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好漢眾多,為什麼卻打不過方臘的區區八員大將?原因很簡單

“莫把行藏怨老天,韓彭當日亦堪憐。一心徵臘摧鋒日,百戰擒療破敵年。煞曜罡星今已矣,讒臣賊相尚依然。早知鳩毒埋黃壤,學取鴟夷泛釣船。

這是《水滸傳》結尾處極其哀怨的一首唐律。

《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所講述的故事對於眾人來說應當是耳熟能詳了。雖說梁山好漢的忠義之舉成就了人人稱讚的英雄美名,但一眾好漢的結局卻是以非死即殘的悲劇為結尾,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梁山上好漢眾多,為什麼卻打不過方臘的區區八員大將?原因很簡單

要說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的悲劇性結局,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他們多是在“招降”之後,對付方臘起義大軍的過程中,遭受的重創。也就是說,梁山好漢死傷慘重的主要原因就是跟方臘對抗的緣故。

對此,可能有很多人有疑惑,就連宋朝政府都對一眾梁山好漢束手無策,只能進行招降安撫,那為何這般厲害的梁山好漢連方臘的區區八員大將都打不過呢?

其實,說到這個問題,還需從原作之中來探究其原因。

一、梁山好漢的江湖習氣

一說起梁山好漢,想來大家印象中應該是勇武過人、懲奸除惡的形象。沒錯,在《水滸傳》當中,一眾梁山好漢基本上秉承著忠義思想來推行“替天行道”的舉動。因此,在我們的印象中,梁山好漢也僅僅是“好漢”了。

從這方面來講,其實梁山好漢的軍事作戰能力並不怎麼樣。儘管梁山諸位好漢造反起義之後,朝廷派軍圍剿,而且統帥官員等級一次要比一次高,但都未能剿滅梁山好漢,反而成就了梁山眾人的“英明”。似乎,梁山好漢的軍事作戰能力很強。

梁山上好漢眾多,為什麼卻打不過方臘的區區八員大將?原因很簡單

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在眾好漢攻打祝家莊的時候,一個小小的祝家莊便使得宋江兩次無功而返,甚至還有些許大將被人家俘虜。後來還是用計離間了祝、李、扈三家,最終才攻陷祝家莊。在攻打曾頭市時,曾氏五兄弟加上史文恭這一個老師,就讓一眾好漢紛紛落敗,就連頭領晁蓋也中箭身亡。

區區一個“民團”組織就能讓梁山好漢舉步維艱,最終還是費了好大功夫才能勝出。由此可見,梁山好漢或許單打獨鬥的能力比較出眾,但在軍事作戰能力方面,就差強人意了。

另外,關於梁山好漢軍事作戰能力差還有一點佐證,那就是在跟方臘大軍對陣途中,中箭而亡或者交戰而亡的好漢人數就佔了二分之一,其餘好漢不是中埋伏而死,就是落水而亡,要麼就是患病得不到及時救治而亡。

也就是說,兩軍交戰時,梁山好漢依舊保持著以前的江湖好漢習氣,習慣於單打獨鬥。他們從內心深處就沒有那種為將的思想,這一點便是梁山好漢死傷慘重的一大原因。

那麼,除此之外,梁山好漢敗亡還有其他原因嗎?

梁山上好漢眾多,為什麼卻打不過方臘的區區八員大將?原因很簡單

實際上,除了梁山好漢的江湖習氣之外,宋江、吳用等人的領導才能不足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二、領導人能力不足

細細品讀原作,我們可以發現,朝廷派人剿滅宋江等一眾梁山好漢時,是主動攻擊的一方,而梁山好漢是固守的一方。相對來說,梁山好漢這邊的局勢要輕鬆一點,因此梁山好漢才能屢戰屢勝。

同樣的,梁山好漢攻打祝家莊、曾頭市時,是主動攻擊的一方,而祝家莊和曾頭市是固守的一方。如此一來,梁山好漢是處於劣勢當中的。若是從這方面來研究的話,似乎可以把梁山眾好漢攻打方臘的慘敗歸咎於他們是攻擊的一方,而方臘是固守的一方。

