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之後北宋無名將?此人存在感很低,功績在狄青之上

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北宋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可軍事實力卻弱得一塌糊塗。北方強大的遼國它打不過,西北弱小的西夏它也搞不定。由於北宋軍隊的表現實在乏善可陳,所以北宋歷史上的名將也屈指可數。除了開國的那批將領之外,留在大多數人印象中的恐怕也只有一個狄青了。可事實上,北宋中後期還出現了一位存在感很低,但功績卻在狄青之上的名將,他的名字叫王韶。

狄青之後北宋無名將?此人存在感很低,功績在狄青之上

王韶出生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早年他苦讀詩書,終於在27歲那年進士及第。因此,王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武將,而是由文人出身,這一點對重文輕武的北宋王朝來說尤為重要。

王韶在考取進士後當了一個小官。沒過多久,他又希望自己在仕途上能有更進一步發展空間,於是就參加了為選拔非常之才而舉行的制科考試,然而這次考試他卻落選了。

按理說,考場不如意是很正常的事情,可王韶在經歷了這次挫折後卻心性大變。他放棄了原先的小官不做,跑到大宋西境到處遊蕩,深入瞭解西北邊疆的風土人情,並時刻關注著西夏、吐蕃、羌人等外族的動向。

狄青之後北宋無名將?此人存在感很低,功績在狄青之上

如果王韶遇上的只是一位守成之君,那麼他在西北的種種見聞就基本沒用武之地。然而幸運的是他在38歲這一年遇上了北宋中後期最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宋神宗。

熙寧元年(1068年),王韶向宋神宗獻上《平戎策》三篇,詳細陳述了一步步攻取西夏的策略,其中核心觀點是建議朝廷攻取現正處在分裂之中的河湟吐蕃,因為只要北宋佔據河、湟二州之地,就可以對西夏形成前後夾擊之勢。王韶的《平戎策》讓宋神宗眼前一亮,同時也獲得了宰相王安石的高度讚賞。就這樣,王韶被任命為西北秦鳳路主管的職務,主持熙河開邊(又稱“河湟開邊”)事務。

狄青之後北宋無名將?此人存在感很低,功績在狄青之上

當時絕大多數的宋軍自由散漫,戰鬥力只能用不堪一擊來形容。然而,王韶精心組建的通遠軍卻像是另類的存在,全軍紀律嚴明,將士們個個鬥志高昂。

熙寧五年(1072年),王韶率軍深入茫茫大漠,與羌人軍隊展開對決。在抹邦山、竹牛嶺一帶,羌人藉著地勢居高臨下對宋軍形成壓制,宋軍進攻受挫,一些意志不夠堅定計程車兵開始產生腳底抹油跑路的想法。就在軍心不穩之際,文官出身的王韶身披戰甲,親自衝上了最前線。他對全軍下令說:“兵置死地,敢言退者斬!”在王韶的表率作用下,宋軍將士紛紛展現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勢。結果宋軍逆勢翻盤,大敗羌軍,史稱“洮西大震”。

狄青之後北宋無名將?此人存在感很低,功績在狄青之上

“洮西大震”之後,王韶開啟了熙河開邊,百戰百勝的驕人戰績。在短短几年時間內,王韶率軍轉戰1800餘里,收復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邊二千餘里,對西夏形成包圍之勢。雖然狄青是北宋中期知名度最高的將領,但與王韶的這一成績相比,狄青的功績也難免黯然失色。

“熙河開邊”完成後,王韶被調回京師任職,官至樞密副使。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王韶作為王安石的支持者被貶黜。豐四年(1081年),王韶去世,終年五十二歲。

王韶立下了如此曠世之功,但卻被許多無恥文人黑成了是北宋滅亡的推手。這些人的想法是北宋佔領了河湟地區後,被迫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財力去維護,以至對國家產生很大負面影響。按照他們的邏輯,不產生經濟效益的領土皆儘可拋,這種人不知道是蠢,還是壞。沒心沒肺,卻要學著別人去指點江山,真是可笑至極。

參考文獻:《宋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