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演義》中感悟做事方法 來聽管理學博士“說三國 論決策”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經典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它經得起後世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之。正如一千個人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三國演義》的讀者,也都有自己的“三國”。如何解讀“三國演義”,其實也是一個人“三觀”的直接體現。

繼從心理學角度研究《紅樓夢》的著作《紅樓心解》出版後,作家劉廣迎把解讀的視角對準了另一部名著——《三國演義》。2022年12月,他的新作《說三國 論決策》由新華出版社出版。書中透過分析呂布、諸葛亮、周瑜等三國人物的人生選擇等,分析眾多人物和事件背後的人心、人性,找到成人成事的密碼。從“三國”解決認識問題,從工作、生活中解決現實問題,也是這部作品的獨特之處。

從《三國演義》中感悟做事方法 來聽管理學博士“說三國 論決策”

劉廣迎是管理學博士。他對“三國演義”的解讀和詮釋,就帶有管理學的濃重色彩。他透過分析諸多三國經典人物的成長軌跡和重要事件的起因經過,從擇人、謀事以及決策技巧等多個方面分析成敗原因,既有認識論又有方法論,並從中總結了人們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要訣。

《說三國 論決策》中,劉廣迎分析呂布的職業生涯,是不斷“跳槽”的過程。“跳槽”一次,害一位老闆,毀一個單位,還塑造了“不靠譜”的個人品牌。一個人該不該“跳槽”?如何“跳槽”?一位老闆,該不該接受一個“跳槽”的人?如何使用“跳槽”的人?諸如此類的選人用人決策,是有策略技巧可用的。他也從管理學的角度思考:諸葛亮、周瑜等人,能力超強,可他們為什麼不選擇自主創業,不自己當老大?他們是如何給自己定位的?關羽與張飛為何死心塌地追隨劉備,不為高官所動?不為財色所動?曹操幹著“一把手”的活,當著“一把手”的家,又為什麼不名正言順地當“一把手”?他不稱帝,為何要當魏王?這些重大決策都有一個反覆考量的過程。

在劉廣迎看來,更好地追求成功,必須先有“三問”:我將何去何從?我將與誰同行?我又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這“三問”解決不好,走的彎路就多,付出的成本就高,心理的體驗就差。諸葛亮就是在弄清了這“三問”之後,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因此,諸葛亮一出山,他的人生便“開掛”,天下大勢亦為之一變。更好地實現人生幸福,亦須先有“三問”:世人如何定義幸福?我能否自己定義自己的幸福?又如何落實於日常生活?這“三問”解決不好,幸福也可能與你走動,卻會常常與你分手,甚至是再也不回頭。劉禪大概是弄清了這三個問題,得到了心理的解放。所以,劉禪從未真正進入職業生涯,便“躺贏”了幸福。劉禪被世人嘲諷為“扶不起的阿斗”,但或許在劉禪心裡,諸葛亮與曹操之流才是名副其實的“阿斗”。

解讀不同的作品,要使用不同的路數。《紅樓夢》的故事,來自人們的日常家庭生活,劉廣迎解讀的重點是人們的日常心理,也就是人們直覺決策與情感起伏的內在機制。《三國演義》的故事,則來自風雲激盪之時代,言的是競爭鬥爭之大業,劉廣迎則用它解讀人們的重大行為決策。

在劉廣迎看來,家庭、事業與他者,構成一個“三國”;價值、目標與手段,構成又一個“三國”。他解讀的“三國演義”,跳出了紛亂“三國”歷史截面,把曹操、諸葛亮、司馬懿甚至劉禪、曹睿等鮮活的歷史人物,非常生動地演繹在歷史現場,並結合領導力和職場等現代場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