但說實話,無論攻守之勢如何變化,都跟宋江、吳用等領導人的才能有關。仔細研究會發現,無論是參與什麼戰爭,宋江攻城拔寨時都會迎面而上跟敵人硬打,死傷幾名大將頭領之後,吳用才會使出一點計策。如此一來,真的是可以用“臨渴掘井”來形容了。

由此可見,在領導屬下作戰時,宋江等人根本沒有一個完整的作戰計劃。同樣的,宋江等人也無法給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戰術行動來改變和約束梁山好漢的江湖習氣。比如說,明明已經鳴金收兵了,鮑旭居然搶先進入城內,結果被敵人反殺。再比如張順,明明沒有得到命令,就擅自行動,結果中箭而亡。

梁山上好漢眾多,為什麼卻打不過方臘的區區八員大將?原因很簡單

另外,像王英、扈三娘等好漢,明明是為了探明敵人敵情而當了前哨,但碰到敵人之後卻不知回報主帥,反而“勇猛而上”,結果被敵人殺死。如此看來,雖然是梁山好漢江湖習氣不改,但也可以歸咎於宋江等人領軍能力太差,平時根本沒有對一眾好漢進行系統的軍事訓練和戰術指導的緣故。

如此可見,宋江等人的軍事領導才能嚴重不足,再加上梁山好漢的江湖習氣太重,這才是導致了宋江等人面對方臘起義大軍時,以“慘勝”收場。

對此,可能有的人還有些疑惑,莫非這便是梁山好漢打不過方臘八員大將的原因嗎?

從某種方面來說,以上兩個原因確實是梁山好漢損失慘重的最主要因素。但同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這卻是作者有意為之的。

三、有意為之

《水滸傳》內容故事的時代背景是放在宋朝的,大家都知道在宋朝“趙”姓可以稱得上是“國姓”。但是偏偏,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當中,沒有一個姓趙的。要說巧合呢,感覺也說不過去。畢竟,姓李、朱、張、楊的加起來都快二十人了,偏偏沒有給梁山好漢中安排一個姓趙的。

梁山上好漢眾多,為什麼卻打不過方臘的區區八員大將?原因很簡單

或許是因為梁山好漢身份“特殊”屬於“反賊”的緣故,作者有意不給他們安排一個姓趙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梁山好漢的結局似乎可以預料到會以悲劇結尾了。於是,梁山好漢最後被朝廷招安,但因他們身份特殊的緣故,作者只能安排他們透過攻打方臘的方式來一個悲壯、慘烈的結局。

若是從這個角度來解讀的話,那麼“智多星,賽諸葛”的軍師吳用,理所當然的在軍事能力上賽不過諸葛亮了。理所當然的,宋江不會系統性的對梁山好漢進行軍事訓練了。

因為只有這樣,朝廷招安的梁山好漢才能跟同樣是“反賊”的方臘來一個兩敗俱傷的結局,只有對於梁山好漢來說是悲劇的結局,才是最好的“結局”。如此表現出來,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宋江等人的領導才能不足以及梁山好漢的江湖習氣過重了。

總的來說,梁山好漢似乎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卻不是方臘八員大將的對手,可能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所致,但總歸來說,主要還是要歸咎於這幾方面的原因。

結語:

很多人可能覺得《水滸傳》就是一部單純的小說,講述的就是梁山好漢的故事。明面上來看確實是這樣,但其中卻是隱含這一些比較深刻的寓意。比如說,宋江這個人在“忠義觀念”下,如何以個體的身份來承擔拯救衰落中大宋的職責。

梁山上好漢眾多,為什麼卻打不過方臘的區區八員大將?原因很簡單

又或者可以說,這個衰落、“病態”的社會中,不幸的人們如何對抗黑暗,如何從樊龍中脫身出來。很明顯,在作者的安排下,結局是悲劇的,這不僅是梁山眾好漢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畢竟,只有透過悲劇的方式,才能使後人深刻的感受到社會陰冷的一面,才能展現出邪惡者的得意之處。同樣,只有如此,才能更加引人深思。

參考資料:《水滸傳》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