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真正研究歷史,到底有多難

p歷史是什麼?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回答。法國作家大仲馬說:“歷史是我掛衣服的鉤子。”

這話說得不錯,大仲馬的小說和金庸有點類似,都是與歷史事件息息相關的故事,而且以自己小說的筆法,給歷史上的一些謎團給出自己的“答案”。

其實不僅僅是對於小說家,即使是我們普通人,瞭解一些歷史,也是有些好處的。當然,瞭解歷史又分不同的層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自然是對歷史著名人物和事件有所瞭解就足夠了。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要麼對某個朝代或者某個國家的歷史有深入的研究、要麼對古代制度粗通皮毛,也就足夠。至於想要認真去研究歷史,就要投入很多精力了。

想要真正研究歷史,到底有多難

絕大多數人眼中的歷史,都是歷史本身。但實際上,影響歷史程序的因素,多到讓人難以置信。

如果想真正深入瞭解歷史,還要懂得地理、氣候、科技對於歷史所造成的潛在卻巨大的影響。甚至我們體內的基因,也透過一個個歷史人物,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和這些因素比起來,歷史人物顯得如此微不足道,他們不過是歷史棋局的棋子而已。例如:科技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帶來人類食物的富足,從而為商業提供了基礎,在商業過程中人類發現了新問題,遇到了新矛盾,於是呼籲新的政治制度,改變了政治格局。可以說,絕大多數的歷史人物,即使他們不曾出現過,歷史的走向很可能依然不變,只不過程序會有些不同。

就像有些人說的:“就算我不提出狹義相對論,其他人也會提出,但廣義相對論,只有愛因斯坦可以。”沒錯,狹義相對論的很多原理來自於是許多物理學家的成果,本就呼之欲出,需要的是一個人構建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至於廣義相對論,則是一個更新更高的理論。但是,如果沒有愛因斯坦,它依然不會永遠是個謎,只不過可能今天甚至更久以後才能提出。

以地理來說,它首先決定了我國的疆域範圍。為何我國版圖是今天這樣,直接原因是歷史決定的:古代王朝打下的基礎。至於打下基礎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秦始皇算,大清王朝也算。為何秦始皇奠定了中國的版圖?在於他統一了六國。那麼,為何他只統一六個國家?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地方,他為何不去統一?那就是地理因素導致的。

想要真正研究歷史,到底有多難

東邊和東南不用說,是廣袤的大海,這是無法拓展的。西南是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對於古人來說也難以突破。北方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東北是苦寒之地,都不是以農耕為基礎的漢民族所需要的土地。因此,歷朝歷代對這些地方的要求就是:只要不騷擾我大漢民族就行,能夠歸順中原王朝最好,不能歸順就好好待著,不要搗亂。因此,我國版圖從很大方面來講,也是地理地形的一個體現。

又比如氣候,也是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原因。當然,氣候和地理也有一點關係,緯度的不同,氣候也不一樣。

我們近些年來最常提到的氣候專業詞語,就是全球變暖。實際上,地球的氣候本來就是在波動的,時高時低是正常的。比如十萬年前,全球還處於冰河期。而五千年前,全球溫度極高。考古學家甚至考證:即使是河南地區,在商朝的時候都是和東南亞一樣遍佈著亞熱帶雨林,可見溫度有多高。而這些氣候的起伏,也會影響歷史的程序。

想要真正研究歷史,到底有多難

大家最熟悉的一個證據,就是大明王朝的滅亡。大明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政治的覆敗、內憂(農民起義)外患(滿清入寇),實際上也和氣候有關係。據考古學家考證,那個時期是世界上著名的冷凍時期,有點類似於小冰河期。據說那段時期,海南島都下了大雪,甚至連下三天。氣候的嚴寒導致農作物產量降低,明朝的饑荒就爆發了。而原本就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北方少數民族更加雪上加霜,不得不求一塊中原之地以禦寒,於是產生了內憂外患。

總之,歷史是一門非常特殊的學科。深入研究歷史的人需要掌握“十八般兵刃”,才能破歷史的難關。至於我們每個普通人,也應該銘記歷史,既是為了傳承祖先的文化和智慧,也是為了共同振興我們整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