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物多樣性丨與“家門口”的江豚結緣(中國環境報)

一個東部地區發達城市的城區裡,生存著一種瀕臨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野生種群,這有可能嗎?

這樣的例子的確存在。長江江豚是中國特有動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幹流及鄱陽湖、洞庭湖,數量僅存約1012頭,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為“極危”。而在江蘇南京,繁華主城區的長江江段卻穩定棲息著長江江豚野生種群。

5年多前,在這裡,我與長江江豚結了緣。

保護生物多樣性丨與“家門口”的江豚結緣(中國環境報)

浮出江面的江豚。

2015年夏天,我來南京遊玩,與幾位未曾謀面但早在網上認識的朋友見了面,交談得知他們剛剛與鯨豚類研究專家、南京師範大學楊光教授等專家學者以及熱心人士發起了南京江豚保護協會。

“在南京能看到江豚嗎?”我有些疑惑。“能,但今天沒看到。”擔任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的姜盟回答我。這勾起了我的興趣:我一直想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相關工作。就這樣,南京江豚保護協會改變我的人生軌跡。

入職協會後不久,我和協會理事武家敏老師一起去江邊找江豚。武老師是位“老南京”,拍攝江豚已有近十年,對江豚活動規律相當瞭解。可沒想到,他帶我去了高樓林立的城區江邊。我有些不可思議,城裡就能看到野生江豚嗎?

其實並不奇怪。2014年,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範圍涵蓋了南京主城區的江段,一些岸線、沙洲的溼地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為長江江豚和其他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地。

武老師說:“你看,有個黑色東西冒出來,又下去了,那就是江豚。”我盯著看了好一會兒,只有遼闊的江面,一艘艘江船,還有兩岸的高樓大廈;野生動物倒是看到有十多隻黑鳶在空中盤旋,伺機尋找獵物,江裡的“黑東西”卻沒看到。

“有了!有了!”武老師突然喊。我趕緊朝他指的方向看,江面真的冒出一個“大黑點”,僅一兩秒鐘又鑽入水中,過了一會兒再次現身——有三四頭呢!遠遠地雖看不清面目,但知道那是野生的長江江豚就足夠興奮了。找它們就像玩“打地鼠”遊戲,不知何時現身、出現的方位也飄忽不定,只能靜下心來,等待著江豚帶來的驚喜。這種感覺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保護生物多樣性丨與“家門口”的江豚結緣(中國環境報)

作者在江邊為孩子們介紹江豚。

過了不久,我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去一個小學宣講。我問同學們,“你聽說過江豚嗎?”全班50多個孩子,舉手的不到30人。這不意外,那時雖常有長江江豚的新聞報道,但相對熊貓、老虎、大象、海豚這些動物,江豚的知名度還太低。

不過我早有準備,我用孩子們更熟悉的海豚引入,對比形態差異讓他們記住江豚的模樣;用鯊魚做對比,說明江豚也不是魚類;找來了反映長江江豚生存危機的公益短片,與孩子們一起尋找長江江豚瀕臨滅絕的原因。孩子們聽得非常專注,也為長江江豚遭受的處境深感同情,有孩子還偷偷流下了眼淚。

課漸入尾聲,我再問:“你覺得南京有江豚嗎?”舉手的人不到10個。我提高嗓門,肯定地說:“有!”霎時,掌聲響徹班級。從那以後,我對自己要做的事更加清晰:讓更多人認識江豚、喜歡江豚,透過江豚重新認識“家門口”的長江和這座城市。

這堂課也引起了我和夥伴們思考:許多本地人,甚至青少年都不知道長江江豚就生活在“家門口”,我們能用哪些辦法讓人們知道呢?親眼所見更讓人記憶深刻!於是,協會發起了帶市民看江豚的公益活動。可報名者卻將信將疑:這麼稀少的動物,能看到嗎?還有人以為,要帶他看水池裡飼養的江豚。當來參與的市民望著茫茫江面,聽我講解“江豚是野生動物,不一定何時現身”、“江豚出水呼吸時非常短暫,遠遠看上去像一個大黑點”,有人似乎用眼神在說:你在耍我吧?我內心其實也焦急。

不知等了多久,我的同伴率先呼喊:“看那兒啊,江豚!”人們目光一下子轉移到他手指方向,果然江中“黑點”現身了——人們確信了,確實是江豚在自己面前迎風逐浪!頓時,人群中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歡呼聲!一位老人說:“這不是我年輕時見過的‘江豬’嗎?”我點點頭,對,江豚就是以前人們俗稱的“江豬”。人們這才意識到,原來江豚一直都與我們同在一座城市中。

如今,在全社會共同參與下,關注江豚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再問起“你們知道長江江豚嗎?”幾乎所有孩子會喊:“我知道,我知道”,還不乏有人說“我在江邊看到過!”此情此景,令我感觸良多。

如今,“城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穩定棲息的大城市”這一身份也愈發讓南京人感到自豪。透過江豚,人們對“家門口”的長江和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理解。

2015年在這座城市裡,我與長江江豚結緣,從那時起,我感受到了繁華的城市與野性的自然並不是無法和諧相處的。也讓我相信如果越來越多的人瞭解、感受到了這一場景,共同參與到長江大保護中來,長江江豚的微笑一定能和我們一起,伴隨著這座城市,在這共同的家、同一條母親河,迎接著每一天。

作者:王世成 南京江豚保護協會宣教部部長