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鬼族”:對抗商周700年被滅,如今還有“鬼族”後人

縱觀中國歷史,其中一個主題是中原文明與北方異族長期對抗,但鮮為人知的是,這種對抗並非始於匈奴,而是在商朝時就已出現。

鬼方,是北方一個方國,長期與商朝對抗。根據甲骨文記載,在商王武丁時,商朝與鬼方爆發過一場激烈戰爭,此後“鬼方昜(yáng)”,即鬼方受到武丁征伐,逃向了遠方。《周易·既濟》爻辭言“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可與甲骨文相互印證。本世紀以來,蒙古、蘇聯考古認為鬼方逃到了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

那麼,“鬼方昜”之後,真的遠遁貝加爾湖一帶了嗎?考古取得重大發現,鬼方其實還在中國,如今中國還有“鬼族”後人。

中國“鬼族”:對抗商周700年被滅,如今還有“鬼族”後人

所謂鬼方之鬼,甲骨文中由“田”與“人”組成(見下圖),其中“田”通常被解讀為“怪異的頭部”,或是頭戴嚇人的面具,因此“鬼”即鬼頭鬼腦的畸形人,形貌醜惡。

近代王國維在解讀時,認為“鬼”是“異種”, 即其他人種。或許,正因為鬼方是異種,經常入侵商朝,與華夏人爆發激烈衝突,武丁才會征討鬼方。

中國“鬼族”:對抗商周700年被滅,如今還有“鬼族”後人

但是,1983年在陝西榆林清澗縣,考古發現“李家崖遺址”,存在於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早期,上限為殷墟一期,與中原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屬於北方地區青銅文化,被確認為商代鬼方都城遺址。更為重要的是,該遺址出土的三足甕口沿上刻有“鬼”字陶文,與甲骨文鬼字大體一致,說明居住在這裡的族群是自稱為“鬼”的鬼方主體。

如果商人稱呼敵人為“鬼方”,那麼其中的“鬼”可能是醜化對方。但鬼方自稱為“鬼”,無疑不應該是醜化自身。因此,從鬼字字形來看,鬼方可能習慣頭戴恐怖面具,由此演化出了鬼字,最終成為方國名稱。至於鬼方“異種說”,如今沒有足夠的考古證據證明。(下圖,李家崖遺址出土鬼方石雕人像)

中國“鬼族”:對抗商周700年被滅,如今還有“鬼族”後人

鬼方起源於何時何地,如今還不清楚,但透過李家崖遺址可知,武丁打敗鬼方之後,鬼方逃到了陝西榆林清澗縣。武丁時的鬼方,應該位於殷商統治區不太遠的北方地區,如果距離太遠的話,武丁很難直接派兵攻打。

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商朝晚期季歷(姬昌之父)“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當時,姬周臣服於商朝,季歷攻打“鬼戎”、以及“俘二十翟王”,說明鬼方仍與商朝對抗,且由多個部落組成。

中國“鬼族”:對抗商周700年被滅,如今還有“鬼族”後人

不過,姬周季歷這一次打擊,對鬼方打擊很大,不少鬼方部眾投靠了周人。周朝初期,周成王冊封弟弟唐叔虞時,給予的財產之一是“懷(懐)姓九宗”,其中“懐”與“褱”、“褢”在古書裡都是一個字,都與“鬼”相通,因此“懷姓九宗”其實就是鬼族中的九個家族。

尤為重要的是,賜予“懷姓九宗”的事件,背後反映的是周人對鬼方分割遷徙,由此來加強對鬼方的控制,周人類似做法還有很多,比如將商朝鐵桿——秦人祖先從山東遷徙到陝西甘肅一帶。

中國“鬼族”:對抗商周700年被滅,如今還有“鬼族”後人

西周第三位君主康王時,鬼方作亂,周康王命令南宮盂率師討伐,對其進行了毀滅性的軍事打擊。不過,此次軍事打擊史書失載,清代時出土的小盂鼎上記載了,被稱之為“盂伐鬼方”。

根據小盂鼎銘文記載,南宮盂與鬼方爆發兩場戰爭,一共俘虜數萬,殺敵將近5000人,繳獲牛羊車馬無數,鬼方遭遇了一場毀滅性的打擊。當時,南宮盂應當是攻克了鬼方政治中心——李家崖遺址,所以才有這樣的俘虜與繳獲。

中國“鬼族”:對抗商周700年被滅,如今還有“鬼族”後人

都邑被毀,財產被掠,部眾被俘,乃至酋長也被俘……。遭遇如此重擊之後,鬼方不再是一個強大的部落聯合體,只能各自突圍,分散活動於北方多個地區。

根據《國語》記載,西周時仍有一個叫“隗國”的小國,該國就是鬼方後裔所建,位於山西西北河東一帶。對此,近代王國維考證出“鬼”——“媿”——“隗”的演變,即隗為國名又是族姓之名,源於鬼方。

中國“鬼族”:對抗商周700年被滅,如今還有“鬼族”後人

與商周對抗數百年的鬼方,經過周康王的打擊之後,其中一支卻在春秋時禍亂中原,連齊國、晉國都不能與之對抗,致使華夏文明處於危急之中,於是之後才有齊桓公的“尊王攘夷”。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落,諸侯紛爭不已,赤狄統一潞氏、皋落氏、甲氏、留籲、鐸辰、廧咎如等15部之後,力大勢盛,然後就開始四處發動戰爭,讓華夏文明遭遇一場劫難。

公元前660年衛國被赤狄滅亡,據說衛懿公被狄人分食,只剩下肝臟,僅剩五千遺民寄居在曹國。除了衛國,赤狄還伐邢、伐鄭、伐齊、伐周(周王室)、滅溫等,“以齊、晉之強,莫之能抗也”。史書記載,楚國與赤狄勢力幾乎相連,華夏文明只在“一線之間”,危在旦夕。

中國“鬼族”:對抗商周700年被滅,如今還有“鬼族”後人

後來,齊桓公在管仲建議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其中“攘夷”主要針對的是赤狄勢力,齊桓公幫助諸侯抵抗赤狄,實實在在做了一些事,得到諸侯認可,從而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經過近百年的對抗,前594年晉國滅了潞氏,隨後又“滅赤狄甲氏及留籲”,之後才不見赤狄為患。

鮮為人知的是,給華夏帶來第一次危機的赤狄,其實就是鬼方後代。《國語》記載“狄,隗姓也”,《潛夫論》記載“隗姓赤狄,姮(姬)姓白狄”,因此狄族內部姓氏並不統一,至少有隗姓、姬姓,其中赤狄為隗姓,且“潞、洛、泉、徐、蒲,皆赤狄,隗姓也。”而隗姓是隗國之人,鬼方的後代,即赤狄就是鬼方後人。

中國“鬼族”:對抗商周700年被滅,如今還有“鬼族”後人

由此可見,商周時神秘的鬼方,與華夏文明迥然不同,最遲出現於商朝武丁時期,起初位於陝西榆林,後來逃亡到山西西北,極有可能是頭戴嚇人的鬼面具,作戰非常勇猛,與商周對抗了至少700年,且讓華夏文明遭到一場空前危機,最終融入了華夏大家庭。

根據史書記載來看,鬼方演化出的姓氏有隗、翟、潞、洛、泉、徐、蒲等。因此,如今使用這些姓氏的人,極有可能就是“鬼族”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