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周遊列國,提倡禮樂,宣揚儒家思想,對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前言

今江蘇丹陽縣,有一座古墓,墓碑上刻“鳴呼有吳延陵君子之”,世稱十字碑。碑上所寫的延陵君子,即延陵季子。季子在歷史上並不是功業彪炳的政治人物,但他的道德、品格卻為後世傳頌。

季札

延陵季子,姓姬,名季札,春秋時國貴族。吳的始祖太伯,是周文王的伯父。太伯的父親古公亶父,生太伯、仲雍季歷三子季歷生子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古公亶父認為孫子姬昌有賢德,希望將來能讓姬昌繼承君位。太伯和仲雍看出父親的心意,藉口外出採藥,逃到江南當時被稱為荊蠻的地方,和土著一起生活,並按當地風俗,斷髮文身,表示不再回去。當地土著擁護他們,歸附他們的有一千餘家,後來又推舉太伯為君長,稱其國為勾吳。

季札周遊列國,提倡禮樂,宣揚儒家思想,對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太伯死後,仲雍接替勾吳君位。又傳了三代,到仲雍曾孫周章即位時,周武王已經滅商,建立了周朝。武王派人尋找太伯、仲雍的後裔,得知周章已在勾吳當君長,就正式封周章為侯。於吳國地處江南地區,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很好,經過十幾代的經營,又吸收了中原的文化,國勢漸振。春秋初期,開始和中原大國晉國交往。周簡王元年(公元前585年),吳王壽夢即位後,楚國大夫申公巫臣因避仇出奔晉國,晉君派他出使吳國聯絡。巫臣教吳國君臣使用兵車作戰,還讓他兒子擔任吳國外交官。吳國有晉國作後盾,多次和鄰近大國楚國作戰,佔領了被楚國控制的一些部落。從此,吳國開始強大,壽夢自稱王(當時除楚國外,各國都沒有稱王)。

周王十年(公元前576年),吳王壽夢在鍾離(今安微鳳陽)會見魯成公,魯成公向他介紹了被視為周朝傳統文化的周公禮樂,壽夢大為欣。位辭讓君位,太半公古法。的王文顯,父王壽夢有子四人諸、餘祭、餘、季札。壽夢老了又遇到當年古公亶父同樣的問題。他認為幼子季札最賢,想傳位給季札。他臨死時對諸說:“我想傳國給季札。要廢長立少,我也說不出口。但我心裡還是有這個願望。”壽夢死後,諸樊讓位給季杋,季札說嫡長子當國這是先王定下來的制度,怎能違背?”吳國貴仍想擁立季札,季札乾脆逃到郊外種田。繼承了王位。

對記英靜發說素八諸在位十三年,為了遵守父親的遺願,把王位傳位給餘祭。死時,叮囑餘祭和餘昧,一定要把王位依次傳給季札,諸樊又把季札封在延陵(今江蘇武進縣),所以後來人們尊稱季札為延陵季子。國大中公申夫餘祭死後,傳位給餘;餘昧死,遺命傳位季札李札又堅決辭讓不受,於是就立了餘昧的兒子僚。

春秋時期,由於爭奪風季札君位,父子兄弟間骨肉殘殺的情況經常發生,象吳國這樣兄弟相讓的情況是罕見的。因此,季札的讓位受到當時士大夫的費揚。季札勤於學習,對周朝文化有豐富知識。吳王餘祭派他到中原各國去訪,他先到了魯國。魯國是周公的封地,西周的禮樂制度保留得最多。季札趁此機會對西周的禮樂作了一番考察。他聽了樂工為他歌唱的各地詩歌音樂以後逐一作了評價,並且說出它們的特點。當他聽了齊風后說:“美好啊!真是泱泱大國的風度,作為東海的表率,這大概是太公的國家了,前途正未可限量呢。”聽了《小雅》後說美好啊憂愁而沒有心,哀怨而不形於語言,恐怕是周朝德行衰落時的樂章吧。

季札周遊列國,提倡禮樂,宣揚儒家思想,對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他看到韶箭蕭。傳說為舜時樂曲名)的歌舞后說“道德高尚、盛大極了,就像蒼天無不覆蓋,大地不承載一樣。雖然有盛大的德行,也不再能超過這了,看到這兒已很夠了。如有其他樂舞,我也不想再有所要求了。”可見,季札對於古樂有很高的鑑賞水平。

出使各國需時子公部時且季札經常作為吳國的外交使節,到中原各諸侯國訪,每到一國,那兒的賢人學者都慕名和他相見。他常常直率地向他們提出自已的見解。他到齊國和晏子會面時,對晏子說:“齊國的政權不知將落在誰的手裡,可能要發生內亂。我看您還是儘快把職位辭了,封邑退了。這樣可以免遭災難。晏子聽了他的話,辭去相位,退了封邑。齊景公死後,齊國果然發生內亂,晏子卻沒有遭到殺害。

