍》所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慨而多氣也。 ”尤其是曹操,鞍馬作文,橫槊賦詩,其詩文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的詩歌所表現出的粗獷豪邁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 ,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並一脈相承,直接影響了後續兩晉南北朝思想文化界所呈現出的“魏晉風度”(魯迅語)。

千百年來,曹操和他的詩就是以這種風骨及其內在蘊含的進取精神,震盪著天下英雄。也正是這種可貴的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耀著奪目光彩。南朝的鐘嶸曾品評詩詞,他卻將曹操置於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悲涼”而缺乏文采。

然而,曹孟德這樣一位蓋世英雄,定是不屑於雕章琢句的。曹操現存二十餘首詩,雖然用的都是樂府舊題,內容卻是全新的。沈德潛指出:借古樂府寫時事,始於曹公 (見於《古詩源》) 。 這在我國文學史上,也是一個大膽的突破。

這種重視反映現實生活,直抒胸臆,不受古辭舊曲束縛的新風,大大推進了我國文學、詩歌現實主義精神的發揚光大。

關於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軍事業績所掩蓋,且因其負面形象,而不為人重視和傳揚。其實,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曹孟德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特書一筆的。

芹齋聊三國:兄弟相爭袁氏覆滅 決勝中原滄海遺篇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張鋒編撰 庚子春寫於啟東翠彧軒 辛丑春修改於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