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大長公主:明英宗第四女,駙馬楊偉祖父曾單騎闖瓦剌救回皇帝

前言:

大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七月,都察院右都御史楊善出任正使,前往瓦剌探視已經在那邊“留學”一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鎮。所有人都以為楊善此去只是例行公事,因為當時紫禁城內的皇帝朱祁鈺雖然是太上皇帝的弟弟,但顯然並沒有接哥哥回來的打算。

在楊善出發以後,上一批前去探視的禮部右侍郎李實帶著瓦剌使臣把禿回到了北京,向皇帝彙報瓦剌太師也先確實有議和以及放回太上皇帝的誠意。朱祁鈺很不高興,哥哥回來了,皇帝誰來做?他讓把禿帶了一封敕書回去,結結實實地給正在瓦剌的楊善背後捅了一刀。

所言欲送回大駕,實朕所願。果出誠心,就令楊善等奉迎還京。朕當永保和好,太師其深省之。—《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九十四·廢帝郕戾王附錄第十二》

在也先還沒看到敕書之時,幾位景泰朝的老臣寧陽候陳懋,吏部尚書王直等人就已經急了眼。皇帝這是要幹嘛?嫌楊善死得不夠快嗎?不過儘管眾人對著朱祁鈺苦口婆心地勸說這一次是如何

“事會不再,機不容緩”

,皇帝陛下還是施展拖字訣,表示等楊善回來再說。

崇德大長公主:明英宗第四女,駙馬楊偉祖父曾單騎闖瓦剌救回皇帝

瓦剌太師也先劇照

後面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楊善充分發揮了其“嘴炮無敵”的功夫,一句“太師好男兒”誇得也先心花怒放,立刻決定釋放太上皇帝回京。八月初二日朱祁鎮啟程,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變”週年祭當天回到京城,隨即入住紫禁城外的南宮,形同軟禁。至於楊善,他可能也沒想到,有一天他的孫子會成為太上皇帝的駙馬。

駙馬楊偉:楊善之孫

崇德公主,生於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明英宗朱祁鎮第四女,生母安妃楊氏。從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起,至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止,身為太上皇帝的朱祁鎮,其足跡沒有離開過南宮這一方小小的天地。

當時朱祁鎮幾個已經出生的子女,都在清寧宮由皇太后孫氏照顧。太上皇帝身邊閒極無聊,唯一的樂趣就是和妃嬪們一起造小人。短短七年時間,南宮中一共降生了三個男嬰五個女嬰,崇德公主就是其中之一。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趁著當朝皇帝朱祁鈺病重,太上皇帝朱祁鎮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野心家的支援下發動政變,重新奪回了皇位。而五歲的小公主也得以離開南宮回到紫禁城,她的人生也徹底回到了正軌。

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鎮駕崩,臨終前做了一個廢除殉葬的重大決定。時年13歲的公主應該感謝她的父皇,因為她的生母楊安妃的性命保住了。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子朱見深即位,即明憲宗,改明年年號為成化。

崇德大長公主:明英宗第四女,駙馬楊偉祖父曾單騎闖瓦剌救回皇帝

楊善畫像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公主已經15歲,到了及笄的年齡,可以成婚了。九月二十八日,憲宗冊封皇妹為崇德長公主,命楊偉為駙馬都尉。按規矩皇帝的女兒為公主,姐妹為長公主,姑母以上為大長公主。英宗在位時只冊封了長女為重慶公主,所以憲宗即位才直接冊封妹妹為崇德長公主。

對於朱祁鎮來說,楊善可謂是他的雙重恩人。除了當年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將自己從瓦剌帶回北京以外,南宮政變時的支持者之中,也有楊善。故而奪門成功之後,朱祁鎮立刻進封楊善為世襲興濟伯,本身免二死,子免一死,追封三代。

