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酒如命,酒為何成為風流人士的代名詞

酒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料之一,人們在豐收和喜悅的時候,都喜歡用酒來表達情感。在各種各樣的場合當中,都少不了酒的身影,許多人也因此成為了嗜酒如命的“酒鬼”,酒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那麼多風流人士為其代言呢?

一、大國禮儀用酒體現。

中華是禮儀之邦,而酒的發明和普及正是一種禮儀的體現。茅臺又被稱為國酒,可見酒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真的要追溯起來,酒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了。酒的發明時間很早,早在先秦的時候,人們就已經學會了使用麴櫱,這使得當時的釀酒業發展迅速,《詩經》裡就有很多關於酒的描述。

嗜酒如命,酒為何成為風流人士的代名詞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酒通常是文化的載體,在婚禮中、成人禮上都會用到酒,新婚夫婦在成婚這天有一個環節就是喝交杯酒,“

與婦同牢而食,合巹而飲。”

為什麼要喝酒呢?因為合巹酒代表著美好的祝願,飲下合巹酒,小兩口就能夠一世幸福美滿

。除此之外,飲酒還有尊卑和順序之分,像在一個宴會中,一般是主人家向客人們發起敬酒,如果主人家沒有發話,賓客是不能夠動桌上的酒杯的,這也是客人們對東道主尊重的一種體現。

如果在一個場合裡,有年紀教長的老者,就要等老者先飲酒,其餘的人才能飲酒,

“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

,這樣的飲酒規矩也將中華民族尊老的傳統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古代,有“酒以成禮”的講法,通俗的說就是酒代表著禮儀,沒有哪一個場合是不需要酒的,像宴席、聚會、喜喪等等,都會將酒列入必備專案中。

人們用酒來表達情感,酒也賦予了更多的定義,在曹操筆下,酒是解憂的手段,“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在杜甫眼裡,酒和美好時光掛鉤,“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杯小小的酒裡包含著人生百味和悲歡離合,道進了世間無常和歲月滄桑

嗜酒如命,酒為何成為風流人士的代名詞

酒在古代深受風流人士的喜愛,不管是放蕩不羈的大詩人,還是揮毫落紙的書畫家,他們的生活都離不開酒。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最愛酒的朝代要數魏晉南北朝了,其中的“酒”狂熱愛好者是一個群體,那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賢”。

1、嗜酒如命

竹林七賢裡的許多人都是喝酒愛好者,像劉伶、阮籍等等。劉伶是一個著名的“酒鬼”,他日日喝酒,但喝酒傷身,他的老婆為了他的健康讓他戒酒,卻並沒有什麼成效。劉伶假裝答應,卻讓下人準備了一桌滿滿的酒,而他跪在地上向天發誓:“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發完誓後將桌子上的酒一飲而盡,喝的酩酊大醉,他的妻子也束手無策。當時還有一個叫王忱的人,嗜酒如命,最終將自己喝死了。

嗜酒如命,酒為何成為風流人士的代名詞

2、酒品堪憂,放浪形骸

阮籍也是一位熱愛喝酒的人,相比平常人,阮籍喝完酒之後的行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在竹林七賢裡,阮籍一直是以放浪形骸而出名,尤其是在他醉酒以後更是出格。關於阮籍的酒品,有一個故事可以看出來,當時大權臣司馬昭舉辦了一場宴會,宴會上的賓客都礙於司馬昭的威嚴,唯唯諾諾不敢講話,只有阮籍一人大膽放肆,旁若無人地喝酒吃肉,絲毫不把司馬昭放在眼裡。竹林七賢以“狂”聞名,不是沒有道理的,比阮籍的“輕蔑“更甚,劉伶在醉酒後還喜歡“裸”著身子,脫光了衣服喝酒。

嗜酒如命,酒為何成為風流人士的代名詞

3、人畜共飲

在魏晉,豪放喝酒是風氣,因為當時的政治局勢動盪不安,戰爭頻繁,有今天沒明天的,大家對喝酒的態度都很灑脫,像阮氏家族的人就是這樣,阮家人喝酒別出心裁,不和人喝,和畜牲喝,有時候興頭上豬狗跑來喝酒也不會加以阻攔,還會興沖沖地一起喝。

三、從以酒為禮到以酒叛逆,魏晉到底發生了什麼?

