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宰相的廢除到內閣的誕生,見證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之路!

導讀

縱觀大明十六帝,我們不難發現自宣德之後,各代帝王大多荒淫無道、怠持朝政。其中有頑劣公子朱厚照,有好道縱慾皇帝朱厚熜,也有昏庸荒誕帝王朱翊鈞,還有木匠天子朱由校……除此之外,明朝中後期面臨的還有外戚、宦官、權臣、宦寺以及藩鎮的重重威脅。但是在這樣的嚴峻背景之下,明朝還能延續上百年,這究竟為何?

>以至於清代史學家趙翼在《陔餘從考》中說道:‘’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誠不可解也。‘’

換句話說,明朝君主德行如此,為何還能苟延百六七十年,實在是想不通。

不過我們若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不難窺到其中的原由。從表面上來看,在明朝中後期,君主大都荒誕怠政,並且同時還存在著種種威脅,但換個角度仔細看,便能發現其各朝的皇權都不曾墜地不收。

這才是‘’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這種原因的形成卻與明朝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

故本文將從明朝廢除丞相制度著手,介紹君主專制強化後的產物(內閣的誕生和發展),然後分析宰相與內閣首輔的差異以及廢除宰相制度和內閣產生的歷史意義,最後加以總結和反思,以此來見證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之路。

君主專制強化:廢除丞相

從宰相的廢除到內閣的誕生,見證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之路!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作為一個由草根出生的皇帝,深知權力的來之不易,故對皇權表示出極大的慾望,同時對皇權的安危也顯得十分看重,生怕他人指染其皇權。再者,朱元璋從草民一步步走向皇宮大殿,在這長期的實踐中,使他形成了直接指揮以及決斷政務的習慣,所以其必然不會甘於皇權的旁落。因此在朱元璋看來,皇權的強化勢在必行,這也就出現了下面將要講的加強君主專制的種種措施。

朱元璋借鑑前朝的經驗,認為宰相才是專權亂政的根源所在。因此,他的心中逐漸萌發出一個大膽的念頭——廢除丞相。

順時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朱元璋一直在等待著一個機會,準備將他心中的這把‘’大斧頭‘’掄出去,直接砍翻所謂的宰相制度。

從宰相的廢除到內閣的誕生,見證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之路!

胡惟庸劇照

而正在朱元璋等待良機之時,丞相胡惟庸驕橫跋扈,擅權專姿,這無疑給了朱元璋提供了一個趁熱打鐵的機會。剛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此時不動,更待何時?因此朱元璋雷厲風行,開始以一種強橫的手段,一步步加強對皇權的掌控。

>十三年正月,誅丞相胡惟庸,遂罷中書省。其官屬盡革,惟存中書舍人。(參考《明史·卷72》)

殺雞儆群猴之後,朱元璋仍然感到不安,認為丞相制度在以後仍然會死灰復燃,故在洪武二十八年再度踏出一步。

>《明太祖實錄》中記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事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以後嗣君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

從宰相的廢除到內閣的誕生,見證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之路!

為了使丞相制度達到徹底的廢除,朱元璋規定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同時各個機構相互制約,並且子孫後代也不能設立丞相,若是有官員建議設立丞相,則將受到重刑的責罰。

宰相制度的廢除,使得千百年來的相權與皇權合二為一,同時各大中央機構並列於皇權之下。如此一來,任何派別和集團都無法遊離於皇權嚴格的管控之外,從而強化了君主專制,樹立了皇權的絕對權威。

在廢除丞相達到強化君主專制的同時,廠衛也應運而生,其作為特務機構對官員進行嚴格的監視,也使得明朝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君主專制強化後的產物:內閣的誕生和發展

在丞相制度被廢除之後,統治者需要處理的政務自然也多了,‘’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便成為了朱元璋的日常標配,這讓極為勤政的朱元璋也顯得力不從心,以至於最終發出‘’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猶擁被‘’、‘’密勿論思不可無人‘’的深深感慨。

從宰相的廢除到內閣的誕生,見證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之路!

