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火器到底如何用?戚繼光設定三個步驟,小孩子也能輕鬆搞定

鳥銃最早在什麼時期傳入中國?林文照等認為鳥銃(西洋銃)最早傳入中國在正德末年或嘉靖初年,樓銃與嚕密銃則在嘉靖初年或中年以後傳入。劉旭認為鳥銃最早傳入則在嘉靖二十七年。在此前後,嚕密銃也傳入中國。王兆春認為鳥銃是從日本和葡萄牙共同傳入,時間在嘉靖二十七年。

《紀效新書》是明代兵書中最早記錄鳥銃形制造法的文獻。“造鳥銃之法:後門有螺絲轉者,此銃腹長。銃長三小尺,內口約容半斤鉛子,藥在粗腹不可過鉛子,送至腹口方好,即如此,平臥地下,隨其遠近加墊頭高,並不用木馬等類。”內容較為簡單,並未完整介紹鳥銃製法。

至編著《練兵雜紀》時,戚繼光比較詳細解釋鳥銃製造方法。

《練兵雜紀》中“鳥銃解”寫到:“此與各色火器不同,利能洞甲眼,不能獨穿楊而已。出口直,其射能命中。夫透重愷之利在腹長。射能命中,弓矢弗及也,尤可中金錢造時,腹無孔,用鑽鑽虛,欲光直無礙,在於火藥之發不能奪手,其不奪手者,緣以一手擎在腹前,其手所以擎在腹前者,以有木為託,即有腹炸,不能傷手,方敢加手於木。

明代火器到底如何用?戚繼光設定三個步驟,小孩子也能輕鬆搞定

戚繼光還特地的說出了關鍵的操作方法:後手不用棄把點火則不動搖,後手執定,一目照直以指勾規,則火自然入藥,而銃發矣。目照之法:銃上後有一星,以目對後星,以後星對前星,以前星對所打之人物,故十發有八九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每鳥銃一門:溯杖一根、錫鱉一個、藥管三十個、鉛子袋一個、銃套一個、細火藥六斤、鉛子三百個、火繩五根。’詳細敘述鳥銃的外形、結構、效能、特點和裝置配置等情況。

明代火器到底如何用?戚繼光設定三個步驟,小孩子也能輕鬆搞定

萬曆年間,趙士禎“得西洋銃於遊擊將軍陳寅,又得嚕密番銃於錦衣衛指揮朵思麻”,再經過自己多年苦心專研和試驗、試造,著成《神器譜》一書。其書詳細記載了嚕密銃、西洋銃的形制,嚕密銃和西洋銃都是鳥銃的一種,只因傳入中國途徑不同而名稱各異。

嚕密銃:“(銃)約重七八斤,或六斤,約長六七尺。龍頭執機俱在床內。捏之則落,火燃復起。床尾有鋼刃。筒約長四尺五六寸,約重四五斤,愈長愈妙。後著照門,前著照星,火門在邊側,下著二三鐵鈕,以便下捎釘,放時不致振動。盛藥池宜稍深,多貯發藥為妙。上著銅蓋,以便裝發藥時搖入火眼。口宜容三錢鉛彈,至小二錢,口與底必須一樣大小。若腹口大小不同者不堪用。發軌旋機,以銅為之,其軌必用鋼鐵,如錢厚,不用水蘸,蘸則恐其太硬。軌貼發機處須著一小鐵片,長一寸許,以助其力。

明代火器到底如何用?戚繼光設定三個步驟,小孩子也能輕鬆搞定

照門、照星乃鳥銃樞要,討準全在此處。銃床宜用桑木為上,河柳次之。南方多用袖木。後尾用鋼鐵片一條,向上磋作刀刃。溯杖插在銃床之下,用以築藥送子,並回軍時恐藥滓化溼生鏽傷銃,即以布纏其首,蘸滾水洗刷。杆用木,頭必用鐵或全用粗鐵線。”‘此外還記述嚕密銃的發藥罐、藥罐和火繩等配件的形制和用途。

西洋銃:“銃約重四五斤,長六尺許。龍頭在床外,倒回顧火門,撥之則落,火燃自起,因有發軌在撥軌之下也。火門不粘本身。可多放五六次,較樓鳥銃更覺輕便。大小藥罐、溯杖同嚕密銃。筒約長五六尺,約重二三斤。照門、照星與嚕密銃同。

明代火器到底如何用?戚繼光設定三個步驟,小孩子也能輕鬆搞定

實底用螺絲底亦可,大概筒輕,用實底不擔干係。銃床所用木與前同,但後尾彎向下,用銅葉裹其中。火門形方,後有火牆,防煙起觸目,其火池制度俱與前銃同。機龍頭、機軌用銅,發軌用鋼鐵,不用水蘸。託手以木作把,上用銅作叉,常時陽手託銃,不免搖動。用此如執弓一般,頗為得力,長三寸。”

明代火器到底如何用?戚繼光設定三個步驟,小孩子也能輕鬆搞定

萬曆三十四年成書的《兵錄》不但記載了鳥銃的簡單形制,其中收錄的大鳥銃則是新出現的火繩槍。“大鳥銃身長四尺,筒亦以鑽鑽之,以木為柄,用鐵作半圓,下總一鐵柱給在銃木柄中央,複用木直豎受鐵柱,左右顧盼照準,施放亦用火草撥珠,彈用鉛者。”

參考資料

【1】紀效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