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一心為國,為何不得善終

熟悉明朝歷史的人,對第一首輔張居正應該都不陌生。梁啟超說他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蔣介石說他是王安石以後最大的政治家;有著近代史第一人黎東方說以施政的成績而論,他不僅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漢朝以來所少有的。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勉強可以與他相比。

從歷史大局看,張居正新政無疑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際革新之後直至近代前夜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張居正改革的影響,不僅表現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瀾,奇蹟般地在北疆化干戈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長了明王朝的國祚。

還表現在一舉扭轉“神運鬼輸,亦難為謀”的財政危機,弼成萬曆初年之治,為萬曆年間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更體現在對近代前夜國家統一與社會轉型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一心為國,為何不得善終

有著如此豐功偉績的功丞,為何死後卻落得差點被剖棺戮屍,家人死走逃亡的悲慘結局?

一,對“老闆”過於嚴苛,埋下禍根

萬曆皇帝朱翊鈞即位時,年方十歲。身為帝師的張居正為了培養一個合格的帝國接班人,本著嚴師出高徒的教育方針對皇帝嚴加管教,沒少苛責。

史料記載:

“居正勸帝遵守祖宗舊制,不必紛更,至講學、親賢、愛民、節用皆急務。帝稱善。”

他勸皇帝親賢臣,原小人,愛民如子,省吃儉用,在小皇帝犯錯時,甚至會不留情面地批評一頓。在輔佐皇帝成才上面,可謂用心良苦。但小皇帝未必這麼認為,時常心想,你一“打工”的,天天不給老闆我好臉色,不給我面子,我長大了要你好看。,正如時有報道的高材生弒母案一樣,過於嚴厲的幼年教育,讓萬曆老闆心理扭曲。這為張居正的結局埋下了禍根。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一心為國,為何不得善終

二,動了“同事”的乳酪,預示了結局

在張居正推出“一條鞭法”之前,稅收是以實物為主的,數量也沒有個具體標準,這就給了他那些心術不正的“同事”鑽空子的機會。很多地方官橫徵暴斂,強佔土地,百姓不堪重負,張居正則改實物為銀兩,這樣有了具體標準,於國於民都極為有利。

國庫可以增收,百姓負擔也相對減輕,官員的利益則嚴重受損,單單這一條法令,幾乎得罪了所有地方官,大明的工資很低,所以計劃外收入基本合法化,貪腐也就成趨勢。張居正活著的時候官員們只能忍耐,因為他權傾朝野,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但他死後,那麼,打擊報復張居正就成了理所應當的。

所以,改革革去“同事”利益的因,終究要用他不得善終的果來償還。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一心為國,為何不得善終

三,功高蓋主且居功自傲,註定結局

張居正有張對聯掛在自己家中,寫的是:

“日月為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

張居正字太嶽,這對聯明擺著是以下犯上,地位要跟皇帝肩並肩,而且還要高於皇帝。你一個打工的天天說自己比老闆還牛,還不是偷著說,是在大庭廣眾下明目張膽的說,就算在現在你也得被炒魷魚。更不用說,那還是個君要丞死,丞不得不死的封建社會,皇帝沒在當時就以欺君犯上的罪名,滅你九族,你就該感謝皇恩浩蕩了。

居功自傲的多不得善終,年羹堯在他凱旋歸來,雍正賞將士卸甲,將士不為所動,卻在他一生令下後唯命是從,就已經註定了他的結局。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一心為國,為何不得善終

常言道,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覺得多看看歷史不單可以知興替,還可以從中學會一些待人接物的處事之道。

大家在這篇張居正的雜談裡,學會了什麼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想看更多歷史雜談的可以點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