朱元璋劇照

據相關學者統計,自洪武17年9月14日到9月21日的這8天裡,朱元璋共收到奏章1660份,共計大小事件3391件。也就是說朱元璋平均每天需要處理207份奏章、411件事。

如此繁重的政務壓力把朱元璋壓的喘不過氣來,最終不得不尋求他人的協助。因此,在丞相廢除半年後,朱元璋便設立了四輔官來輔佐自己處理政務。四輔官多為‘’高年篤厚‘’者,他們飽讀詩書,年齡大都在七十歲以上,而且毫無政治經驗。這樣的一群‘’高齡‘’官員不管在經驗閱歷上還是在工作精力上都顯得不盡人意,甚至有時候,還會因為其思想的迂腐釀出大錯。故四輔官的存在還不到兩年,就被朱元璋下令撤銷。

從宰相的廢除到內閣的誕生,見證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之路!

在四輔官制度的失敗之後,朱元璋仿宋制,設殿閣大學士,選擇將這繁重的工作分攤到殿閣大學士身上。而這時的殿閣就相當於一個皇帝的私人諮詢機構,其中的殿閣大學士沒有任何實權,任何重大政務的決策權都在朱元璋手中。

>就如《明史·職官志》所記載的那樣:‘’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然而到了明成祖朱棣執政時期,開始挑選官員進入文淵閣,官銜為入閣辦事。直到這時,才正式開始擁有內閣之名。(參見《明史》:避宰之名,又名內閣)雖然明成祖朱棣的做法與朱元璋一樣,但是在成祖一朝,內閣可以參與軍政大事的商討,地位也逐漸上升,甚至有著專門的衙署和屬官。

從宰相的廢除到內閣的誕生,見證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之路!

明朝“三楊”

到了仁、宣二人執政時,內閣的權力進一步壯大,楊漙、楊士奇、楊榮作為皇帝老師,同時又兼任內閣大學士,故內閣的地位高漲,並且開始逐漸擁有實權,最終形成了著名的‘’三楊輔政‘’的局面。

到英、武二宗時期,內閣的權力再一步壯大,並且有了首輔專權的趨勢。首輔作為內閣大學士之首,擁有著對朝政大事以及奏疏處理的‘’票擬權‘’,其權力也開始逐漸超過六部之權。

到了明世、神二宗時期,內閣首輔的權力達到頂峰,已經凌駕於六部之上。此時的內閣首輔已經與原來的宰相只差一個稱號而已,雖無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權。

>正如《明史》中所記載的那樣:‘’(內閣)地居近密,而綸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閣權之重,偃然漢唐宰輔,特不居丞相名耳。‘’

從宰相的廢除到內閣的誕生,見證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之路!

當權力達到頂峰時,其面臨的必然是下坡路。明神宗晚期時,不理朝政,宦官得以參政,隨著宦官權力的擴張,內閣首輔的權力便有所縮減。君主專制的強化產生出內閣這一歷史產物,內閣的壯大,反過來又維護了君主專制的統治,可謂是一個良性迴圈。但是在明朝後期,這兩者之間的微妙關係最終卻被宦官打破,進而步入了前朝宦官專權的後塵。

宰相與內閣首輔的各方面差異

先談宰相,其權力可以說是宰相制度所賦予的,其職務的任免要經過統治者和眾官僚的共同商討。他們作為國政大事的決策者,與皇權相互抗衡。在皇權和相權兩者之間,一方權力的崛起必然對應著另一方權力的衰落,所以各朝各代的統治者都在想辦法制約或分化相權,從而達到強化皇權的目的。如漢武帝施行‘’內外朝‘’制度來抑制相權、唐朝設定‘’三省六部‘’將相權一分為三、宋朝施行‘’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權。

而反觀內閣首輔,其一切權力都歸於皇帝一人的寵信,一旦遭到統治者的不滿,其權力和地位的光環將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變得暗淡無光。他們作為皇帝‘’秘書‘’或者‘’顧問‘’的形式存在,由皇帝一人直接委任或罷免。與宰相最大的不同便是其不能制約皇權,只能看作是一種君主專制強化後的歷史產物。

從宰相的廢除到內閣的誕生,見證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之路!

