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2019年11月8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的西臨展廳,以“光化六合”為主題的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正式開幕。圍繞北朝歷史,展示北朝墓誌,獻上了一場集歷史價值、文學價值、書法價值於一體的展覽——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主題“光化六合”意為“帝王的道德教化遍及天下”,這裡以十六國末期至隋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為線索,以于右任先生“鴛鴦七志齋藏石”中的北朝墓誌和拓片為核心展品,展示了西安碑林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館、雲岡石窟研究院等單位收藏的53件墓誌和拓片。

1、

風雲

公元4世紀末期,鮮卑拓跋發展壯大。386年,拓跋珪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398年,拓跋珪稱帝,史稱“道武帝”,定國號為“魏”。同時,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平城,北魏逐漸開始統一北方的歷程。

494年,孝文帝拓跋宏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隨後,全面改革鮮卑舊俗,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改鮮卑姓為漢姓。同時,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史稱“太和改革”。

道武帝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孝文帝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這裡展出的呂他墓表,好像一塊縮小的石碑。上個世紀70年代,在咸陽市窯店鎮漢高祖長陵南約1公里處發現,呂他墓已經被毀,只剩下這塊墓表。魏晉時期,嚴禁厚葬和立碑,原本立於墓前的石碑縮小後埋入墓葬之中,被稱為“墓中之表”。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2、

望族

北魏前期,王權處於貴族權利包圍之中,政治體制具有原始部落和軍事民主制的特點。在統一北方的過程裡,北魏皇權逐漸擺脫貴族控制,形成諸王拱衛帝室和漢族士大夫轉運其間的體制。

孝文帝改革,開始分族姓,標誌著北朝門閥士族體制形成。“拓跋”改姓“元”,元氏家族內部也開始分化,拓跋珪的子孫保留元氏宗室地位,非拓跋珪的子孫成為普通貴族,不再稱王。

元氏墓誌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元暉墓誌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在鮮卑拓跋集團內部,有獨孤氏、賀蘭氏、步六孤氏、賀樓氏、勿忸於氏、紇奚氏、尉遲氏、丘穆陵氏等八姓部落,為北魏政權立下汗馬功勞,被稱為“鮮卑八姓”。孝文帝改革之際,八姓分別被改為劉、賀、陸、樓、於、嵇、尉、穆。其中,穆氏與元氏通婚最多,地位比其他“八姓”顯赫。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孝文帝改革時,對漢族姓氏也進行調整,確定崔氏、盧氏、鄭氏、王氏、李氏等五姓七家為北朝一流高門。關中地區的弘農楊氏未在其列,沒能夠從世家大族轉化為士族。但是,經過不斷地發展,楊氏成為僅次於“五姓”的高門和關中郡姓士族的首望。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3、

芳華

南北朝時期,南方女子溫婉柔美,北方女子剛健豪邁,不同社會和環境孕育出不同的女性形象,也帶來女子地位的提升和更加明顯的個人色彩。

在展覽的結尾處,透過大量墓誌銘,展示了北魏後宮嬪妃和女官的生平事蹟。受到南方文化的影響,在這些墓誌的文字中,似乎每一位女性都具有氣質高雅和德行出眾的風姿。雖然現實情況與墓誌銘存在差異,但是讓北朝的女性顯得更加迷人可愛。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這裡有一塊北朝後妃王普賢的墓誌,講述了她頗具傳奇的一段姻緣:

南朝的王肅與謝莊的女兒結婚,兩人育有二女一子,大女兒就是王普賢。家裡突然遭變故,王肅化裝成僧人,獨自前往北方後,受到孝文帝器重,跟寡婦陳留公主再次結婚。

一年多後,原配夫人扮成尼姑,帶著兒女千里尋夫,想不到丈夫早已另娶公主。王肅內心愧對謝氏,卻也無法重拾舊情,只能將她安置在正覺寺當尼姑。王肅死後,王普賢被納入後宮,憑藉出眾的文才品德,獲得“貴華夫人”的稱號。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風引代歌,訴說著北朝歷史上一幕幕風雨滄桑;石鐫風華,刻畫出歲月長河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透過宗室、勳貴、女性等不同人群的墓誌,瞭解北朝重大事件和墓誌主人的經歷,講述民族融合背景下王朝興衰的歷史故事和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