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五月初一日楊善去世,享年75歲,追贈興濟侯,諡忠敏。其子楊宗在當年九月襲封興濟伯。憲宗即位後對所謂的“奪門功臣”進行了一波清算,楊宗也在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被革去興濟伯,降為金吾衛指揮使。不過念著楊善當年對先帝的恩情,憲宗還是讓楊宗的侄子楊偉做了自己的妹夫。

明憲宗畫像

從年少輕狂到孝陵守衛者

一個是皇帝愛妹,一個是勳貴之後,楊偉和崇德長公主婚後多少有些不知好歹了。二人先是開口向皇帝哥哥要土地,這一點其實也能理解,畢竟公主不能世襲,能給後代多搞些資產總沒錯。問題在於二人的胃口太大,一開口就是一千頃。《明史·食貨志》記載

“畝百為頃”

,換句話說崇德長公主索要的土地數量為一萬畝,難怪會被駁回。

庚子,戶部奏崇德長公主所請直隸河間、保定、真定三府地一千餘頃,及淳安長公主所請保定府並河南項城縣間地四百餘頃,俱系軍民租稅世業,實非閒地。有旨所請皆不許。—《明憲宗實錄卷四十三》

日食救護

身為駙馬,楊偉其實日常工作非常簡單,無非是代表皇帝外出冊封宗室,或是去天壽山祭祀歷代皇陵,或是出席一下各類禮儀活動。但饒是如此,楊駙馬還是在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犯了錯誤,被打發去國子監讀書。

那麼楊偉到底犯了什麼錯誤呢?說出來你都想不到,他是因為參加“日食救護”儀式時遲到。明代自朱元璋開國之時就對日食、月食天象十分重視,認為是上天示警,因此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都要在日食、月食當天舉行救護儀式,希望能夠

“消弭災變”

。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日食、月食的救護禮儀基本確定,終明一代都沒有作較大的改變。

禮部奏更定救日食儀:前期結綵於禮部儀門及正堂。設香案於露臺上,向日。設金鼓於儀門內。兩傍設樂於露臺下。各官拜位於露臺上下。至期,百官朝服入班。贊禮唱鞠躬,樂作。四拜興,樂止,跪。執事者捧鼓詣班首前。班首擊鼓三聲,眾鼓齊鳴。侯復圓,贊禮唱鞠躬,四拜興,樂止,禮畢。—《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二十六》

日食

當然日食也好,月食也罷,都有一定的規律,一般由欽天監進行推算。一旦推算失誤,相關官員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比如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閏十一月十六日出現月食,由於欽天監事先未曾推算,造成當天沒有舉行救護儀式。明英宗大怒,禮部侍郎掌欽天監事湯序、監正谷濱,監副倪忠,春官正郭貴等人全部被打入大牢。但是到了憲宗成化朝,朝廷自土木堡之變後又已承平二十多年,勳貴外戚們又漸漸放肆偷懶起來。我們來看看這次救護遲到的都有哪些人:

保定侯梁傳、恭順侯吳鑑、泰寧侯陳桓、鎮遠侯顧淳,駙馬都尉王增、蔡震、楊偉、樊凱、馬誠、遊泰,靖遠伯王添、崇信伯費淮、武進伯朱霖、寧晉伯劉祿。

看到這麼一長串的名單,估計憲宗朱見深心中也是一片悲涼。然而法不責眾,皇帝最終也只能讓這些勳戚去國子監回爐重造。

上以傳初襲爵,禮儀粗疏,既宥之。因令侯、伯新襲及駙馬年少者,悉送監讀書習禮。—《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三十三》

北京國子監

祭祀孝陵

在今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坐落著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寢:孝陵。這座規模宏大的陵寢始建於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但直至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前後歷時25年才最終竣工。

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朝遷都北京,將南京作為留都,此後歷代大明皇帝的陵寢都修在了北京天壽山。孝陵雖然不可能遷往北京,但是作為祖宗根本之地,歷來都備受重視。每年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國之大事,均需遣勳戚大臣進行祭告。