宰相制度的廢除和內閣誕生的意義

宰相制度廢除的意義:

①因為朱元璋加強皇權的需要,宰相制度遭到廢除。這樣一來,便解決了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同時也在根本上改變了君主透過丞相管理國家政務的局面,使得君主專制進一步得到強化。不僅如此,帶來的還有多民族國家統治的進一步鞏固。

②沒有了相權的抗衡,皇權更顯得至高無上,因此統治者的行為也更不受約束,而國家的興盛衰危均與統治者的個人素質息息相關。這正是在明朝中後期各代皇帝都荒誕怠政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為明朝滅亡的添了一把火。

③丞相制度廢除後,國家大事均由統治者一人裁決,即使統治者品行端正,但長此以往難免會有偏頗和草率,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對國家的統治是極為不利的。

④廢除丞相後,必將加重統治者的負擔,這也成為了推動‘’四輔官‘’和‘’內閣‘’的出現的重要推手。同時原本效力於宰相的六部改為直接對統治者負責,使得六部的權力也有所擴張。

內閣制度誕生的意義:

①內閣作為君主專制強化下的歷史產物,加強了君主的絕對權力。內閣的權利由君所授,其處理任何政務時,都要按照皇帝的旨意來做。因此,其對皇權的制約效果並不大,最終淪為了明朝君主專制維持下去的有效工具。

②內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統治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同時也存在不可忽略的消極影響。因為內閣官員一般都是翰林院出身,並沒有多少處理政務的經驗,以至於很多人一輩子都平庸,在治理國家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為。對明朝後期來說,此時宦官竊權,而內閣官員大多對宦官唯爾是從,只懂得討好統治者,最終滋生出一股因循腐化的政風,這種情況在張居正死後更甚。

從宰相的廢除到內閣的誕生,見證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之路!

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

③閣臣表面上被皇帝控制,實則暗地裡受到宦官的操縱,並且為了爭奪‘’首輔‘’之位,常常結交宦官和傾軋同僚,最終形成朋黨傾軋的混亂局面。

結語

朱元璋為了防止他人指染其皇權,拿胡惟庸開刷,並且透過廢除丞相的措施來強化君主專制。當君主專制強化之後,其要面臨的是那無窮無盡的繁瑣政務。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朱元璋便開始探索一條既能夠幫助自己處理政務卻又不會制約皇權的新道路,只有這樣君主專制才能一直強化和維持下去。

因此,在‘’四輔官‘’的失敗後,內閣制度應運而生。內閣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繁雜的政務,同時也保證了至高無上的皇權不受到相權的制約。不僅如此,內閣作為君主專制強化後的歷史產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君主專制的強化,也鞏固了對明王朝的統治。當然,內閣的出現也使得明朝中後期朋黨各立、因循腐化,又給明王朝的統治增加了難度。

總的來看,丞相是一個民主的象徵,且具有強大的行政能力,可以制約皇權。而內閣是一個君主專制的產物,當作維持君主專政的工具而存在,並不能制約皇權。丞相的廢除,為明朝宦官專權提供了條件,但是也阻礙了民主的發展。而內閣的出現不僅鞏固了皇權的地位,也與後期的宦權相互牽制,最終達到微妙的平衡。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創作不易,請多支援,若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斧正。

文/澤放史,圖源於網路,侵刪。

>參考資料:《明史·食貨志》、《明史·職官志》、《明太祖實錄》、《明實錄》、《明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