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代大思想家李贄為何會自刎獄中?

1602年3月16日,明代的大思想家、文學家李贄死在了獄中,他自刎身亡。這一年他七十五歲。他入獄的“理由”是“敢倡亂道,感世誣民”。人們都明白,在個思想被禁錮的時代,“亂道”的思想往往是積極的。他留下了《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等精神遺產,都是皇皇鉅著。眾所周知,在文學上,李贄提倡“童心說”。

童心,“真心也”——文學是人的真性情的體現。所以,李贄在骨子裡是追求自然脫俗、瀟灑自如的。然而,生逢亂世,要活出真性情,還真不是一件容易做得到的事。更何況人生在世,就得面對人情世故、迎來送往,要想不受約束,活得自如,難啊!作為讀書人,應對家庭生計的主要門道就是走向仕途。因此,李贊一生也擔任過多種官職。1577年,李贄的官運來了,他當上了雲南姚安知府。

揭秘:明代大思想家李贄為何會自刎獄中?

當時張居正推行改革、大力扶植人才,李贄因此撞上了好運。對於別人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對於李贄來說卻並不如此,在這個掌握實權的官位上,李贄只待了三年。任期一屆滿,他就為遞交辭呈了。辭職未獲批准,他就在雲南遊山玩水,不再理會官場中的是是非非。對於辭官之事,他後來說得明白:五十以前真一犬也。既然把當官視為像犬一樣地活著,那麼,還不如像陶淵明那樣擺脫“塵網”,去追求種瀟灑自然的生活。1588年,李贄在湖北麻城削髮為僧。

這一年李贄六十二歲,他下定決心,要擺脫世俗生活的干擾。他說:“我所以剃髮,是家裡那些閒雜的人經常盼望我回去,要不就是常常不遠千里,來逼迫我,以那些俗事來煩我。我剃了發,表示我不回去。。。那些沒有見識的人都把我看成異端,所以我乾脆就做他們認為是異端的事,以此來成全他們的想法。”在他的遺囑《豫約,感慨》裡,他說得更明白:我平生最不愛被別人管。可是人一旦出世,就身不由己了。小時候受啟蒙教育時就不用說了,入學了,就要被老師和“提學宗師”管教。

此後,傳統的一些禮節之類的事,更是讓人不勝其煩。人情世故“一毫不謹,失其歡心,則禍患立至”。種種管束,直到死的時候,也還是個沒完沒了。苦啊!與其這樣,還不如“棄官”、“不歸家”,四處漫遊,當一個自由自在的狂禪。從這其中,也能看出李贄的人生態度。《嘆卓老》一詩中說到李贄“向京華”之事。1566年,李贄和他的妻子來到北京。這一次,他擔任了一個職務,是禮部司務,只是個小官。

別人問他為什麼以這樣的方式進京,他說:“我常常所說的貧窮,並不是世俗中所認為的那樣。真正的貧指的是不懂得道……北京是真正有學養的人居住的地方,我將拜訪他們,並且向他們學習。”你覺得李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覺得他的思想超不超前呢?你是否還有不一樣的觀點?最後是說像李贄這樣不隨流俗的人,當初就不應該誤入仕途,在獄中自殺的事。

李贄是一個灑脫自如、狂傲自放的人,這可以說是他這種個性的真實寫照。明代有一個戲曲家,名叫湯顯祖,他是李贄的同時代人,對李贄的才學和思想都極其的佩服,他在李贄自殺後不久,寫了下這首詩作,以此來表達對他的哀思。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