自朱棣遷都之後,至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孝陵的祭祀工作一直由朱元璋的女婿、寶慶公主駙馬趙輝主持。趙輝去世後,由宣宗朱瞻基女婿、順德公主駙馬石璟接任。不過此時的石璟年近六旬、疾病纏身,一年之後便返回北京治病。憲宗在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九月命魏國公徐俌往南京奉祀孝陵兼管南京左軍都督府事。

徐俌是開國元勳中山武寧王徐達玄孫、嗣封魏國公徐輝祖曾孫。當年太宗皇帝起兵靖難,徐達第三子徐增壽通風報信有功,後代被封為定國公。徐家雖然一門兩公爵,但定國公家族主要影響力在北京,魏國公家族則是南京地頭蛇。所以徐俌回到南京後如魚得水,奉祀孝陵兼管南京左軍都督府事這份工作一干就是近二十年。

明孝陵美景

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三月初六日,南京守備、太子太傅、成國公朱儀去世,享年70歲。朱儀的祖父是靖難元勳東平武烈王朱能,父親是戰死在土木堡的平陰武愍王朱勇,其本人自天順七年(公元1464年)起出任南京守備一職,迄今已經32年。史稱朱儀去世之時,南京城內

“兵民巷哭者相望”

南京守備節制南京諸衛所,及掌南京留守、防護事務,稱得上是留都地面的一把手。朱儀去世後由誰接任南京守備,成了擺在當朝皇帝明孝宗朱祐樘面前的一道難題。經過一番仔細斟酌,朱儀的女婿魏國公徐俌在閏三月奉旨守備南京。鑑於其職位的特殊性,顯然無法兼顧孝陵的祭祀工作,朝廷將駙馬楊偉調往南京

“專奉孝陵祀事”

之所以把楊偉派過去,朝廷也不是亂拍腦袋的。當時太祖、太宗、仁宗的駙馬們,以及英宗長婿重慶公主駙馬周景、次婿嘉善公主駙馬王增都已經去世。在世的英宗女婿中資格最老的是第三女淳安公主駙馬蔡震,但此時公主本人活得好好的,朝廷顯然不能讓她們夫妻異地分離。考慮到崇德大長公主已經去世,因此楊駙馬就成為外派南京的最佳人選。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七月,南京守備、魏國公徐俌以災異辭任。到了年底的時候,徐俌提出再辭去所掌中軍都督府事,重新負責孝陵的祭祀。楊駙馬大吃一驚,老子在南京快活似神仙,你徐俌居然來搶生意?打算把我趕回北京去不成?結果一番運作之後,楊偉還是如願以償留在了南京。

乙巳,先是魏國公徐俌解南京留務,尚掌中軍都督府事。至是復辭免掌府,請專奉孝陵祭祀。詔改俌掌左軍都督府事,祭祀仍令駙馬都尉楊偉主之。—《明孝宗實錄卷一百六十九》

明孝陵

結語:

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十一月十八日,駙馬都尉楊偉去世,奉祀孝陵長達十七年。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正月,南京協同守備、西寧侯宋愷(太宗朱棣第四女咸寧公主駙馬、西寧侯宋瑛後裔)奉孝陵歲祀。

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十月二十日,安妃楊氏去世(這個時間某百科上居然還查不到)。三年之後的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三月初四日,崇德大長公主去世,享年38歲。

楊璽,崇德公主之子,成化二十二年十二月升錦衣衛帶俸百戶,弘治二年三月升副千戶。楊璽的親奶奶和親媽去世,他都能官升一級,也不知是悲是喜。不但如此朝廷還開恩將崇德公主擁有的莊田三百頃轉賜給楊璽,保證其後半輩子衣食無憂。

甲申,命以原賜故崇德長公主莊田三百頃給其子錦衣衛副千戶楊璽,預支弘治二年俸米麥一千石亦免還官。從駙馬都尉楊偉請也。—《明孝宗實錄卷二十六》

楊偉和崇德公主雖然在歷史上並無功業,但本文透過梳理二人的史實,還是瞭解了明代對於日食救護的重視,以及孝陵奉祀官的變遷緣由,也算是小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