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滅商後並未真正撫有東土,其西歸後也為此憂慮

由這些材料可見,第一,殷都以東的地區實際上仍在武庚及原殷商諸侯的佔據控制之下,周人惟能施以監督撫慰之策,並未真正實現對這一地區的統治。

第二,管叔所居之地,乃是周王施政發令所能直接達到的極東之地。過此以往,周人可能就無法直接深入了,所以,武庚雖然受周人之封,但殷商故地的原有秩序基本上未受到改變而被保持下來。

周克商之後,急待解決的有兩個問題。

第一,武庚所代表的是剛剛被周人取代的殷商殘餘勢力,最具有政治上潛在的復辟可能性,因而武庚的存在是周初如何鞏固政權所面臨的極大問題,至周公東征平叛使之解決。

這就提出了另一個新的問題,即如何用新的政治措施來應付武庚亂後所面臨的形勢。後來周公決定採用分封同姓姻戚於東方建國的辦法,試圖以此分解打亂殷人原有的內部秩序和組織結構,使周人勢力深入進去,並在二者間進行新的政治組合,即建立以周人為統治者結合並控制殷人及其他土著居民的封國實體。這才使得周的統治進入東部。真正實現了對殷商舊地的控制。

周武王克商後,封同姓,立三監,即班師西歸。自武王入商立政至班師回朝至於周共43日,先後派呂他“伐越戲方”、侯來“伐靡集於陳”,陳本“伐磨”,百弇(奄)“伐衛”,百韋“伐宣方”、“伐厲”,新荒“伐蜀”等。這些方國中的越戲方和衛在畿內,靡、陳在河南淮陽一帶,磨、宣方(卜辭作百方)、蜀等在晉南,厲在河南鹿邑東(或說湖北隨縣)。

追剿戰鬥獲得了勝利,並繳獲大批戰利品,特別是伐晉南諸國時,追擊逃亡的商紂殘餘勢力北進到霍方(山西霍縣),“禽霍侯、俘艾侯、佚侯、小臣四十有六”,基本肅清了殘餘勢力。武王立政以後,征討四方,共滅國“九十有九”,“服國六百五十有一”,天下方歸一統。

武王滅商後並未真正撫有東土,其西歸後也為此憂慮

所以表面上似乎周已代商而有天下,但實際上當時武王本人已感到“天下未集”,周的政權尚未鞏固。所以,武王真是如芒在背,夜不能寐。他很清楚,雖然把紂殺掉,而商是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其東方的潛在勢力依然存在,“天保”未定,如何不憂慮呢?武王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曾對他弟弟周公旦說,河南伊、洛之間是過去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地帶,是“天下之中”。

他的話似乎已暗示今後應在這裡建立統治東方的據點。

可惜周滅商剛剛兩年,大局尚處在風雨飄搖之秋,武王便一病不起了。當時兒子成王年少,武王如果一旦死去,這個複雜的政治、軍事局面,如何應付呢?

所以,《史記·周本紀》記載說:“群公懼,穆卜。”情況之緊急,公卿之怵惕,可想概見。據說,作為武王弟弟的周公旦更是憂心忡忡,親自為武王的病向上帝、祖先祈禱,願以身代武王死,命令太史代他向先祖太王、王季,文王祝告。

禱詞大意是說,假如三王實負一子之債於天,我本人自身仁巧過於武王,我自己願代武王歸天以事鬼神。這種行動與言詞雖然非常幼稚可笑,然三千年前之社會心理大抵如此,觀其質樸,正可證明其真實可信。文獻記載,周公祈禱之後,武王的病似有些好轉。但終因病體沉重,沒過多久,武王還是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