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焦慮症”,你有嗎?(上)

什麼是本?我們常說這個學校是幾本,這個“幾”指的是它的錄取批次。

每年參加高考的考生有幾百上千萬,為了方便高校統計招生,於是便採用了分批錄取的模式。分為“本科提前批”、“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個先後順序的概念,與成績、學校質量並沒有特別對應關係。

“二本焦慮症”,你有嗎?(上)

網上有個說法: 街上隨便拉上一個人一問,大多數出生985、211,最差也是個一本,那些二三本,甚至專科的學生算什麼?要這麼說的話,他們就永遠與一流企業無緣嗎?現在二三本合併,沒有三本了,就出現了“二本焦慮”。

“二本焦慮症”,你有嗎?(上)

我們國家最早的分批錄取是在1959年,當時建設重點大學是一項國家戰略。讓這些重點大學優先招生,招到高質量生源。後來分批錄取逐漸調整細化,一直演變成為今天的模式。對於考生而言,分批錄取有利於保證自身的選擇,讓分數和學校更加匹配。

“二本焦慮症”,你有嗎?(上)

分批錄取在一開始,確實是按照院校水平來劃分的。但中國大學擴招前,一年只招幾十萬本科生,錄取率只有個位數,當時的“一本二本”,放到今天而言,其實都是一本。

“二本焦慮症”,你有嗎?(上)

而如今的一本二本之間,差別早已沒那麼絕對。由於歷史原因,不少專業性院校被劃歸二本,首要原因是它不是綜合性大學,而是專業性院校,然而這些學校的專業,可能位居全國前列。很多學校的一些專業在本省都是以一本進行招生,而在其他省份則會以二本進行招生。其中一些學校雖然名頭不高,但其優勢專業放眼全國都是拔尖的。

“二本焦慮症”,你有嗎?(上)

這類高校專業,畢業後對口的比較多。另外,不少“強二本”還有個好處,就是地方大力扶持。資金、教師隊伍等方面往往強過某些“弱一本”。

“二本焦慮症”,你有嗎?(上)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資料時代的到來,分批次錄取的弊端越來越突出。一些一本學校的辦學水平並未提高,但因為其一出生就是“一本院校”,優質生源趨之如鶩。而對於二本學校來說,因為其長期的“二本”身份,在同等甚至偏上辦學水平下,生源大機率不如一本。

“二本焦慮症”,你有嗎?(上)

於是近幾年各省陸續推出“二三本合併”後,完全取消分批錄取聲音越來越大,有些省份也在調整。像湖南,今年乾脆就都合併了:之前的本科一二三批,合併為本科批。

目前,全國共有四百多所一本,總體而言,肯定比二本要強。但如果說“一本院校一定強於二本”,就是固化刻板印象。尤其是在教書育人這一點上,二本學校為社會培養的一樣是高水平人才。

“二本焦慮症”,你有嗎?(上)

2019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讀人數約為4000萬人。以大學四年為例,除以四個年級的話,一年1000萬人。毛入學率51。6%,意思是如果你是1996~2000年出生,順利讀完大學,起點就超過了一半同齡人。

這1000萬人中,包括了本專科、專升本、成人高考等等,全口徑高教人數。如果只計算本科生,只有400多萬人。在大約四百萬人中,能考上211院校的人,只有五十萬左右,不到5%;能上985的,只有十幾萬人,1。5%左右。這幾年高校層次又改成了“雙一流及一流學科高校”,目前共有137所,2020年招生64萬人,佔考生6%。

“二本焦慮症”,你有嗎?(上)

所以很多時候,一些學生在小城市能考上二本,那都是要擺桌子請客吃飯的。

中國的本科生,一年只有400多萬人。這說明不管你是幾本,只要是本科,就已經在基礎教育素質上,超過了八成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