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志:1793年馬戛爾尼對乾隆敕諭的迴應

王宏志:1793年馬戛爾尼對乾隆敕諭的迴應

馬戛爾尼使團覲見乾隆皇帝,使團隨團畫師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Alexander)繪,1793年。

1792年,英國向中國派遣使團,嘗試爭取改善在華貿易條件。由馬戛爾尼勳爵(GeorgeLordMacartney,1737-1806)率領的使團在9月26日從朴茨茅斯出發,經過十一個月的航行,才在1793年8月11日抵達天津,取道通州,8月21日到達北京,9月2日出發前往承德,9月14日(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日)在熱河萬樹園覲見乾隆,呈遞國書,並在稍作參觀後便匆匆回到北京,且不久即得到暗示,要他儘快離開中國。結果,使團在10月7日離開北京南下,最後在1794年1月8日從澳門起錨回國,完成中英兩國第一次正式的官方高層外交接觸。儘管馬戛爾尼認為這次訪華行程十分成功,除取得改善廣州貿易的承諾外,更有助長期改善中英關係(GeorgeMacartney,AnEmbassytoChina:BeingtheJournalKeptbyLordMacartneyDuringHisEmbassytotheEmperorCh‘ien-lung,1793-1794,editedbyJ。L。Cranmer-Byng,London:Longmans,1962,pp。213-214),但有使團成員感到遭受很大的侮辱,作出這樣的描述:“我們像乞丐一樣進入北京,像囚犯一樣留在那裡,像難民一樣離開。”(?neasAnderson,ANarrativeoftheBritishEmbassytoChina,intheYears1792,1793,and1794;ContainsTheVariousCircumstancesoftheEmbassy,WithAccountofCustomsandMannersoftheChineseandaDescriptionoftheCountry,Towns,Cities,&c。;&c。;,London:J。Debrett,1795,p。181)不過,引起最大爭議的是乾隆在使團離開北京前向英國國王喬治三世(GeorgeIII,GeorgeWilliamFrederick,1738-1820;r。1760-1820)連續傳送的兩道敕諭,有學者認為乾隆的第一道敕諭“可能是研究1700至1860年間中西關係最重要的一份檔案”(J。L。Cranmer-Byng,“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