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首席三大謀士,荀彧用什麼王佐之才位列第一?

“天下之定,彧之功也”擔得起如此讚譽當屬三國曹魏霸業的謀臣荀彧。

荀彧,字文若。《三國志》列次敘傳,《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將他、他侄子荀攸和剛才提到的賈詡,合傳列為曹總首席三大謀士,文若排第一。

曹操首席三大謀士,荀彧用什麼王佐之才位列第一?

在曹孟德所有非曹姓宗族裡,排名第一,文若自己容貌俊美、愛配香囊,子健說他“冰清玉潔”,仲達說他“書傳的古人我不知道,反正近百十年來,我見過的賢人,沒超過荀令君的。

曹孟德直接說他“吾之子房”,比作張良,是當時第一等人物。

文若雖說跟著曹孟德干,實際上更像是合夥人或者僅次於曹孟德的TOP2,但細讀正史,很是微妙,您會發現文若並不怎麼隨曹孟德上戰場。

曹孟德身邊的謀士,荀攸、賈詡、奉孝等負責日常進言,文若常鎮守後方,跟曹孟德通訊。

魏國智力高的已經設定給仲達奉孝了,文若就政治第一了(感覺也有道理),不過他政治一流這個肯定沒問題。

首先他從剛到兗州沒多久到許都被曹孟德定為二把手,關中戰略要地守衛的兩個人選都是他提的,直接保證關中穩定多年。

屯田制時曹孟德不知所從的時候也是直接讓棗衹找他商量,各地稅收徵免他是可以拍板決定的,神奇的是他和曹孟德動不動免了某地一年稅賦(能記起兩次,一次趙儼那事,一次烏桓),連年征戰的糧草倒是沒缺過。

曹操首席三大謀士,荀彧用什麼王佐之才位列第一?

歷史上荀彧軍謀表現不多主要因為要給老闆看家,但對戰略觀察的很透徹。

曹孟德擊破呂布、袁本初,文若居功至偉。文若很早就判斷出袁本初派系鬥爭複雜,遲早生亂,而且多半是許攸第一個要出事。

這就是曹孟德後來打官渡之戰時,補給不足卻仍然集中兵力死扛以拖待變的理論基礎曹孟德原本跟袁本初相持,比較困難,寫信給文若問怎麼辦,文若跟他說什麼“扼其喉而不得進已經半年了,應該用奇了”等等。

看似就是個書信鼓勵,給個大方針而已,其實他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但絕不會袖手旁觀,而是指引著曹魏集團順勢而為,終而統一北方。

曹孟德曾在為文若請功的表文中說:“彧睹勝敗之機,略不世出也。”

我們可以看到,曹孟德一生中幾乎所有重要的決策,都有著文若的智慧,曹孟德多次向皇上上表為文若請賞,文若都是很堅決地拒絕,曹孟德便一封一封地寫信去勸,甚至想要表文若為三公,文若還是十分謙虛,前後十讓,曹孟德才不再勉強。

曹操首席三大謀士,荀彧用什麼王佐之才位列第一?

文若的智慧可以用八個字概括

看破世事,洞察人心,智慧如神,他能在一個人最勢盛的時候睹見他的敗亡。

強盛如董卓、袁紹,名重如審配、逢紀,聰明如田豐、許攸,勇猛如顏良、文丑,無一能逃過他的預言。

的確,和奉孝擅長分析局勢的能力相比,文若是更勝一籌!他又牛逼的一個點就是他能在一個人籍籍無名的時候預見他未來的輝煌,當年的曹孟德在各路諸侯中尚是人微言輕,而文若投靠他之後,卻一點一點幫他握住了整個天下。

甚至可以說,沒有文若,基本不會有魏王后來的事業。

文若在正史上評價偏低是因為他輔佐曹孟德成為魏王違背了他真實的志向,這導致他的評價永遠侷限在王佐之才的範疇。

而實際上,以文若的能力和性格,輔佐強人終結亂世,無論孬好,反正能給漢朝至少再續二十載……這可能才是他的真實想法。

曹操首席三大謀士,荀彧用什麼王佐之才位列第一?

算一算文若在曹孟德手下做過的大事

在呂布入住兗州時鎮守孤城鄴城一座,並且做了如下事:召夏侯惇。瞎子當然比香香和綠盛更通武事,但在某種程度上救了瞎子的命。

只因瞎子留在崗位上憑他那有限的軍事才能很難不被逐個擊破。和綠盛說服範、東阿二城,總算是為曹孟德保全了一點革命火種,三城擱一起還能成掎角之勢,單單一個鄴城作為根據地太難了。

陶謙雖死,但曹孟德在兗州未定的情況下竟然想先東征徐州,多虧文若讓他發熱的腦袋冷卻下來。

大概如此,大意就是,假如沒有文若,曹孟德兗州很可能會失去,或者戰爭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文若是三國時期少有的完美人物,在其當政時期,處於中原焦點的曹孟德後方可不是鐵板一塊,打仗的時候這個也想偷襲那個也想偷襲。

文若能為曹孟德收拾這麼多爛攤子,但還是中原士族領袖,個人德行還被所有人稱讚挑不出毛病,說他“非正道不用心”,是百年來無人可超越的大賢君子,我看這個人的確是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