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見|3·15,為什麼在西方被認為不吉利

小編在評論區等著各位小主的回覆哦

天氣如此好,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件有趣的事情!

3月15日是什麼日子,很多人會想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但事實上,這個日子在西方有著另一重特別的意義。——它被稱為“弒父日”,很多國家都認為在這一天舉行國家是不吉利的。一些歷史名人,如丘吉爾,更是拒絕在這一天參加重要國事活動。這種類似迷信的習俗起源於過羅馬,因為這一天是羅馬著名凱撒遇刺的紀念日,公元前44年的這一天,這位鼎鼎大名的羅馬最高獨裁官,被反對他的元老們以“維護共和”的名義在元老院中亂刀刺死。

昱見|3·15,為什麼在西方被認為不吉利

在當時全世界最繁榮、最文明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裡,平素很有修養的元老們,用街頭小混混打架的方式,殘忍殺死了由他們自己選舉出來的執政官,是什麼讓凱撒如此招恨呢?這個問題從凱撒被刺死那天起足足打了兩千年的筆墨官司。一派的觀點是,凱撒透過籠絡暴民的方式攫取獨裁權力,破壞共和制度。而另一種觀點則將凱撒描繪成了一個為民眾利益而大刀闊斧推進改革的政治家,最終因為惹怒了既得利益集團而被殺害。

凱撒究竟是個獨裁者還是個改革家?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先要了解當時羅馬的社會狀態。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共和國”,羅馬共和國的政治制度設計之精妙,讓今天許多國家都為之汗顏。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快”,隨著領土的不斷擴張,大量奴隸的使用讓自由農紛紛破產,加上無良的羅馬貴族們經常趁著平民服兵役時強行收購他們的田產,大量失地的羅馬公民不得不湧向大城市討生活。到了共和國晚期,羅馬在強盛繁榮的同時,貧富差距急速拉大,當時羅馬城幾乎就是一個由少數貴族和數十萬“羅漂”組成的大火藥桶,而凱撒則成為了引爆火藥桶的那個火星。

在透過軍功獲得了執政官地位後,凱撒在執政期間所做的事情基本上可以總結為一個迴圈——推動不合法卻有利於平民的改革,獲得平民的支援;利用平民的支援攫取更大的權力;再用更大的權力推動更大膽的改革。由於這個過程是迴圈往復、螺旋上升的,判斷凱撒的最終目的到底是權力還是改革,就變得十分困難。不過,無論目的是什麼,凱撒的這種玩法,無疑徹底顛覆了羅馬共和國賴以存在的那套權力體系,說他扼殺了共和制度,的確沒冤枉他。而凱撒所使用的這種手法,後世確實被很多野心家奉為攫取獨裁權力的不二法門。

然而,指責凱撒的人往往忽略的一點是,這套手法之所以成為可能,正是因為貌似正義的共和體制內部已經積聚了極大的不公平。如果沒有幾十萬的羅馬平民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如果不是羅馬貴族們為一己之私將法律已經玩弄得完全喪失了權威,凱撒和他的後繼者們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夠的“重力勢能”將共和制度一舉擊碎。

在文章的結尾,讓我們再看一看凱撒葬禮時的情景吧,反對凱撒的元老們當天發表了長篇演講,苦口婆心地提醒民眾們,反對暴君、維護共和是羅馬共和國的立國理念,民眾們卻不為所動。相比之下,凱撒的副手安東尼的演講簡潔卻高效——他只是宣讀了凱撒的遺囑,在這份遺囑中凱撒贈給每個窮苦的羅馬平民一筆錢,並將自己的花園開放共有。這份簡單的遺囑勝過了貴族們的千言萬語,民眾們最後一次被凱撒“收買”,掀起了一場要求嚴懲殺人兇手的暴動,所有兇手都在之後的三年內被殺,而羅馬的共和體制也在這場內亂中煙消雲散。

當一個國家的立國理念在民眾心目中的分量已經抵不過一筆小錢或一座花園,這個國家的確是沒有什麼必要存在下去了。終結羅馬共和國的人不是凱撒,而是這個國家因兩極分化而早已被撕裂的共識。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壹點號 昱見)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