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興起於朱元璋的活人殉葬制度,到底如何操作?為何後人也效仿

在古代,皇帝處在至高無上的位置,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多講究,墓葬制度亦不例外。在眾多的制度中,“活人殉葬”絕對是最殘忍的一項,它起源於原始社會,雖然無數人都提議將其廢除,但依舊延續了數千年的時間。在那些隨葬者中,大部分都是皇帝生前最寵愛的妃嬪,明明是花樣年華的女子,卻要無辜斷送性命,實在是可憐得很。據說,在朱元璋的陵墓中,殉葬者達數十人之多,這也是朱元璋飽受世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明朝興起於朱元璋的活人殉葬制度,到底如何操作?為何後人也效仿

殉葬品

朱元璋重啟“活人殉葬”制度,後人效仿

受“君主專權”模式的影響,平民百姓都將皇帝視作天下之主,無論做什麼都是合理合法的。對於帝王們來說,在位的時間越久,越放不下身份權力與榮華富貴,這就是秦始皇等人尋找長生不老藥的原因。為了在死後享受同等的待遇,很多帝王剛繼位便會著手修建皇陵,同時準備數量繁多的陪葬品。陪葬品的選擇多種多樣,一般是金銀珠寶、古董字畫等,最特殊的便是“人”。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隨葬者都是活人,一些受皇帝優待的妃嬪、公主、皇子,都有可能葬在皇帝旁邊的陵墓中。因為“活人殉葬”制度過於殘忍,所以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這種制度遭到了制止廢除。但朱元璋繼位後,再次推行此種墓葬制度,首當其衝的便是他的妃嬪。

明朝興起於朱元璋的活人殉葬制度,到底如何操作?為何後人也效仿

朱元璋手辦

明城牆是南京非常有名的景點,同時也是朱元璋的傑作之一,內城門十三座、外郭門十八座,氣勢相當的宏偉。在野史中有這樣的記載:朱元璋下葬當天做了一個迷魂陣,十三座城門中都有棺槨送出,藉此來迷惑大眾的視線。皇帝下葬乃是一件大事,時至今日,依舊有民謠流傳。關於這些故事,有人認為純屬謠傳,皇陵的所在地不算秘密,朱元璋的後人沒必要如此大費周章。也有人認為,在這些棺槨當中,很可能是隨葬的妃嬪、宮女。

明朝興起於朱元璋的活人殉葬制度,到底如何操作?為何後人也效仿

皇帝下葬

為了防止盜墓者,有些皇帝會刻意隱藏陵墓所在,而“多門下葬”便是慣用的障眼法之一。但細想一下,朱元璋的情形顯然不是如此,因為他的陵墓地點沒有保密,也就沒必要使用這些手段。既然朱元璋重啟了“活人殉葬”制度,那麼,那些同時被送往皇陵的棺槨中,必定是為朱元璋殉葬的人。後來,朱家的後人紛紛效仿,朱棣死後有三十多個妃嬪殉葬,甚至連藩王去世都有陪葬者。比如說,在郢靖王的陵墓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六口特殊的棺槨,其中全是年齡不大的女子,至於她們去世的原因,想必大家都能猜測到。

明朝興起於朱元璋的活人殉葬制度,到底如何操作?為何後人也效仿

朱棣劇照

關於殉葬者,存在很多未解的謎團

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下令讓他的後宮妃嬪殉葬,凡是沒有生育過的女子,都在“活人殉葬”的範圍中,除此以外,還有部分宮女從死。按照古代人的想法,皇帝和妃嬪的身邊不能沒有人侍奉,所以才選了這些宮女。關於她們的真正死因,歷史上一直沒有確切的記載,不過,“上吊而死”是最普遍的說法。在一些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殉葬的妃子站在小床上,將脖子放入繩套,然後再由太監將墊腳物抽走,當時,朱高熾親自去往現場送別。當然,他的任務並不是安慰那些女子,而是監督“行刑”,其場景悽慘無比。

明朝興起於朱元璋的活人殉葬制度,到底如何操作?為何後人也效仿

朱高熾劇照

歸根究底,殉葬制度是不符合道德禮法的,即便下令者是一國之君,也不能證明它的正確性與必要性。朱祁鎮執政期間,下令廢除了這項制度,不但拯救了無數無辜者的性命,也為他自己贏得了好口碑。

再來看為朱元璋殉葬的那些人,其數量並沒有具體記載,據傳言說是三十八名妃嬪與十多名宮女。殉葬完成後,她們的家人都得到了皇帝的厚賞,以表彰其“功績”。其實說來可笑,失去性命的是那些無辜女子,得到厚賞的卻是她們的父兄,這樣又有何意義?他們真的能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一切嗎?

明朝興起於朱元璋的活人殉葬制度,到底如何操作?為何後人也效仿

朱元璋劇照

總結:

細看朱元璋的一生,從貧苦百姓到一國之君,其中必定充滿了不易與艱險。而且,朱元璋的出身是他的短板,當時有很多人都輕視於他,覺得他配不上皇帝的位置。後來,他整治貪官汙吏、體恤黎民百姓,這才稍稍挽回了名聲。一直以來,朱元璋都是一個頗受爭議的帝王,比如說前文提到的“活人殉葬”一事,也有人認為是後人杜撰。但是,殉葬制度在明朝盛行是不爭的事實,她們的性命是何其無辜。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