01.喝酒展現真實自我,解放天性

在魏晉,許多文豪都鍾愛喝酒,像陶淵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寫的詩裡很多都提到了“酒”。陶淵明無力改變整個時代,選擇了隱居山林,在他的理想生活裡,有桃花源,更離不開桃花酒。

陶淵明把酒當作好朋友,從酒裡尋求人生真諦和價值。縱觀整個魏晉,在那麼多愛酒人士中,就數陶淵明對酒的感情最純粹,

“或有數斗酒,閒飲自歡然”

,與別的大詩人不同,陶淵明將喝酒發展成了一個興趣

陶淵明在探索大自然的同時,也學習著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嘗試採集菊花、桃花等花瓣熬酒,也試過用水果來製作果酒,這些平平常常的日子被他過的有滋有味。陶淵明喝酒的目的並不是藉著酒精來逃避現實,而是在微醺間更好地欣賞田園風光和秀麗山水,達到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而相比陶淵明,那個時代的多數人雖然是在縱情暢飲,卻更像是一種“逃避”,現實太殘酷,

他們無力去改變,也不想去面對,只有靠喝酒來暫時忘卻煩惱,他們看似瀟灑,其實內心都是被世俗套上了一層厚厚的枷鎖,只能夠藉著喝酒的由頭,宣洩自己的情緒。用最離經叛道的言行來做無謂的掙扎,大概就是劉伶“裸飲”時的心情吧

嗜酒如命,酒為何成為風流人士的代名詞

02.喝酒只是藉口,逃避才是目的。

為什麼魏晉的人都愛酒,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魏晉時期可以說是我國最黑暗的一個時期,雖然那時候的人過得很瀟灑,卻是一種不得不為之的瀟灑。

在那個隨時

死人

的年代

戰亂每天都在發生,就連貴族可能也會淪為他人的階下囚。當時,嵇康被

引起了社會各

恐懼,

就連

嵇康

這種

名士

陛下都能說

殺,完全不顧忌三千太學子的請願,殺伐果斷,沒有一絲猶豫,

那麼對別人呢,指不定怎麼樣

?大家都很擔心下一個死於

暴政

的會不會是自己

指不定哪一天刀口

了自己。

在這種人人自危的環境下,飲酒似乎是最好的消遣方式。喝了酒之後,酒裡面的乙醇會對人體產生暫時麻痺的作用,讓人獲得短暫的快感,從而感到愉悅和興奮。

03.叛逆心理的刺激,越禁止越嚮往。

雖然大家都熱愛喝酒,但喝酒喝多了總歸是不好的,就像王忱就是死於酒精中毒。長期飲酒可能會使人記憶力衰退,甚至會影響人的視力和聽力。在正統的學說裡,一直是以儒家思想為尊,儒家思想倡導的綱常和秩序其實和縱情飲酒是相違背的,可以說是南轅北轍的東西。

幾千年來

人們一直遵守

著儒

禮教,受

到各種規矩的

束縛,

雖然人們表面上克己復禮,但其實心裡是十分不舒服的,那些叛逆的小心思也在暗處

肆意生長,

一旦

到機會

就會瘋狂的反撲

嗜酒如命,酒為何成為風流人士的代名詞

可以說,酒精就是一個宣洩,人們透過喝酒來舒緩內心的鬱結,那些平日裡必須遵守的道德和禮儀在酒精的催化下顯得不堪一擊,在喝醉酒以後,人們可以自由地哭,放肆的笑,這就是傳說中的“酒壯慫人膽”。事實上,酒對於魏晉南北朝的人來說是一個開關,按下這個開關之後,讓他們擁有了更多的可能。

竹林七賢在當時受推崇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並不在意外界的眼光和批判。在當時,如果有父母或親戚去世,必須要哭喪,整個人不得流露出其他多餘的情緒,這樣苛刻的要求也讓人所不滿,畢竟人就是一種感情動物,只能帶上一張假面過日子,會極大程度的打擊人的積極性,使人喪失對生活的興趣和熱情。於是,真的有人奮起反抗,這個人就是竹林七賢裡的阮籍。

嗜酒如命,酒為何成為風流人士的代名詞

阮籍是一個逆反心理很重的人,當時他的母親去世了,他並不像旁人那樣悲痛,也並沒有眼淚,而是在葬禮上和朋友喝的爛醉如泥。阮籍的做法可以說是驚世駭俗,讓當時的人都頗為意外,不過正是有這種另類人的出現,才使得越來越多的風格被人們所接受,人們也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需求,與封建禮教做抗爭。

四、結語

魏晉南北朝的酒並不是單純的酒,而是一種發現自我、探索自我的工具。當時的人或藉助酒來進行買醉,達到忘憂的效果,或以酒為興趣,透過酒來探索世界,發現人生的真善美。不管是出於哪一種目的,酒都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從某個角度說,魏晉時的酒更像是叛逆的代名詞,在那個黑暗的時代裡瘋狂試探,形成獨屬於魏晉南北朝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