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彈性預測單胎妊娠短宮頸患者孕酮治療後仍發生早產的可行性

宮頸彈性預測單胎妊娠短宮頸患者孕酮治療後仍發生早產的可行性

作者:來自於宮頸彈性用於預測早產的韓國研究聯合團體

摘要

前期研究已經證實了宮頸應變與自然早產(spontaneous preterm delivery,sPTD)的相關性。本文研究了單胎妊娠且在孕16-28周診斷為短宮頸的患者(≤2。5cm)在接受孕酮治療後,仍發生早產的孕婦(小於32周),旨在評價彈性成像對預測此類sPTD的有效性。符合納入標準的孕婦115例,其中9例發生了早產。兩組患者的用藥前(Preprogesterone,PP0)平均宮頸內口應變(internal os strain,IOS)、彈性對比指數(elasticity contrast index,ECI)、硬度比率(hardness ratio,HR)以及用藥一週後(PP1)IOS、平均宮頸外口應變(external os strain,EOS)、ECI和HR有顯著性差異。小於32周的sPTD患者的PP0 IOS升高了2。92倍,PP1 IOS升高了4。39倍,PP1 EOS升高了3。65倍(診斷時調整宮頸長度,三個值各自的p值分別是0。04、0。012和0。026)。PP0 IOS和PP1 EOS再聯合診斷時的宮頸長度(CL)值,呈現出更好的ROC曲線下面積(0。858),它比單獨使用CL得到的ROC曲線下面積更優(p=0。041)。

結論:對於單胎妊娠且短宮頸的孕婦,在接受孕酮治療前及治療一週後分別進行宮頸彈性檢查,也許能預測其是否會發生小於32周的早產。

宮頸彈性預測單胎妊娠短宮頸患者孕酮治療後仍發生早產的可行性

文章節選

宮頸彈性預測單胎妊娠短宮頸患者孕酮治療後仍發生早產的可行性

圖1 E-cervix

TM

示一例短宮頸患者的宮頸彈性影象。影象獲取於正中矢狀切面,並測量宮頸長度(CL)。彈性相關引數顯示於影象左下角:ECI,彈性對比指數;HR,硬度比率(指30%較硬部分佔整個宮頸的比率);IOS,平均宮頸內口應變;EOS,平均宮頸外口應變。

宮頸彈性預測單胎妊娠短宮頸患者孕酮治療後仍發生早產的可行性

圖2 研究物件 短宮頸並接受孕酮治療的孕婦共190例;排除75例,包括雙胎妊娠50例、環扎15例、失訪13例;共納入研究115例。

孕酮的給藥方式有兩種,一種為每日陰道內放置天然孕酮微粒200mg,另一種為每週肌注17-羥化孕酮己酸酯,均從診斷宮頸短縮時持續治療至孕36周。

宮頸彈性預測單胎妊娠短宮頸患者孕酮治療後仍發生早產的可行性

圖3 孕酮治療前和治療後彈性引數的變化,實線代表32周後分娩組的平均值,虛線代表32周前早產組的平均值。PP0,孕酮治療前;PP1,孕酮治療一週後。

宮頸彈性預測單胎妊娠短宮頸患者孕酮治療後仍發生早產的可行性

表2 孕酮治療前和治療後彈性引數。

宮頸彈性預測單胎妊娠短宮頸患者孕酮治療後仍發生早產的可行性

圖4 Logistic迴歸模型中,應用宮頸長度及宮頸彈性引數,對小於32周自然流產的預測,其分別的ROC曲線下面積。實線為三個引數聯合應用的AUC=0。858;虛線為單使用宮頸長度CL一個引數的AUC=0。673。

該試驗為韓國宮頸彈性預測早產研究聯合組共同完成的。其測量結果與該研究組既往的測量結果基本一致。

孕酮預防宮頸機能不全導致的流產在臨床實踐中有較廣泛的應用。它減緩宮頸軟化的藥理機制可能與改變細胞因子、調節宮頸基質中的巨噬細胞的量以及改變宮頸細胞外基質等因素有關。但評價哪些孕婦對孕酮反應好、哪些反應差並最終發生早產,沒有很好的方法。本研究從一個比較新穎的角度,透過測量孕酮用藥前及用藥一週時超聲的宮頸彈性引數,可能為預測孕婦對孕酮的反應有幫助。研究發現,用藥前(PP0)IOS較高的患者,及用藥一週後(PP1)IOS與EOS較高的患者,早產的風險更高;聯合使用PP0 IOS、PP1 EOS與診斷時的CL對預測小於32周的早產更佳。

Take Home Message

對於這個研究結果,結合E-cervix

TM

的技術特點,可解讀為:

1)用藥前宮頸內口已開始軟化(PP0 IOS較高)的患者對孕酮反應差;

2)用藥後宮頸外口仍繼續軟化(PP1 EOS較高,這類患者也同時合併PP1 IOS較高)的患者對孕酮反應差。這一發現對臨床決策可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對識別出較高早產風險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