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髮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大家好,我們的曉正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古代被髮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我們看水滸會發現,一些好漢在被逼上梁山前,都曾被髮配到遠地方。比如林沖、朱仝、盧俊義、宋江、武松、楊志等,發配之地,近的也有五百里,遠的有幾千里路,甚至是幾乎沒有生存希望,號稱死亡之地的沙門島。一路上,他們吃盡苦頭,甚至還有被奸臣、衙役害死的風險。

我們看古裝劇也會發現,很多人哪怕被髮配到令人聞風喪膽的寧古塔,也依舊是遵命前去,從沒想過反抗或者跑掉。

明明知道前途無望,甚至面臨生命危險,為什麼這些被髮配的犯人,中途不跑呢?為什麼都沒嘗試跑,或者說根本沒想過跑掉呢?是他們太笨了想不到嗎?

古代被髮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永遠不要覺得古人笨,被髮配的犯人之所以半路上不跑,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因為他們不能跑,當然他們也不敢偷跑。

首先,犯人不能偷跑

我們看影視劇會發現,犯人被髮配時,可不是吃飽喝足,全身自由的狀態,相反,他們不僅要帶著枷,有時候還得戴鎖住雙手的鎖,甚至還要戴腳鐐。

古代被髮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刑具枷,起初很長很長,可以長達“一丈六尺”,足有三四米長。後來唐朝改小了,但依然有一米六七左右,跟身高差不多,戴上之後,行動很不方面。最關鍵的是,這種枷很沉重的。

根據《宋刑統》記載,“諸枷大辟重二十五斤,流、徒二十斤,杖罪十五斤”。由此可知,死囚犯戴二十五斤的枷,流刑(就是發配)等罪犯戴二十斤的枷,而被杖的犯人,也要戴十五斤的枷。即使後來宋徽宗增加了一種輕枷,是宋代最輕的枷,但是仍然有十斤重。

十斤,看起來不重,但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戴一下試試。別說堅持半天,就是兩小時,人都受不了。如果再加十斤呢?如果每天都要戴呢?其痛苦可想而知。

古代被髮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別急,還有呢。

被髮配之前,監獄會給你洗漱打扮嗎?會讓你吃飽喝足嗎?會給你加油鼓勁嗎?都不會,他們只會給你一種東西——打板子。

沒錯,發配之前,犯人還要被被打板子,或者叫杖刑。輕者十下二十下,多的話四十下或者更多。幾十下看起來也不多,但是,下重手的話可能三下就青紫出血,十下就皮開肉綻,打二十下重杖,甚至可以要了你的命。

古代被髮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不信你看看水滸,鐵一般的硬漢也吃不住。

武松被張都監陷害後,捱了幾十下板子,違心招供了;魯智深行刺賀太守被抓,直接說不要打壞他;宋江寫了反詩,想裝瘋賣傻,打一頓之後老老實實說實話了。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當然不是。

古代被髮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想想你進了監獄就能審判、判刑然後發配嗎?不可能的。起碼也得呆上一陣子,享受一下監獄單間牢房(或者多人牢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精神狀態不好的話早就崩潰了。一段時間後,哪怕就是180斤小胖子,等發配時也得掉幾十斤肉。如果不幸,你可能還會染上重病。

這下差不多了,想象一下此時犯人的狀態:被折磨了很久,又捱了板子,然後再帶著枷鎖上路。這種狀態,別說普通人,就是施瓦辛格估計也得掉半條命吧?

古代被髮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其次,犯人不敢跑

在發配的過程中,並不是只有犯人自己,而是有幾位公差一路跟隨,他們手執水火棍,高興的時候對你也許只是打打罵罵,不高興可能直接把水火棍往犯人身上招呼了。這可不是說謊,因為古代押送犯人很累。

今天押送犯人,可能還會坐著車。但是,古代沒這種待遇,都是靠走路去,哪怕發配到三千里路外的沙門島、寧古塔,也都是步行。

古代被髮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而且古代的路可不像今天的公路那麼好,想想山路崎嶇、叢林險惡,甚至還有熊虎等猛獸,身後還跟著幾個虎視眈眈的公差,犯人怎麼敢跑?

退一步說,即便跑掉了,又能去哪裡呢?一旦逃跑就會被通緝,過關要憑證,進城又沒錢,怎麼生存都是問題,除非躲在深山老林裡?可是,正常人又豈能在山野中活下去?

古代被髮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進城看到有人罵林沖,說他應該帶著老婆逃跑,去隱居,這樣才能躲避高俅的迫害。實際上,這種情況不可能的,不要覺得隱居舒服,陶淵明在山裡種地的苦日子,誰都知道。“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結果還是“草盛豆苗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