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津之戰中,張遼只有800人,為何能打敗孫權十萬兵馬

逍遙津之戰是三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是曹操賬下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帶領八百部下,迎擊孫權手下十萬兵馬並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這場戰役化解了合肥之圍,是組成合肥之戰的重要部分,經此一戰張遼名震天下,也形成了一個民間流傳的典故“張遼止啼”

逍遙津之戰中,張遼只有800人,為何能打敗孫權十萬兵馬

說起逍遙津之戰,我們首先講一下合肥之圍,這是這場戰爭的主場。公元215年,這時曹操帶領魏軍主力攻打漢中,孫權聽說後感覺有可乘之機,急忙調撥兵馬準備攻打合肥,這時合肥城只有少量的守城軍隊,而魏軍主力已經跟著曹操去漢中了,回援已是來不及的了,只能依靠著少數的守城軍先堅持一段時期,在其他地方調撥兵馬。也幸虧,這時駐守在合肥的將軍是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張文遠。

接下來說一下這場合肥之圍的關鍵逍遙津之戰,逍遙津之戰分為兩個組成部分,戰役前期,張遼帶領800勇士,衝擊孫權10萬大軍組成的軍陣,馬不停蹄地一直殺到孫權的帥旗之下,這可嚇壞了孫權,孫權直接丟掉了主帥旗幟,一路逃跑,東吳的十萬大軍也直接潰散,望風而逃。之後張遼再度追擊孫權,先後打敗東吳名將甘寧,淩統等人,殺的孫權只能縱馬越過山澗斷橋,才能倖免於難,逃回江東。

逍遙津之戰中,張遼只有800人,為何能打敗孫權十萬兵馬

那麼這場東吳佔據著絕對優勢的戰役,為何會慘敗而歸呢?又或者說張遼僅僅只有八百兵甲,憑什麼打敗東吳十萬軍隊。

其實上真正的逍遙津之戰並非如此,畢竟在古代還是冷兵器交接的年代,八百面對十萬,差距是無法彌補的,雖然我們後世常說張遼張八百,也並非張遼只是帶了800人就將孫權十萬大軍殺的丟盔棄甲,即便張遼出其不意,在東吳軍營中衝殺,殺到了主帥軍旗之下, 但是僅僅少數人的衝擊,造成的損失對於東吳十萬兵馬來說,還只是灑灑水的程度。至於讓東吳損失慘重的是這場戰役造成的影響。

逍遙津之戰中,張遼只有800人,為何能打敗孫權十萬兵馬

首先張遼以少勝多突擊吳軍顯然會提高魏軍計程車氣,在合肥之戰處於劣勢的魏軍會更加勇猛作戰,反觀東吳軍隊則會士氣低迷,此起彼消,在士氣方面,東吳就不及魏軍了,其次,雖然張遼帶領的小部隊對東吳的軍陣造不成太大的損失,但確確實實地將東吳部署打亂了,而且東吳此時士氣低迷,必須要重新整理軍陣,鼓舞士氣,這就給了魏軍駐守的合肥城有了喘息的時間,能夠儘快補給糧草兵馬,準備下一輪的戰爭,最後,孫權帶領的吳軍,在圍困合肥城的時候,有偏偏遇到疫疾,導致東吳軍中病倒了一大片,所以也無法再將合肥之戰繼續下去,只能退兵而回。

逍遙津之戰中,張遼只有800人,為何能打敗孫權十萬兵馬

逍遙津之戰只是魏吳兩軍合肥之戰的一個縮影,戰前曹操書信鼓舞魏軍,戰中張遼奮勇殺敵,反觀對手孫權有著絕對的優勢卻敗給了張遼,也是孫權無能的表現,張遼能夠憑藉少數兵力,打敗孫權十萬兵馬,也無愧曹魏五子良將之首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