出使各國

季札到鄭國時,訪問子產,兩人一見如故。他對子產說鄭國執政的人太奢侈,怕會發生內亂,將來得靠您來執政。希望您能夠以禮治國,否則鄭國將衰落下去。”後來,子產果然執政,當了鄭相。他積極革新舊政,使鄭國一度出現興盛氣象。季札到衛國,見了蘧璦(蘧音衢)、史(q秋)等許多知名大夫,高興地說:“衛國有這麼多賢人,就不致有什麼禍患了。”

季札又到晉國,會見了趙文子(名武)、韓宣子(名起)、魏獻子(名鍾舒)。季札看到晉國公室開始衰落,趙、韓、魏等大夫興盛起來的跡象,預言晉國國政將來很可能集中在三家大夫。他對晉國大夫叔向說:“晉國國君驕奢,而下面有オ能的臣子很多,大夫都很富有,政權將轉移到大夫手裡。您為人直率,一定能考慮怎樣使自己在變亂中不致受禍。”隔了幾十年,果然發生了韓、趙、魏三家分晉的事件。季札雖然從沒有執政,但對請侯各國的政治形勢,都有透徹瞭解。而且他的預言,都相當準確。可見他的政治觀察力很強。與他同時代的著名政治家如晏嬰、子產等,都樂於聽取他的意見,也可見他在當時聲望之高。

季札周遊列國,提倡禮樂,宣揚儒家思想,對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只出掛劍守信使季札在後世聲譽大振的,是一件偶然發生的小事。季札出使中原各國時,首先經過一個小國徐國。他隨身帶有一把珍貴的寶劍。當時吳國鑄劍的工藝很高,著名的干將、莫邪劍,就是昊國出產的。徐君在接待季時,看到季札身上的佩劍極精美,十分羨慕,想索取又說不出口,他的神情被季札察覺到了。季札很想把劍贈給徐君,但因為正要出使大國,不能沒有這樣的飾物。心想等到出使回來時再送給徐君。出使晉國後,他重經徐國,想實現贈劍的心願,徐君已不幸死去。

季札要把這口劍贈給徐國繼位的新君,他的隨從說:“這是吳國的國寶,怎能送人?再說,徐君已死,還贈給誰?”季杋鄭重地說:“徐君曾希望得到這把劍。當時我因為要出使大國,沒有給他,但心裡已經默許了。現在不能因徐君死去,就違背許諾。”說完解下佩劍,送給徐國新君。徐君說:“我的先君沒有遺命,我不敢受劍。”季札無奈,親自拜謁了徐君墓,並把他的劍掛在徐君墓邊樹上才離去。這件事深深感動了徐國百姓,大家編了歌謠讚美他:“延陵季子兮不忘故,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餘昧傳位給兒子吳王僚後,季札長兄諸的兒子公子光心裡不平,說:“先君(指諸)之所以不傳位給我而傳給弟弟,是為了傳位給季子。如按先君的遺命,應該讓季子做國君;如不按先君遺命,那麼首先應該由我繼位,僚憑什麼能當國君?”於是,暗中收買刺客,策劃奪取王位。周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吳王僚想趁楚平王剛死的機會,攻打楚國,派季札到中原各國去聘問,觀察請侯動靜。

公子光趁季札不在國內,派專諸刺殺王僚,自立為王。這是吳王闔。等季札回國,闔假意把王位讓給季札。季札當然不接受,說:“你殺死國君,我如接受君位,就是我與你通同位了。”他又對別人說:“只要先君的祭祀沒有廢棄,百姓沒有失去國君,國家和家族沒有因此傾,他(指肉間)就是我的國君。我有什麼怨恨呢?他到王僚墓前哭泣盡禮,然後回到封地延陵。從此,他再也沒有回到吳都。,我國古來的史家對延陵季子的評價都很高,司馬遷說季札是個“見微而知清濁”的人,又是一個覽博物君子”。這樣的評價是恰如其分的。

子產

春秋時期,大國爭,小國往往是任人支配的物件。鄭國處於晉、楚兩大國之間,外患內亂頻繁但自從子產為相之後,卻出現了一個興盛的局。子產,名僑,鄭國貴族,(又稱公孫。)鄭國祖先與周王室同宗,平王東遷後始封於鄭。子產的父親子國任鄭國司馬。子產從小就有オ名。周靈王七年(公元前565年),鄭國派子國、子耳一起攻入蔡國,俘虜了蔡國司馬公子。鄭國君臣都很高興,當時還是少年的子產,卻不隨聲附和。他說:鄭是小國,小國沒有文德而有武功,將是莫大的禍息。”

季札周遊列國,提倡禮樂,宣揚儒家思想,對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他看清鄭國處境的困難,說:“將來楚國來討伐我們,我們能不順從?如果我們順從楚國,晉國的軍隊立刻打來。晉、楚兩國交替攻鄭,四五年內,鄭國就不得安寧了。”他父親聽了十分生氣,責備他說:“你懂得什麼?國家大事自有正卿作主,孩子隨便亂說,會遭殺身之禍的。可是,不出子產所料,當年冬天楚國就出師伐鄭。

過了兩年,鄭國尉氏、司氏等五族作亂執政的貴族子駟和子父親司馬子國等都被殺。子產臨危不驚,派人加強警戒,封鎖府庫,召集官員,併發兵討伐,殺了一批叛亂者,追使為首的尉氏等出奔,終於平定了叛亂。的面孔一常子駟被殺後,繼任執政的是子孔子孔獨斷專橫;不得人心,被子展子西所殺。子展、子西執政,任命子產為卿。限周景王二年(公元前543年),鄭國又發生一次內亂,亂事平定後,執政子皮發現了子產的政治才幹,把政事交付給子產。子產推辭說國家小而受大國成脅,家族大而掌權的人多,恐怕難以治理。”子皮說:“我支援你,誰敢侵犯。

季札周遊列國,提倡禮樂,宣揚儒家思想,對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國不在大小,小國只要能善於侍奉大國,國家也能安定。”這一年,子產開始任鄭相,對鄭國內政進行整頓。他清理田畝,劃定田界;對城市和鄉村訂立了不同的制度,使不同等級的人各有職責;對居民的和耕地,作了整理;對忠誠儉樸的官員,聽取他們的意見;對驕奢不法的貴族,給予懲辦。這一年,貴族豐卷以祭祀為名,要求田獵。子產為了保護莊稼,不准他越“禮”(只有國君祭祀才用新子產獵取的野獸)。豐卷竟聚集兵力,準備動武。子產在別的貴族支援下,驅逐了豐卷。器平速一條一分傾聽輿論性子產十分重視民間的意見。

鄭國有一所多校,人們常常聚集在那裡議論執政者的得失。大夫然明對這種情況感到不安,建議子產拆鄉校。子產說:為什麼要把它拆毀呢?人們早晚辦完了公事,到鄉校走走,議論議論政事得失。他們認為好的,我們就推行他們反對的,我們注意糾正。這可是我們的“老師呢。”子產還對然明說:“我聽說,只有辦事忠善,才能消除人們的怨恨,沒有聽說施加力,可以防止民怨。施加成力雖然可以暫時制止奧論,但是這像防止洪水一樣,水大了決口,傷人必多,就無法挽救了。不如開個小口子加以疏導。

季札周遊列國,提倡禮樂,宣揚儒家思想,對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這正像我們現在多聽聽來自鄉校的意見一樣。”然明聽了這番話,十分佩,說:“我今天才知道您的確值得我學習。如果按您這主張做,確實有利於鄭國。這件事後來受到孔子稱讚費。孔子說:“誰說子產不仁?隊這件事來看,我是不會相信的。內一子產用人唯賢,不徇私情。有一次,子皮向他推薦一名少年名叫尹何地做官。子產認為他年小缺乏經驗。子皮說“這孩子對人順從,我很喜歡他,讓他學習一下吧。子產說:“不能這樣做。喜歡一個人,總要對他有利。您現在讓他從政,好比不懂得操刀就讓他去割東西,會使自己受傷。又好比打獵,總是先學會射箭、駕車。

不會射箭、駕車,打獵時一心只怕翻車,哪有心思去獵取獵物呢?”子皮說:“我聽說君子考慮遠大的事情,小人想的只是眼前小事。要不是您指出,我還真是不懂。從現在起我們家族的事,都照您的吩咐辦。”子產謙虛地說:人的想法不同,正如各自的面孔一樣。我怎能說您的臉一定要像我的臉呢?我不過覺得這樣做不妥而直說罷了。”要算只平象鐵不,前貨:大堅改革子產是春秋時期傑出改革家之一。除了前面所說的改革外,在他掌權後,還先後實行“作丘賦和“刑書”。

作丘,就是在一丘(十六井)的區域內,徵收過去一甸(六十四井)的軍賦,目的在保證國家的軍費收入;同時給那些交納軍的農民取得甲的資格,打破了甲士身份的限制。錛刑書,就是將鄭國的法律條文刻在鼎上,公之於眾,使守法、執法都有一定準則,防止貴族濫施刑罰或者做違法的事不當”選來這兩條措施一實行,都受到一些貴族的反對。在實行丘賦後,有人惡毒詛咒子產說:“他父親已死在略上(指子國),他自己也不過是蠍子尾巴長不了。由他來治理,不知會鬧到什麼地步。”

季札周遊列國,提倡禮樂,宣揚儒家思想,對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有人轉告子產,子產說:“有什麼了不起,只要對國家有利,個人的死活由它去。“詩經上說:“禮義不,何恤於人言(在禮義上沒有過錯,何必怕人說閒在實行恃刑書後,晉國大夫叔向專門寫信給子產,表示反對,信裡說:“本來我對你抱有希望,現在就不那樣看了。他說:“公佈刑法,會使百姓產生爭奪之心,因為百姓知道爭奪的依據,拋棄禮義而引用刑書。結果細微末節的事也要爭個明白。

結語

觸犯刑律的事越來越多,賄賂也因此流行。在您這一代,鄭國就要衰敗了。子產很客氣地覆信給叔向說僑沒有才能,不能考慮到子孫,只能挽救當世罷了。我不能接受您的意見,但對您的關心,是感激不忘的。得。由於堅持改革,在子產剛執政時,就有人對他恨之入骨。編了歌謠說:“把我的衣冠儲藏起來,把我的田地聯結起來,誰殺子產,我就站在他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